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水庫[陝西鳳翔縣水庫]

東風水庫[陝西鳳翔縣水庫]

東風水庫是在黃河流域、渭河水系、漆水河幹流雍水河上成建的,壩址以上匯集紙坊河、三里河、七里河三條主要支流,壩址以上主河槽長30.2公里,控制流域面積365平方公里,流域地貌分丘陵溝壑區和平原區,地表為黃土復蓋。水庫始建於1966年水,1972年竣工投入使用並受益。水庫原總庫容1350萬立方米,經多年淤積,現有總庫容1238萬立方米,正常蓄水水位為749.40米,相應庫容908萬立方米。

基本信息

特點

東風水庫[陝西鳳翔縣水庫]東風水庫[陝西鳳翔縣水庫]
流域內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21.4毫米,雨量時空分布不均,七、八、九月份的降雨,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水庫來水量大部分是雨後徑流,產流方式以超滲產流為主,具有歷時短、強度大,匯流多挾泥沙的特點。實測多年平均徑流量1022.5萬立方米,多年平均侵蝕模數為653噸/平方公里•年。

灌溉面積

東風水庫灌區有設施灌溉面積6.8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6.15萬畝。灌區分自流和抽水兩大灌區,其中:抽水灌區設施灌溉面積3.3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10萬畝。自流灌區設施灌溉面積3.5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05萬畝。水庫共有庫區保護地150畝,水庫內有一中心小島面積25畝,水庫大壩背水坡有荒草地34畝,壩後有耕地42畝。

污染狀況

近十幾年來,由於工業化污染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致使庫內水質污染狀況極其嚴重,流域內的企業年用水量約385萬立米,年排放污水總量約148萬立米。居民生活年用水120多萬立米,年排放生活污水約80多萬立米。其主要的污染物為有機性污染、病原性污染、富營養性污染。據1980年在紙坊河入庫處檢測,污染嚴重時(枯水期)水質呈褐色,具有濃烈的酸臭味,色度400,濁度300,24小時水中無溶解氧檢出,懸浮總固體高達6600毫克/升,超過漁業水質標準的六百六十倍,耗氧量平均為3753.3毫克/升,超標三百三十七倍。水中魚、草不生,庫區村民飲水受到嚴重影響,水庫管理單位職工要從家中或其它地方帶水上班。

環保局在城區對污水設點檢測,其中:COD.357mg/L、SS.229mg/L、pH.6—8.5、氨氮.37mg/L、這些水質污染指標大都超出正常規定值。

治理技術及措施

根椐東風水庫的污染現狀及其污染規律,利用工程措施、水保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等綜合治理手段,來全面的對污水進行治理。

1.加強執法力度

進行企業整改,實施河道治理。

2.水保生態流域治理措施

以水保生態流域治理為重點,進行統一規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並舉,大搞淤地壩建設和農田基本建設,對山樑、溝坡、台塬全面治理。減少了水土流失,涵養了水源,改善了水質。多年來,流域治理面積96平方公里,“四田”1140公頃,流失區水地340公頃,水保用材林4640公頃,經果林530公頃,水保種草900公頃,封山育林1770公頃,保土耕作280公頃,淤地壩建設4處。

3.引清除污工程措施

針對東風水庫地處平原,年來水量少。流域內企業眾多,又有縣城大量的生活污水,污染情況嚴重的現狀,縣上投資79萬元,實施了由白荻溝水庫到東湖名勝,再到東風水庫的引清除污工程,鋪設管道3公里,年調節水量50多萬立米。對污染水質進行稀釋,更進一步提高了水庫水質。

4.完善排污工程措施

在縣城改造排污設施,修排污管道3公里,將原來污水入東湖和護城河匯集流入水庫的排污工程,改為污水向南遠引到七里河再流入水庫,延長了排污路線,增強了河床、灘地、砂卵石對污水的滯留、沉澱、吸收、降解和淨化作用。

5.自然生態生物修復水體措施

①.曝曬處理淤泥

東風水庫因長期容納流域內的流失水土、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致使污染物、生物殘體、固體顆粒在庫內沉澱淤積達50—100厘米,因庫水長期復蓋底泥,泥內好氧微生物系統破壞,難以發揮微生物的淨化功能,庫底泥體黑臭,成為水體的內源性污染源,又影響了上復水體的質量。從1999年開始,我們在庫內實施自然生態水體自我修復工程,於1999年到2000年,在庫內水量較少的情況下,放空庫水,進行庫底淤泥曝曬,提高了底泥溫度,加快了底泥內污染物及有害物質的揮發,並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溫度,而且庫底淤泥大量開裂,形成了30—80厘米深的裂縫,增加了淤泥的通透性,生物氧化作用提高,促進了庫內微生物的恢復和發展,增強了底泥生物降解能力,提高了庫內自然生態自我淨化功能。經二年的庫底處理,達到了水生植物生長環境要求,改變了原來庫內寸草不生的現象,也改變了庫內淤泥污染水體的現象,檢測COD、BOD5、SS降解率分別達到了81.7%、81%、89%.。

②.設立滯流池及濕地

③.構建污染緩衝帶

創建庫邊植物帶,圍繞庫區荒閒地和保護地做好植樹種草文章,其中在庫區正常年份水淹不到的地方植樹15000多棵,在大壩背水坡種草34畝,庫區中心島種植蘆葦20多畝,在庫內淺水區栽植水柳,庫周種植綠化樹共3萬多棵,整個面積達到200多畝。為水體構建了一條污染緩衝帶,形成生物屏障,減少和減緩直接入庫的地表徑流,並使樹木發達的根系對水內污染物的吸附、降解能力更加增強,恢復了水體的正常生態功能,提高了水體的自淨能力,又提高了庫區水土保持的能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