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馬

東馬來西亞,簡稱東馬,是指馬來西亞領土中處於婆羅洲的部分,與西馬以南中國海相隔。

行政區域與政治

沙巴(前稱北婆羅洲)及沙撈越兩州:在1963年9月16日和馬來亞組成馬來西亞聯邦;作為聯邦的一員,沙巴及沙撈越相較西馬享有更高度的主權:譬如不同的移民系統,進入東馬的西馬人民必須持有護照。目前正試驗性採用備有IC晶片國民身份證進入砂拉越。
納閩:原是沙巴的一部分。1984年納閩成為聯邦直轄區,直接由聯邦政府管轄。特殊的身份使它成為岸外金融中心,並擁有自己的稅務及關稅系統

主要城市:沙巴的亞庇、山打根,砂勞越的古晉、美里、詩巫、民都魯。

自然資源

此區雖然經濟上普遍上比西馬落後,但它含有許多天然資源,包括:
石油及天然氣:豐富的藏量尚待開採。
姆祿石洞群:位於砂拉越的姆祿國家公園,在2001年列入世界遺產,最著名為世界上最大石灰窯洞-砂勞越窯洞。
沙巴州北端的哥打京那峇魯山(Mount Kota Kinabalu),海拔4095.2米。
補充:馬來西亞東部地區,簡稱“東馬”。位於婆羅洲北部,包括沙撈越與沙巴兩州。南鄰印度尼西亞,北濱南海,北岸中段和汶萊接壤,東北臨蘇祿海,東臨蘇拉威西海,海岸線總長2,384公里。東西最長1,120公里,南北最寬256公里。面積19.81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60%。人口229.7萬(1980),占全國的17%。原住民族有伊班(海達雅克)、碧達育(陸達雅克)、美拉瑙等,合占人口的76%,華人占17%,馬來人占6%。地勢由內地向沿海逐級降低,擁有東南亞最高峰基納巴盧山,海拔4,102米。蘊藏有多種金屬礦。多天然良港。河流較長,上游富水力,下游深闊,通航里程長。年雨量3,000-4,000毫米,森林覆被率80%左右。歷史悠久,公元初即出現與中國及中南半島進行貿易的港埠。七世紀建有渤泥王國。十三一十四世紀基納巴坦甘河畔有中國人村落。十六世紀起相繼被西方殖民勢力統治,十九世紀淪為英國保護國。1946年7月沙撈越與沙巴分別成為英屬殖民地,1963年8月31日加入馬來西亞,1966年稱“東馬來西亞”。所產石油、天然氣、木材、胡椒居東南亞前列,還有鋁土、金、銅、銻、煤、橡膠、棕油、可可、蕉麻、西谷、藤條與燕窩,富海產。工業有煉油、液化天然氣、化肥、熔銻、橡膠與木材加工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