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六一七事件

東德六一七事件,起因是因為政府宣布漲價,而引發了民眾長期以來對於東德政權的不滿。六月十六號在東柏林爆發了工人罷工,十七號這一罷工迅速蔓延到其它城市和地區,大約五十萬人參與這次抗議活動。東德政府和蘇聯利用坦克、軍隊等把這次 抗議活動血腥鎮壓下去。至少有一百二十五人在鎮壓中喪生。在五三年工人起義三十六年後,東歐政府才在人民持續的反抗中徹底崩潰。

簡介

東德六一七事件是發生於1953年6月17日的一場東德人民示威遊行活動。原本是6月16日東柏林300名建築工人因抗議國營公司領導提高工作定額而不加薪的一次小規模的經濟罷工,但是當天工人的要求被拒絕的訊息被位於西柏林的美戰區電台廣播之後,於此日發展成為一場遍及東德各大城鎮的人民民眾示威遊行,提出了撤走一切外國軍隊,實行言論和新聞自由,釋放政治犯,舉行全德自由選舉等政治口號。開始是東德人民警察出來鎮壓,後來駐德蘇軍出動坦克上街,驅散示威民眾,釀成55人死亡的流血慘案。為了紀念六一七事件,西柏林通往布蘭登堡門的大街被命名為“六月十七日大街”。

原因

“六一七”人民起義一開始並非政治事件,只不過是一場工潮而已。1953年,東德的經濟陷入了困境。東德政府按蘇聯模式強行上馬的社會主義建設、尤其加速進行的重工業建設和農業集體化,打亂了國家預算,另外向蘇聯支付戰後賠款和沉重的出口義務以及占領軍和軍備費用,使國家經濟出現了混亂。農業方面,由於東德的許多前農莊主前往西方,使得13%的耕地撂荒,新成立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無法應對新形勢。農業品供不應求,黃油、蔬菜、水果成了珍品,果醬和蜂蜜價格上漲了70%,市場供應狀況急劇惡化。
為了應對財政入不敷出的狀況,東德政府大刀闊斧裁減職工福利,重體力勞動補貼、單身婦女每月一天的處理家務日和交通費用優惠價格等均被取消。政府不僅不再發給自行開業的工匠和個體業主食品配給票券,而且還加重了對他們的徵稅。1953年年初,每月逃往西德的難民增加到三萬人。三月份,西德登記的東德難民人數達到58000人。
在此形勢下,5月28日,東德部長會議規定,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在不提高工資的前提下,至少應將工人工作定量提高10%,作為向執政的共產黨-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烏布利希60歲生日的獻禮,從6月30日起生效。此時,為慶祝烏布利希六十大壽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部長會議的這項政令等於使工人的實際收入減少20%至30%,對工人的不滿情緒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許多工人要求政府重新考慮這項新政令。烏布利希遵循史達林主義的原則,把民眾的不滿看作是“階級鬥爭尖銳化的客觀規律”,他在政治局會議上宣布,決不收回提高工作定量的決定。

過程

早在“六一七”事件發生前的五月底、六月初,東德各地就已經發生了一系列工人罷工事件。在罷工的壓力下,一些地區黨的領導做出讓步,向工人承諾,原工作定量不變,東柏林市甚至釋放了被國家安全部門逮捕的工人領袖。6月16日,論壇報發表了一篇維護部長會議決議的文章。文章激起了工人的憤怒,東柏林史達林大道的建築工人放下工作,遊行至政府區,包圍了政府大廈。此時,政治局被迫宣布收回加大工作定量的法令。
6月15日和16日,東柏林的工人連續罷工,舉行遊行示威,示威人群扯下了寫有黨的宣傳口號的標語牌,焚燒了波茨坦廣場旁的東西柏林分界標誌牌,並與東德警察發生肢體衝突。事態於17日達到高潮,東柏林的大中學生和退休人員也加入了示威工人的行列,共有四萬多人走上街頭。中午時分,蘇聯占領軍宣布實行戒嚴,蘇軍坦克開進東柏林市中心,施行鎮壓。在政府區,蘇軍坦克沖向人群,槍聲響處,示威民眾應聲倒下。蘇軍和東德人民警察部隊隨著坦克清場,無數示威者被捕。下午晚些時候,遊行示威遭到血腥鎮壓。下午五時,東德部長會議主席格羅提渥通過廣播發布政府聲明,號召重建社會秩序。儘管政府在全國實行戒嚴和宵禁,東德各地的抗議示威活動仍然持續不斷。

結果

在蘇軍鎮壓行動中,估計有50人至125人喪生。蘇軍臨時軍事法庭槍決了18人,東德法庭判處二人死刑,立即執行,其中一人是年僅17歲的圖林根地區小青年施列格爾。根據原東德國家安全部檔案的記載,至少有2300人被蘇聯和東德法庭判刑入獄。
儘管東德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斷言,東德人民的這次起義是西方策劃操縱的事件,但實際上西方各國擔心與蘇聯形成軍事對抗,在整個過程中都持觀望的態度,並沒有採取積極干預的步驟。直到起義被鎮壓後的6月21日,位於波恩的西德聯邦議院才在聯邦總統豪斯的主持下舉行了一次悼念起義犧牲者的儀式,並決定把6月17日定為“德國統一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