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米

東海大米

東海大米,江蘇省東海縣所產大米。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處北緯34°11′~34°44′,東經118°23′~119°10′。地屬黃淮海平原東南邊緣的平原崗嶺地,地勢西高東低,中西部平原丘陵起伏連綿,東部地勢平坦,湖盪連海。地勢西高東低,在海拔2.3~125米之間。

簡介

東海大米,江蘇省東海縣所產大米。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東海縣水源豐富,氣候適宜,所產大米品質優良,併兼具南北大米之優勢,在中國國內大米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產地環境

東海大米東海大米

東海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地處北緯34°11′~34°44′,東經118°23′~119°10′。地屬黃淮海平原東南邊緣的平原崗嶺地,地勢西高東低,中西部平原丘陵起伏連綿,東部地勢平坦,湖盪連海。地勢西高東低,在海拔2.3~125米之間。境內河流均屬沂、沭河下游水系,主要擁有新沭河、淮沭新河、薔薇河、魯蘭河、石安河、龍梁河等16條幹支河流。東海縣為“百庫之縣”,共興建大中小型水庫63座,總庫容為8.9億立方米,其中石樑河水庫和安峰山水庫分別為全省第一和第四大水庫。

東海縣屬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13毫米,常年無霜期225天。年平均氣溫14.5℃,年總降水量827.8mm,年總蒸發量1464.6mm。年總日照時數2030.5小時。東海縣是中國糧食生產大縣、中國首批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中國農業綜合實力百強縣、優質糧食生產基地縣,並連續4年被評為中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東海大米是東海縣最具優勢的農業產業,占糧食總產量的50%以上。東海縣常年種植水稻面積66700公頃(100萬畝)左右。東海縣獨特的地理環境,優質的品種資源,標準化的栽培技術與加工管理措施,造就了東海大米濃郁的地域特色。

品質特點

東海大米具有“柔軟油潤、濃香持久、品質優良”等特性,併兼具南北大米之優勢,既克服了南方大米米飯硬澀、適口性差的缺點,又克服了北方大米米飯熱時柔軟有光澤,冷後乾硬、柔軟性差的缺點。

生產情況

生產基地生產基地

東海是中國糧食生產大縣、中國首批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中國農業綜合實力百強縣、優質糧食生產基地縣,一直是大專院校和農業科研院所優質水稻新品種的試驗、示範和無公害優質稻米栽培技術的試驗示範與集成研究推廣基地,並建立了“江蘇省優質稻米生產加工標準化示範區”,“國家優質中粳無公害化生產示範區”,連續4年被評為中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東海大米是東海縣最具優勢的農業產業,到2009年,占糧食總產量的50%以上,常年種植水稻面積100萬畝左右。

全縣建成了黃川米市、白塔糧食批發市場等區域性糧食貿易市場,湧現了天穀米業、恆益糧油、天鵝園米業等優質稻米加工企業,年稻米加工能力超過50萬噸,暢銷廣東、上海、山東、雲南等10多個省市。2008年12月1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東海大米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在產業發展中,東海縣一是推廣優質高效的良種。抓住國家實施良種補貼的機遇,全面落實推廣了徐稻3號、徐稻4號等優良新品種,夯實了全鎮水稻優質高產的基礎。在水稻生產過程中,通過組織技術人員上門服務、發放宣傳材料、提供病蟲害防治處方等有效手段,切實解決農戶生產難題。充分依託省農科院、南農大、揚州大學、省市相關涉農部門的指導與支持,積極推進稻米高產試驗示範、良種良法推廣和優質稻米基地建設。到2009年,全縣優質無公害稻米基地70萬畝,並先後承擔國家科技部800公斤超高產栽培項目工程、700公斤高產栽培項目工程、650公斤豐產栽培工程,以及省農技推廣中心水稻中熟中粳區試、生產試驗、雜交中粳生產試驗共三組以及市縣農業局安排的各種試驗示範等。

東海在招商引資項目推進的工作中,不僅培植做大依託矽資源的財政增長型企業,同時還依託稻米生產資源優勢和農開扶持資金的導向作用,成功引進多家稻米及副產品加工企業,僅平明鎮就先後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建成水稻新品種繁育企業連雲港新興種業公司,年繁殖徐稻3號等良種1000萬公斤左右,不僅使東海水稻主產區優質品種推廣率達到98%以上,而且還為周邊徐州、淮安等市水稻生產區提供了優質種源;建成以“連雲港天穀米業”、“連雲港神州東港米業”為代表的稻米深加工企業10餘家,年加工中高檔精米30萬噸以上,產品遠銷國內幾十個大中城市;建成稻米副產品深加工企業2個,“連雲港惠康油脂有限公司”年處理米糠45000噸,生產米糠油6750噸,毛糠油37000噸,使東海境內米糠價格由以往的0.100.15元/公斤攀升到0.250.30元/公斤,農戶僅米糠銷售一項,每年即可增加純收入300多萬元,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顯著增強,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非項目區增加200多元,為加快東海稻米產業化進程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東海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即2008年12月10日起對東海大米、丹江口翹嘴鮊莆田桂圓莆田枇杷中山脆肉鯇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8年第132號)。

保護範圍

東海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江蘇省東海縣人民政府《關於明確東海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域的請示》(東政發〔2008〕64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江蘇省東海縣所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使用

東海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蘇省東海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徐稻3號、徐稻4號、連粳4號連粳6號淮優粳2號等經審定適合當地種植的粳稻品種。

(二)立地條件。

土壤為砂姜黑土,耕層厚度15cm以上,土壤pH值6.8至7.5,土壤有機質含量大於1.0%

(三)栽培管理。

1、播種:在5月上中旬,旱育秧每公頃淨播種量750kg至900kg;濕潤育秧每公頃淨播種量300kg至375kg。

2、水稻移栽:旱秧每公頃栽插30.0至31.5萬穴,移栽葉齡6.0至6.5葉;濕潤秧每公頃栽插31.5至33萬穴/667m2,移栽葉齡6.5至7葉。每穴2至3苗,在6月25日前移栽結束。

3、水肥管理:水漿管理採取“淺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櫱、濕潤灌溉”。總莖櫱苗達到適宜穗數的80%時,分次斷水擱田。孕穗期保持淺水層,抽穗至成熟期採取濕潤灌溉、乾乾濕濕。收割前7天斷水。

每公頃施有機肥不少於15000kg,實行測土配方施肥,總純氮用量≤270kg/公頃,適當減少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在穗肥中的比例,增加鉀肥用量。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收穫。

做到單品種、單收穫、單脫粒、單加工。90%達到完熟時即可收穫,晾曬降低水分,水分含量≤14.5%。

(五)加工技術流程。

稻穀→篩選→去石→磁選→礱穀→谷糙分離→碾米→去碎米→色選→拋光→檢驗→成品→包裝。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組織形態和色澤:米粒晶瑩透亮,光澤度好,粒型短粗,堊白粒率小,堊白度小,視覺感官好。

(2)滋味和氣味:蒸煮時飯有清香味,米飯飯粒晶瑩,口感綿軟有彈性,飯味清香適口、香味持久,米飯冷後不硬且有光澤,口感好。

2、理化指標:出糙率≥80%,精米率≥70%,整精米率≥65%。堊白粒率小於28%,堊白度小於5%,長寬比1.5至1.7:1。直鏈澱粉含量為13.0%至18.0%,膠稠度≥66mm,精米中蛋白質含量<9.0%。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符合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