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第二中學

東營市第二中學

東營市第二中學是東營市人民政府2000年3月批准成立的一所市直普通高級中學。學校被授予山東省“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研究性學習實驗基地學校、山東省英語特色教育重點實驗學校、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山東省首批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先後獲得市級文明校園、市級文明單位、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市民主管理先進學校、市級規範化視窗單位、市師德建設示範學校、市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市教學質量優勝學校等榮譽和稱號。

基本信息

中學介紹

校園圖片 校園圖片

學校2006年9月遷入現址,坐落於東西城中心位置,位於東青高速公路以東,黃河路以北。學校占地面積355畝,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有教學樓20棟、圖書樓1棟、科技樓1棟、餐廳1棟、師生公寓樓7棟。現有36個高中教學班,2000餘名在校學生,教職工181人,其中專任教師142人(中學高級教師50人、中學中級教師79人),學歷達標率100%;市級及以上優質課和精品課一等獎26人,市級及以上教學能手24人。

學校緊緊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總目標,以學生髮展為主題,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線,以深化內部改革和加強教科研為動力,以提高學校綜合管理水平為總抓手。堅持依法治校、從嚴治校、民主治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實踐育人,堅持辦學高起點、教師高品位、教學高質量、學生高素質,努力實現學校規範加特色、學生合格加特長的目標。

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和帶領全校教職員工艱苦創業、規範管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健康運行,高考成績一年一大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教學成果

高考概況

2001年高考,考取了本科19人,專科98人,實現了本科重大突破,專科大面積豐收,被市教育局授予“教學質量提高顯著學校”。

2002年高考,在生源質量依然不高的情況下,考取本科37人,專科264人,與2001年高考相比,大學本科增長94.7%,比全市本科平均增長率高出66個百分點,總評價分為860分,以高出第二名484分的絕對優勢位居全市同類高中學校榜首,被評為“全市教學質量優勝學校”。

2003年高考,考取本科112人,突破了百人大關,本科錄取數居全市同類學校第一名,與2002年高考相比,大學本科增長184%,比全市本科平均增長率高出了134個百分點。音體美特長生高考錄取總數居同類學校之首。在2003年全市高考總結表彰大會上,該校被評為“全市教學質量優勝學校”和“全市體育藝術人才培養先進學校”,成為2003年全市唯一獲得上述兩塊獎牌的高中學校。

2004年高考,大學本科錄取人數再次突破百人大關,達到117人,創該校高考本科錄取新高,超額完成市教育局下達的本科指標計畫,再次榮獲“教學質量優勝學校”和“體育藝術人才培養先進學校”。至此,市二中已經連續三年榮獲全市高考教學質量優勝學校,連續兩年榮獲全市高考體育藝術人才培養先進學校,這在全市同類學校中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學校。

2005年高考,大學本科錄取人數達到150多人,其中有兩位同學分別被中央美術學院和武漢大學的重點本科錄取,本科錄取人數再次穩居全市同類學校第一名。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獲得市級文明單位、市級文明校園、東營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市級規範化視窗單位、東營市民主管理先進學校、市級精品課展示一等獎、山東省“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研究性學習實驗基地和山東省英語特色教育重點實驗學校等十多項市級以上榮譽和稱號。

學校文化

學校精神

市二中按照“三個一流”和“一年見效、三年翻身、五年成名”的要求,發揚團結、務實、敬業、創新的精神,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三個面向”為指針,堅持依法治校、從嚴治校、民主治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教學目標

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積極探索並努力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堅持以人為本求發展,著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綜合管理水平,努力實現學校規範加特色,學生合格加特長的目標,把學校建設成為東營市的視窗學校並躋身於全省名校行列。

張校長思想:“教自己的學,考自己的試,評自己的價,平時的教學不以高考為目標,最終贏得高考。”

師資隊伍

市二中有一個團結、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班子成員年富力強,作風樸實務實,對工作高度負責,團結和帶領教職員工聚精會神抓教學,一心一意謀發展。學校通過培養、培訓、招考和選調等措施和途徑,努力打造了一支思想解放、幹事創業、奮發有為的學者型、科研型、專家型教師隊伍。這支教師隊伍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是一支育人有方法、教學有能力、教研有水平、發展有後勁且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群體。三年多來,有3名教師執教省級公開課,1人獲一等獎,2人獲二等獎;15名教師執教市級公開課,5人獲一等獎,10人獲二等獎,有8名教師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多數教師都在省市級以上報刊上發表論文,部分教師在國家級報刊上發表了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

機構設定

市二中體制完善,機構健全,現有黨委書記兼校長1人,副校長3人,紀委書記1人,行政上設五個處室:辦公室、教務處、教科室、總務處、政教處,群團組織有工會、團委,同時設有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和藝體四個部。管理上,實行校長領導,分口管理,級部負責,班級包乾的管理模式。各處室、級部依據各自的職能,既分工又協作,扎紮實實地開展各項活動。

校長風采

校長、黨委書記:

張振峰,男,漢族,1964年12月出生,東營市廣饒縣人,中學高級教師。198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畢業於濱州師專化學系,分配到東營市教育局工作,1991年9月擔任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長,1995年5月擔任教育局機關黨委副書記,1996年10月由市委組織部選派,掛職廣饒 縣大營鄉黨委書記,1998年6月任東營市第一中學副校長。2012年任東營市第二中學校長,於1994年12月取得中央 黨校函本學歷,2002年6月取得曲阜師範大學函本學歷。曾獲“市級先進工作者” 、“市級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東營市第二中學 東營市第二中學

愛心工程

為鼓勵優秀學生脫穎而出,為校爭光,為國效力,為幫助品學兼優且家境貧困學生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學校專門設立了獎勵救助基金。此獎勵救助基金於2001年3月啟動,共獎勵救助學生520人次,金額達137600元人民幣。市二中全校上下團結協作,廣大教職員工勤奮努力,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精誠育人;廣大學生遵紀守法、勤奮學習、正己勵志、興校報國,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天天向上,純正濃厚,一個風氣正、方向明、蓬勃發展的市二中正在崛起。

大事記

一、確定2013年為規範創建年(確定2013年為以規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規範學生管理、教師管理為內容的“規範創建年”)

向優質學校學習,創建規範管理年。為進一步提升學校規範創建年的工作成效,加快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步伐,新學期伊始由學校領導帶隊分兩批赴市一中、廣饒一中等市內名校進行為期各一周的參觀學習,取經問道,繼而制定了學校規範創建年活動主題方案,召開了2013規範創建年誓師大會,並在全校範圍內深入開展“三告別三向”教育活動。“三告別三向”即:告別懶散,向規範跑操要質量;告別髒亂,向潔淨環境要質量;告別自欺,向專注學習要質量。這項活動已經成為我校學生管理的“里程碑”,它標誌著二中人已奮力前行,“二中夢”不再遙遠。

同時,深化德育創新模式——建立完善全員育人導師制。新 班子上任以來,學校積極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遵循素質教育的規律,借鑑先進德育工作理念,結合市二中學生的具體實際,及時而又全面地開展了“全員育人導師 制”活動,並作為德育創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經過近半年的實踐,已經初見成效。“全員育人導師制”活動的開展,融洽了師生關係,提升了學生素養,特別是富 有親情化、個性化的導師制度,是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我校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的有力嘗試,最終將成為我校教育教學管理和最具特色的德育 工作新亮點。

學校不斷調度各項活動的開展情況,特別是在下半年的攻堅階段,又適時地提出“深化活動”的要求,對學生管理進行“周報月評”,對級部和班級的學生管理情況進行過程性和階段性評價,極大地調動了各層次的積極性。經過全校的齊抓共管,學校的面貌和學生的行為煥然一新。

二、市二中遷建成為現實(市二中遷建新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學校的長遠發展和辦學條件的改善,年內兩次研究並調整學校遷建規劃。

2013年3月27日市委市府發文確定市二中遷建工程為全市2013年度重大建設項目之一。第一次新校選址位於東三路以東、奧體路以南,占地206畝,規劃辦學規模72個教學班、3500名在校生。

2013年10月8日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確定,第二次新校選址位於位於東三路以西、海河路以北、水城路以南,占地約356畝。規劃辦學規模調整為100個教學班、5000名在校生。

為加快實施我校等三校建設工程,市政府發文確定成立市屬高中段三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和推進三校建設工作。

二中新校規劃設計總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設計圖書綜合樓(含人防工程及地下停車場)1棟、教學樓3棟、實驗樓2棟、藝術科技樓1棟、禮堂1棟、風雨操場1棟、食堂2棟、學生公寓6棟、教師公寓1棟,體育運動場2個。新校建設以“生態學府,水綠書院;功能便利,效率最優;用地緊湊,擴大景觀;外觀低調,空間活躍”為設計理念 ,以“一軸一院兩組團總體結構;軸線對稱與院落圍合組織的建築空間;中心景觀花園與圍合式庭院的綠化環繞;人車分流的交通組織;綠色個性化校園文化氛圍;承前啟後的多層次院落空間”為總體構思。

總之,即將遷往新校的市二中必將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望,努力塑造既具有風景秀麗、綠草如茵的“山水之院”,又具有濃郁書香,深厚底蘊的“書院學府”新形象。

三、各級領導來校視察調研(各級領導來校視察調研教學教研及新校建設工作)

學校新班子上任以來,市委市府等各級領導極為關注市二中 的成長與發展,市長申長友、副市長趙豪志、副市長王吉能、市政協副主席溫龍亭、市政府秘書長李永元,副秘書長孫樂春、市編辦主任蓋九志、市財政局長郝吉 虎、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李全民等,先後到市二中走訪慰問,並就市二中教育教學和新校建設情況進行現場調研、調度,同時對我校的工作給予了大力肯定和支 持,使我校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市教育局梁海偉局長、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李從濤、副局長陳召華、副局長孟昭亮、工會主席劉德強、市教科院院長宋國香先後到校就教學教研及新校建設進行調研,同時參加了學校組織和承辦的大型活動,給全校師生極大地鼓勵和鞭策。

四、深入開展教師讀書計畫學習活動,創辦《名師講堂》(創辦以名師示範、帶動為引領,全面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名師工程)

為進一步促進教師的成長,提高教師的基本素養,打造高效課堂,學校制定了教師三年讀書計畫活動方案,主編了五輯《教師讀書學習材料》,購置了學習用書,聘請專家到校作專題報告,派員200多人次赴省內外及市內名校考察、交流、學習,回來之後,定期舉辦教師讀書心得交流會和學習培訓報告會,把取回的真經學到的正道傳播到校園的每個角落。這種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做法,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更新了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更好地提高了教學工作能力。

在學習培訓的基礎上,學校制定了名師講堂活動方案,為學 有所長、術有專攻的學科骨幹教師提供展示自我、與教師共享收穫的平台。年內舉辦了七期,並全程錄像上傳校園網。“名師講堂”這一平台必將發揮我校名師的示 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為“名師工作室”建設奠定了基礎,有效推動我們二中教師專業化發展進程,全面提升辦學水平。

五、深化“每月一主題”學生教育月活動(開展“每月一主題”學生教育活動,打造市二中和諧教育模式)

為實現全面規範的目標,學校在以“三告別三向”為主線的主題活動中,又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月”系列活動。政教處、團委按照學校德育教育計畫,精心籌劃安排月“主題教育”活動。每月一主題,打造市二中的和諧德育模式。

例如,為回響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青少年提出的“愛學習、 愛勞動、愛祖國;節水、節電、節糧”的號召,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我校開展了“三愛”“三節”主題教育活動,倡議同學們“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勇於 擔當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認識到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並進行了承諾簽名活動。這次主題教育活動對培育和踐行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有不可估 量的教育意義,對創建節能二中、規範二中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每月一主題”學生教育活動貫穿於整個學年,滲透於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之中,內化為他們的自身素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助互愛、和諧共處,推進了和諧校園的文化建設。

六、“1+1”問題導學教學模式被市教育局確定為2013年度全市教育創新項目(深入進行“1+1”問題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推進課堂教學高效開展)

陳舊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成長發展的二 中,為此,我校先後派出了由張振鋒校長帶頭的以普通課任教師為主的各個層次的大批人員到省市內外著名學校觀摩學習,同時結合我校實際狀況,學校出台了《導 學案編寫和使用指導意見》、《學習小組建設與管理指導意見》、《高效課堂流程圖示與解讀》等規範性檔案,市二中課堂教學改革正式啟動並積極推行,這就是具 有市二中特色,具備創新性的“1+1”問題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具體內容: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指導下的“導學案”教學法,“1+1” 問題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即每個知識板塊的學習分為兩個時段安排,第一時段為學生自主環節,第二時段為學生展示環節。這種模式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引 導學生自學、對學、群學,實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了由教師“教中心”向學生“學中心”的轉變,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率提 升明顯,增強了學生“我能行”的自信自強意識。

這種“1+1”問題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很快得到社會的關注和肯定,市教育局局長梁海偉、副局長張召華等先後親臨課堂,認真聽課,高度評價。家委會代表每周走進教室,親身體會改革後的課堂教學,十分滿意。這一年,市二中“1+1”問題導學課堂教學模式被市教育局確定為2013年度全市教育創新項目。

七、選舉產生新一屆家委會,定期舉辦家長開放周活動(實現“家校共育”,學校建立了三級“家長委員會工作制度”,選舉產生新一屆家委會)

為了加強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實現“家校聯育”的辦學方針,建立“家校聯育”平台,形成“家校聯育”合力,2013年年初學 校建立了三級“家長委員會”,擴大家長對學校辦學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從德育管理、家校聯合管理上全方位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實現每位學生成人、 成才的育人目標。同時學校定期舉辦家長開放日、開放周活動,請家長走進教室,真切地了解和感受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情況。新學年、新學期開學前,學校組 織召開家委會會議,報告學校工作安排;學校的重大教育活動都邀請家委會成員和學生家長代表參加。

在2013年,學校分別召開了各年級部和學校的家委會會議,完成了本學年班級、年級和學校三級家長委員會的換屆工作。家長委員會已經真正成為家校聯繫的橋樑紐帶,成為二中成長發展的潛在力量。

八、新生錄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3級新生錄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市教育局調整了市直高中招生政策,極大地改善了二中生源結構,新生質量明顯提高。2013年錄取的高一新生是市二中新班子上任後迎來的第一批學生,也是市二中2000年建校以來錄取分數線最高、成績分段最為集中的一級學生。

本屆新生與以往不同,他們身上集中了多個“第一”( 生源改善第一級、三年振興行動計畫第一年、遷入新校第一屆畢業生),為此,學校全面啟動“三年振興行動計畫”,以2013級為起點,通過教學、管理、服務的規範化、精細化、程式化,實現學校管理、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內涵提升,努力使2013級學生成為二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成為二中崛起的見證人。

九、舉辦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在“我能我行、自信自強”教育觀念的引領下,舉辦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

學校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 發展,確立了以“能行教育”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在“我能我行、自信自強”觀念的引領下,喚醒學生的自尊、樹立學生的自信,規範學生的行為。在活動方面,相 繼成功舉辦了“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大型活動,從多方位多角度來激勵學生展示個性,多元發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展示舞台, 充分體現了我校“能行教育立本,多元發展育人”辦學思想。

十、表彰學校“六十佳”教職工及省市級優秀學生(表彰學校“六十佳”教職工及省市級優秀學生)

在慶祝第29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學校隆重舉行主題為“中國夢·二中夢”的表彰大會。表彰2012—2013學年作出突出貢獻的榮獲十佳師德標兵、十佳優秀班主任、十佳優秀教師、十佳優秀青年教師、十佳課改先進教師、十佳先進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的老師。“六十佳”獲獎者充分彰顯了我校全體教師春風化雨、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使全校師生備受感動和鼓舞。

學生方面,為了鼓勵先進,發揮模範的帶頭作用,充分倡導“能行教育”,鼓勵學生全面進步,個性多元發展,市二中每學期都規範地評選各類“優秀學生”。本學年從學校蓬勃發展的大環境實際出發,共評選出省市級“三好學生”7名、“優秀學生幹部”7名;校級“優秀學生幹部”158名、“三好學生”330名、各“單項標兵”344名;校級優秀團幹部30名,百佳團員、優秀學生會幹部126名。獲獎學生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勵志向上,拓新奮進的嶄新風貌,用汗水追求理想的思想境界。

入學標準

2013年,不再將市二中招生指標分配到招生範圍內各國中學校。

錄取的基本原則是:首先完成市一中錄取,然後將第一志願報考市二中的考生總成績提高20分,按照錄取程式和市二中招生計畫,與第二志願報考市二中的市一中落榜考生合併錄取。音體美特長生若第一志願未被錄取,則在參與第二志願錄取時以普通考生的身份參加錄取。

山東省東營市中國小名錄(3)

東營市是山東省省轄市,於1983年6月成立,是國家規劃的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近年來,東營市的教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東營市的中國小。
中外合作勝利紐西蘭學校
東營市正興中學
廣饒縣中等專業學校
東營市財經學校
利津縣竟技體育運動學校
東營市東營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山東省東營師範學校
東營市體育運動學校
東營區六戶鎮初級中學
廣饒縣廣饒鎮中心國中
廣饒縣第三中學
東營市東營區第二中學
廣饒縣西劉橋鄉中心國中
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西范國中中學
廣饒縣大碼頭鄉中心國中
東營市東營區勝利街道辦事處中學
東營區黃河路街道辦事處第二中學
廣饒縣國營廣北農場中學
利津縣第一實驗學校
東營市河口區六合鄉六合中學
墾利縣勝坨鎮第三中學
廣饒縣大王鎮實驗中學
廣饒縣稻莊鎮灰堆初級中
東營市河口區河口街道辦事處中學
利津縣鹽窩鎮南窪國小
墾利縣董集鄉秦家國小
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第二初級中學
墾利縣永安鎮下鎮中學
墾利縣西宋鄉中學
廣饒縣稻莊鎮實驗中學
山東省廣饒縣第一中學
廣饒縣花官鄉第二初級中學
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鄉麻灣初級中學
廣饒縣石村鎮大營初級中
濟南軍區黃河三角洲生產基地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鄉老鴉學區
廣饒縣丁莊鎮趙嘴國中
墾利縣墾利鎮第一中學
廣饒縣大王鎮中心國中
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鄉新戶中學
東營市東營區辛店街道辦事處中學
山東省廣饒縣實驗中學
東營市東營區第三中學
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鄉大張初級中學
廣饒縣大碼頭鄉高楊初級中學
山東省墾利縣第一中學
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西范初級中學陳莊點
廣饒縣大碼頭鄉北堤國小
廣饒縣廣饒鎮花園國中
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中心初級中學
廣饒縣丁莊鎮郭王國中
廣饒縣丁莊鎮中心國中
墾利縣郝家鎮東北聯合國小
廣饒縣綜合高級中學
石油大學(華東)附屬中學
東營市東營區史口鎮第二中學
廣饒縣大王鎮呂莊國中
墾利縣勝坨鎮第一中學
墾利縣勝坨鎮第二中學
山東省廣饒縣第二中學
廣饒縣大碼頭鄉央上初級中學
墾利縣董集中學
墾利縣墾利鎮第二中學
廣饒縣廣饒鎮城中路國小
廣饒縣李鵲鎮第一初級中學
東營市東營區實驗學校
廣饒縣石村鎮中心國中
東營區黃河路街道辦事處第一中學
利津縣第二實驗學校
廣饒縣陳官鄉初級中學
廣饒縣廣饒鎮城東中學
墾利縣黃河口鎮第二初級中學
廣饒縣花官鄉第一初級中
東營市東營區史口鎮中心中學
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鄉初級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太平鄉太平中學
墾利縣永安鎮東九國小
廣饒縣廣饒鎮顏徐初級中學
山東省廣饒縣第四中學
山東省墾利縣第二中學
墾利縣郝家鎮中學
墾利縣永安鎮永安中學
廣饒縣丁莊鎮李道初級中學
墾利縣黃河口鎮第一初級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職業教育中心
東營市人大勞動服務公司汽車技術培訓學校
濟南軍區黃河三角洲生產基地技術學校
務遠微機套用技術培訓學校
利津縣農業機械學校
東營市糧食幹部職工培訓學校
東營市河口區孤島鎮勞動服務站
廣饒縣稻莊鎮成人教育中心學校
墾利縣職業教育中心
山東省廣播電視學校東營區分校
東營區六戶鎮成人教育中心學校
山東農墾東營科技服務培訓中心
東營藝術苑學校
東營機動車駕駛員教考中心
東營市東營區辛店街道辦事處成教中心
東營市水利職工培訓中心
東營市科立技術培訓學校
東營市飛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成人教育中心學校
勝利油田第十三中學
利津縣明集鄉明集中學
山東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中學
墾利縣郝家鎮西南聯合國小
利津縣北宋鎮第一中學
利津縣北宋鎮第二中學
利津縣陳莊鎮第一中學
利津縣陳莊鎮第二中學
利津縣北宋鎮第三中學
墾利縣永安中學
利津縣北嶺鄉中學
利津縣鹽窩鎮第一中學
利津縣虎灘鄉虎灘中學
利津縣鹽窩鎮第二中學
利津縣陳莊鎮第三中學
山東省利津縣第二中學
山東省利津縣職業教育中心
山東省墾利第一中學
東營市高級技工學校
利津縣汀羅鎮第一中學
利津縣利津鎮第二中學
利津縣汀羅鎮第二中學
利津縣利津鎮第一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六合鄉三聯學區國小
廣饒縣國營廣北農場第二分場中心國小
東營市河口區實驗國小
墾利縣紅光辦事處中心國小
東營市東營區黃河路街道辦事處耿井國小
廣饒縣大王鎮第八國小
廣饒縣大王鎮第七國小
廣饒縣稻莊鎮宋店聯國小
廣饒縣丁莊鎮辛橋聯辦國小
廣饒縣花官鄉李樓聯國小
廣饒縣稻莊鎮淄河店聯國小
墾利縣勝坨鎮東王國小
墾利縣墾利鎮左一國小
東營市育才學校
山東省墾利實驗中學
利津縣第一中學
勝利石油學校
東營市實驗中學
東營市河口區第一中學
東營市第一中學
東營市第二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