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留鄉

東留鄉

東留鄉位於福建省武平縣西北部,武夷山脈最南端,東經115°59',北緯25°08'。地處福建、廣東、江西三省結合部,距武平縣城18公里,距廣東梅州市100公里、江西會昌縣城60公里,省道306線由東向西貫穿全鄉,是武平的“西大門”。該鄉總面積315.17平方公里,耕地38231畝。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人口63人,人均占有耕地1.9畝,是全縣人口密度最低、人均占有耕地最多的鄉。東留鄉以建設生態型、環保型、可持續發展的小康鄉為目標,按“一個穩定、二個控制、三個發展”的工作思路,每年穩定7000畝的烤菸生產,控制食用菌和瘦肉型豬的發展規模,大力發展早熟梨、早熟桃等優質落葉水果,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大力發展富貴子、虎舌紅等野生花卉。蔬菜、水果、花卉、烤菸、食用菌、瘦肉型豬等各類農產品基地初具規模,效益明顯。休閒山莊,靈芝盆景、獅頭鵝養殖等項目的引進,為廣大客商投資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促進了全鄉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是福建省重點商品糧基地鄉和重點林業鄉,龍巖市種植業結構調整示範鄉鎮,是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天然寶地,典型的“農林之鄉”。

基本信息

資源優勢

東留鄉果農在包裝芙蓉李
東留鄉是福建省重點商品糧基地鄉和重點林業鄉,龍巖市種植業結構調整示範鄉鎮。東留鄉有18個行政村,2.2萬人。東留鄉土地總面積315.1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40萬畝,蘊藏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耕地面積3.8萬畝。東留鄉平均海拔500米(黃海高程),年平均氣溫17.5℃,年均降雨量 1704mm,氣候溫暖濕潤,尤其是夏季涼爽,日夜溫差大,是珍稀食用菌、反季節蔬菜、南方落葉果樹生產最適宜區。境內儲藏著金礦、鎢礦、鈾礦、鉛鋅礦、石英石礦和鉀長石等礦物質。境內水利電力資源豐富,境內有四條河流匯聚並建有全縣最大的電站水庫──東留水庫,水域面積達186萬平方米。

反季節蔬菜生產前景廣闊:東留鄉平均海拔500米,年平均氣溫17.5℃,年均降雨1600-2000毫米。四季分明,尤其是夏天氣候涼爽,日夜溫差大,很適宜反季節蔬菜栽培,是理想的蔬菜生產基地。東留鄉種植蔬菜具有悠久歷史,民眾有較好的種植技術和經驗。森林覆蓋率高,山多,田多,適宜種植甜椒、西紅柿、冬瓜、胡瓜、南瓜、苦瓜、夏陽白菜、甘藍、碗豆、西洋芹、青花菜等蔬菜。全鄉蔬菜生產面積已達3.3萬畝(含複種),可供加工的蔬菜原料極豐富,是建立蔬菜速凍、保鮮、醃製、罐頭製品、飲料製品等加工廠的理想場所。

沿革區劃

東留鄉東留鄉
原名“河坑洞”。

1958年建東留公社,

1984年改鄉。

1997年,面積315.2平方千米,人口2.2萬,

桂坑村蘭畲、背寨村、蘇湖村大明、黃坊村、龍溪中坊村大聯、永福村、新中、小溪村、封侯、新聯村、新福、大陽村、泥洋村、南坊18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大明。

特色產業

東留鄉鳳尾菇
食用菌培植加工優勢明顯:東留鄉位於武平西部,地處武夷山脈南端,屬亞熱帶季風性溫潤氣候區,處於海拔500米黃海高程,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1704毫米),冬暖夏涼(年均氣溫17-19.6℃),日夜溫差大(特別是夏季,日夜溫差達8-15℃),是閩粵沿海少有的小氣候鄉鎮。獨特的氣候,優越的環境,非常適合多種溫型菌類生產(如香菇、姬松茸、金針茹、鳳尾菇、茶薪菇、蘑茹、雞腿茹、靈芝等),生長的食用菌個大、形美、味鮮、營養高。東留鄉森林面積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8.1%,森林蓄積量大,可用乾原材料的蓄積量達50萬立方米,且東留鄉已規劃建立5000畝食用菌原料基地,可提供豐富的菌用原材料。食用菌栽培歷史達十多年之久,栽培技術成熟、先進,產品暢銷於閩、粵沿海城市和出口到香港日本等地區和國家。1999年東留鄉栽培反季節袋栽茹150萬袋,2000年,東留鄉栽培反季節袋栽茹達350萬袋。

東留水庫旅遊農業觀光園風光無限:武平縣東留水庫電站是龍巖市重點項目,總投資1.9億元,裝機容量2.5萬千瓦,第一台機組已於2000年下半年投產發電,電站水庫蓄水後,庫區水面長8.04公里,水面面積1.86平方公里,庫區內山

東留鄉東留鄉

地總面積1.27萬畝,具有四面環山、依山傍水、灣島相應的獨特自然風景。對開展林、果、牧、漁立體綜合開發和旅遊事業開發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東留是一個具冬暖夏涼獨特小氣候的鄉鎮)。庫區距306省道2公里,距縣城20公里,與江西贛州、廣東梅州等地區毗鄰,交通十分便利。

輝長岩資源豐富:東留鄉輝長岩大致分塊狀石和斑點狀礦石兩種,主要以黑色塊狀礦石為主,礦石量約70%以上。該區飾面用輝長岩其試磨樣品,廠家定為“金砂綠”自然類型以純深色為主,外觀上莊嚴肅穆,給人以嚴肅、端莊之感,色澤穩定、協調、美觀性好,無大面積色團、色斑、色淺、差異性小,易於拼接,批量配套。裝飾性能好,尤其適合於石碑、工藝、雕刻和莊重場所的裝修。該區飾面用輝長岩礦體為球狀風化形成的大塊度孤石,礦石中裂隙不發育(單個孤石中極少裂隙),完全符合國家建材工業局飾面板材荒料規格標準(JC204-85),經礦石試采表明,礦石成荒率在30-35%之間。根據礦點實地觀察簡測估算該區礦石總儲量在3萬立方米之上。

蜜餞生產有待開發:東留鄉的自然資源條件十分優越,東留鄉山林面積廣,交通便利、氣候溫和,溪流遍布,產果量大。2000年,水果種植面積達1.6萬畝,水果產量達0.5萬噸。水果品種豐富,有柑桔、桃、李、梅、奈、梨、楊梅等,擬聯營合作興辦果品加工廠,擴大生產規模,增加花色品種。

生態建設

東留鄉烤菸
東留鄉有著優越的生態環境,給農民發展多種經營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早在2001年,該鄉就培植了烤菸、反季節蔬菜、食用菌、水果、瘦肉型豬等支柱產業,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今,東留鄉每年烤菸種植達7000多畝,種植無公害蔬菜2萬餘畝,種植食用菌300多萬袋,種植桃、李、柰、梨等果樹2萬餘畝,年出欄瘦肉型豬3萬多頭,成為武平縣最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隨著養豬業和食用菌的發展,鄉黨委政府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早在2002年冬,該鄉就確立了建設生態型、環保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小康鄉目標,提出了“一個穩定、二個控制、三個發展”的工作思路,即穩定烤菸產業,適度控制、規範發展食用菌和瘦肉型豬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落葉水果、無公害蔬菜和野生花卉。鄉里明確規定:養豬規模按1畝果5頭豬的比例嚴格控制,食用菌發展嚴格控制木屑栽培,鼓勵農民用麥皮、棉籽殼等非木材原料培育珍稀食用菌品種。鼓勵農民放手發展前景看好的野生花卉、無公害蔬菜和名優水果等產業。富貴仔、虎舌紅等野生花卉種植已形成熱潮,無公害蔬菜品種不斷增加,果業則形成五月桃、六月李、七月柰、八月梨的格局。2008年,東留鄉實現農業總產值12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77元。

東留鄉東留鄉

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東留的農村面貌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來到剛被省建設廳評審為“第五批省級村鎮住宅優秀小區”的新中村小區,一幢幢新穎別致的紅頂歐式別墅拔地而起,山坡上桃花盛開,綠意蔥翠;農家門前的湖水碧波蕩漾,魚兒歡跳;別墅旁邊,設有運動場,新安裝有不少健身器材。村黨支部書記鍾文遠介紹,新中小區從2001年開始規劃建設,規劃區可安排56戶建房,而今有27戶建起了新房,且大多是別墅。村民鍾啟芳的別墅建得最為亮麗,他樂呵呵地說:“多虧黨的政策好,讓我們這些‘泥腿子’也住上了不比城裡人差的新房子。”東留鄉注重抓好新村規劃,先後建成了小溪、桂坑、黃坊、大明、大陽等一批初具規模的農民新村。在做好新村建設、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的同時,該鄉還注重引導農民做好改水、改路、改圈等工作,特別是把農村公路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早在2003年,在全縣率先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籌資300餘萬元對9公里長的大陽公路進行了改造,在大陽公路的示範帶動下,該鄉18個行政村掀起了修路熱,東留鄉近60公里的通村主幹道即將完成水泥路面鋪設。 在新農村建設中,東留鄉也組織農民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著力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出一批有一定專業技能,文明守法、移風易俗的新型農民。大陽村在全鄉率先建起了標準化村級文化中心,該中心成了農民休閒娛樂、學習“充電”的好去處。在文化中心的旁邊,有一塊文化牆特別醒目,村民們自發評出來的尊老明星、村裡的好人好事和國家大事等都及時上牆公布。

地理氣候

東留鄉平均海拔500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溫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5℃,年均降雨1600-2000毫米,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尤其是夏天氣候涼爽,日夜溫差大,特別是夏季,日夜溫差達8-15℃。

基礎設施

東留水庫東留鄉基礎設施完善。全鄉農村電改造全面完成,建有一座35KV的變電站,裝機2.5萬KW的東留水庫電站於2000年10月運行發電,電力供應充裕穩定,通訊發達,程控電話、行動電話涵蓋全鄉,電視光纜已開通。村鎮建設日趨完善,實施了集鎮改造,小溪、大明、黃坊、大陽、新中、桂坑等村新村建設。
2009年8月14日,占地面積210平方米,建築面積640平方米,總投資近80萬元的東留鄉計生大樓落成並投入使用,設有計生門診、檢查、化驗室、手術室、悄悄話室等,為當地育齡婦女開展健康檢查、診治各種疾病、推廣優生優育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和環境。
旅遊資源東留水庫旅遊農業觀光園風光無限:武平縣東留水庫電站是龍巖市重點項目,總投資1.9億元,裝機容量2.5萬千瓦,第一台機組已於2000年下半年投產發電,電站水庫蓄水後,庫區水面長8.04公里,水面面積1.86平方公里,庫區內山地總面積1.27萬畝,具有四面環山、依山傍水、灣島相應的獨特自然風景。

工作思路

東留鄉以建設生態型、環保型、可持續發展的小康鄉為目標,按“一個穩定、二個控制、三個發展”的工作思路,每年穩定7000畝的烤菸生產,控制食用菌和瘦肉型豬的發展規模,大力發展早熟梨、早熟桃等優質落葉水果,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大力發展富貴子、虎舌紅等野生花卉。蔬菜、水果、花卉、烤菸、食用菌、瘦肉型豬等各類農產品基地初具規模,效益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