松江博物館

松江博物館

松江博物館,是一所以徵集、收藏、研究、陳列、宣傳松江地區歷史文化、文物為主的綜合性地方博物館。原名松江縣教育圖書博物館,始建於1915年1月24日,1937年毀於日寇戰火。1981年,在中山東路233號興建松江縣博物館新館,1984年2月建成。其主要藏品包括陶、瓷、玉、金銀、銅、木器等,計5000餘件,並有古代典籍2000餘套,其中有部分珍貴的善本、刻本。

基本信息

本館概況

松江博物館松江博物館
松江唐代建縣,元代升府。明清時期松江府經濟、文化位於全國前列。在古代,松江是全國棉紡織業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稱,又有“蘇(州)松(江)賦稅半天下”之譽。松江人文薈萃,明代的“松江畫派”、“松江書派”、“松江詩派”飲譽全國。松江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流沙沉寶》,著力展示迄今為止松江地區出土的歷史文物,其中包括西林塔地宮、方塔地宮出土的宋元明清珍貴文物。
館內還有“最古最足本”《松江急就章碑》及碑亭,國內獨有的《趙孟頫自畫像石刻》、《三文敏公心經碑》、康熙御碑及董其昌、趙孟頫等大書法家的法書藝術碑刻及碑廊。參觀松江博物館,將讓觀眾追溯國際大都市上海的歷史之根,看到古代上海的繁華與燦爛。
新陳列廳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基本陳列展廳,下層為臨時陳列展廳2個,不定期舉辦臨時陳列展。基本陳列展廳展區面積500平方米,展出的是《流沙沉寶》——松江博物館珍品陳列。該基本陳列由序廳、浦江晨曦、史河波光、藝海丹青四個部分組成。“浦江晨曦”通過歷史發展的脈絡,以四個古文化展示了松江先民早期的社會生活。“史河波光”展示了近半個世紀以來松江地區地面文物、墓葬出土文物和館藏文物的精品,再現古代松江經濟的繁榮發達。“藝海丹青”展示了松江地區自晉至清末,湧現出來的一批藝術家的書畫作品。董其昌是明代書畫大師,對後世的影響較深,因此,在布局上仿製了江南水鄉舊時民宅,設定了一處10平方米的仿董其昌書房場景“畫禪室”,內設銅塑董其昌像及仿明家具陳設。整個展覽通過240餘件(套)文物,再現了古代松江各個時期的歷史地位和貢獻。

歷史沿革

松江博物館松江博物館
2003年12月,松江區人民政府對館內原有陳列廳進行擴建,建築面積 1800餘平方米,並於2004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新陳列廳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本館基本陳列展廳,下層為臨時陳列展廳2個,不定期舉辦臨時陳列展。二層的基本陳列展廳展區面積500平方米,目前展出的是《流沙沉寶》——松江博物館珍品陳列。該基本陳列由序廳、浦江晨曦、史河波光、藝海丹青四個部分組成。“浦江晨曦”通過歷史發展的脈絡,以四個古文化展示了松江先民早期的社會生活。“史河波光”展示了近半個世紀以來松江地區地面文物、墓葬出土文物和館藏文物的精品,再現古代松江經濟的繁榮發達。“藝海丹青”展示了松江地區自晉至清末湧現出來的一批藝術家的書畫作品。整個展覽通過240餘件(套)文物,再現了古代松江各個時期的歷史地位和貢獻。
底層的臨時展廳展區面積400平方米,對外開放至今,已先後舉辦了《松江民間收藏展》、《湘西南木雕展》、《恐龍8226;夜明珠8226;古生物化石展》、《2005年松江迎春剪紙作品展》、《紀念明代大畫家董其昌誕辰450周年書畫作品展》等臨時展覽,產生了較好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觀導引

聯繫地址:上海市松江區中山東路233號(郵編:201600)
聯繫電話:5783331457832488
聯繫人:吳顏湯曉波
開放時間:上午:8:30——下午:4:00(全年開放)
票價:10元
來館路線:
A、從上海乘捷運1號線至“虹梅路”站下,出站左轉約20米處轉乘“松梅線”至“松江汽車站”,出站乘“環城四線”至“松江二中”站下車,即達松江區博物館。
B、從上海萬體館漕溪路樞紐站乘“滬松線”至“松江汽車站”,出站乘“環城四線”至“松江二中”站下車,即達松江區博物館。
C、從上海萬體館旅遊集散中心“上海旅遊一號線”可直接至松江區博物館。
D、從上海乘火車至松江火車站下,乘“環城二線”至“紅樓賓館”站下,換乘“環城四線”至“松江二中”站下,即達松江區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