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蒼龍

東方蒼龍

東方蒼龍是二十八星宿的其中一象,東方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

天文現象

東方蒼龍東方蒼龍

月亮將變成陰陽臉,東半邊是白臉,西半邊是黑臉,黑臉難以看到。在這天天亮前,人們可以看到一顆亮星從東邊靜悄悄地靠近月亮的白臉,然後躲進月亮的後面,要過一個多小時,才從西邊的黑臉飄然逸出(少數地區可看到角宿一從月亮的白臉上面逸出)。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隻犄角。“角宿”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形狀的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後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心臟和尾巴。晚上8時過後,龍的兩隻犄角首先從東方的地平線上浮出,角宿一是明亮的一等星,放射著藍色光芒,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大約1個小時後,龍的咽喉“亢宿”也升至地平線以上;到了後半夜,龍的全身會逐漸顯現在南部的天空。

東方七宿

東方七宿為角、亢、氐、房、心、尾、箕,包括四十六個星座,三百餘顆星 ,組成的形象好似一條蒼龍。不少學者認為, 《易經》乾坤“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正是描述的蒼龍七宿在春天時的天象。《石氏星經》稱:“角為蒼龍之首,實主春生之權,亦即蒼龍之角也。”《說文》稱“亢人頸也”,因此亢宿是蒼龍的脖子。氐宿又名天根,它是蒼龍的胸。房宿為蒼龍之腹,由於龍為天馬,所以房宿又稱為天駟或馬祖。心宿即大火星。尾宿是蒼龍之尾,按古代分野說(天上的星星各自對應著地上的某一區域),尾宿和箕宿對應著九江口,因此尾宿又名九江,它附近有天江星、魚星、龜星。箕宿也是蒼龍之尾,它附近還有糠星和杵星。

古天文學

二十八宿將二十八星平分為四組,每組七宿(星),與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動物形象相配,稱為“四象”,就是八卦中的“四象”。對宿(星)以角宿(星)為起點,和“四象”的關係是: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二十八宿都有名字,東方蒼龍的七宿為:角、亢、氐、房、心、尾、箕,據說此七宿似一個龍形星座。冬季,東方蒼龍隱沒在地平線下,至陰曆二月初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預示著東方蒼龍抬頭,故稱“龍抬頭”。此時,正值我國驚蟄節氣前後,大地解凍復甦,天氣轉暖,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履行降雨的職責。故陰曆二月二這天也叫“春龍節”、“春耕節”。而古時在重大節日都要祭拜二十八宿,在呼和浩特的大召建成後,每年最隆重的法會中,最大最吸引人的活動,就是和尚扮演成二十八宿的表演和上街遊行,打頭的就是蒼龍七宿,此項活動經歷兩百多年,至民國時才漸漸停下來。上述足見古代天文學龍文化影響的深遠和廣泛,古路板“二月二龍抬頭”民俗祭祀活動與此不能說沒有關係。

相關民俗

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在天上整個構成一條巨龍。角,就是龍角。由角宿一和角宿二兩顆星組成,角宿一是明亮的一等星,發藍色光,光度比太陽大20000多倍,現代稱為室女座α。因為二十八宿與西方的黃道十二宮有不少重合之處,青少年朋友們可能對西方的黃道十二生肖較感興趣,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們可以結合黃道十二宮來認識二十八宿。角宿就在十二宮中的室女座。

這兩顆星的位置恰恰跨過黃道,因此日月和行星常會在這兩顆星附近經過,古人稱它們為“三光之道”(三光,即日、月、行星)。再加上角宿為二十八宿中的第一宿,是天體繞黃道運行一周的起點,因此也叫它們天關或天門。從兩隻龍角向後,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或叫龍頸,仍屬西方的室女座。氐有抵達、抵抗之意,指龍的前足。氐宿屬於黃道十二宮的天秤座了。

蒼龍七宿是古人用以定季節的重要星座之一。每年一到農曆二月前後,太陽一落山,角宿就出現在東方的地平線上,人們就知道,馬上要春回大地,到了播種的季節了,不能誤了農時。我國北方有兩句民諺廣泛流傳,叫“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龍抬頭就是指蒼龍星座的頭(即兩隻龍角)從東方地平線上開始抬起來了,龍脖隨之也挺直,在這一刻及時播種就會收穫累累。

後來,農曆二月初二就被定為“春龍節”,因為龍在天上主管雲雨,龍一抬頭,雨水就多起來了,這是馬上要鬧春耕的農民們最盼望的。

春龍節的來源是這樣的:一次,天帝,也就是玉皇大帝化身為一個乞丐,降臨到人間,想看看世人的善惡之心,不料他去討飯的第一家是一個吝嗇之極、毫無憐憫之心的財主,財主不但不給他飯吃,還唆使看家狗來咬他。天帝大怒,以為世人個個如此,不可救藥,馬上回到天庭,傳諭蒼龍星座,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

可想而知,三年不下雨,靠天吃飯的農民們,處境該是多么艱難!民間到處啼飢號寒,不斷有人餓死。蒼龍星座覺得天帝的做法太過分了,他聽著人間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凡間人類會因此滅絕,便違抗天帝的旨意,自作主張為人間降了一次大雨。 

頓時大地旱象解除,禾苗生長,百姓紛紛供起蒼龍,稱之為“龍王爺”,連天帝的神位都受冷落了。

天帝終於知道這件事,又勃然大怒,派人把蒼龍抓住綁起,打下凡間,又用一座“青龍山”壓住,山口立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寫道:“蒼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凡間的人們紛紛為蒼龍鳴不平,可有什麼辦法呢?向玉皇大帝禱告,也不管用。為了拯救蒼龍,人們到處尋找開花了的金豆。一直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又該春播了,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忽然想:這玉米就是金豆吧!把玉米炒一炒,它們就會爆成花,那不就是金豆開花嗎?這種說法很快傳了開來,於是家家戶戶爆起了玉米花,並在院子裡設案焚香,向玉皇大帝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蒼龍見百姓們用這個辦法救它,也機靈地抬起頭來,向天庭大喊:“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回去!”天帝派千里眼向人間一望,果然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沒辦法,只好傳諭詔蒼龍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為感激蒼龍降甘霖救萬民的獻身精神,民間形成了“春龍節”,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是蒼龍抬頭了,人們就爆玉米花吃,一邊吃一邊念:“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

後來,越發展,二月初二的講究就越多。這天吃的很多東西都與龍掛上了鉤,吃餃子叫吃“龍耳”,吃麵條稱作吃“龍鬚麵”,而且龍鬚麵拉得越長越好,因為“龍鬚長長,吉吉祥祥”;烙的餅謂之“龍皮”,如果在餅上做出些鱗片圖案來,則叫“龍鱗餅”,蒸餅時也要做出“二龍戲珠”之類的圖案花紋;撈的小米乾飯叫“龍子飯”;吃豬頭肉為吃“龍頭”。

二月初二理髮稱為“剃龍頭”。按許多地區的習慣,正月是不能理髮的,否則會給舅舅帶來災禍,而到“龍抬頭”的那天再理髮,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所以很多人都在二月初二這天“剃龍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