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九省

東北九省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決定將東北地區劃成9個行省,分別為遼寧省、安東省、遼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即把原來的東三省每一個省分成三個省(安東省、遼北省原為遼寧省的一部分;松江省、合江省原為吉林省的一部分;嫩江省、興安省原為黑龍江省的一部分)。除了設定9個省外,在東北還設有三個直轄市,直屬於行政院,分別是大連市、瀋陽市和哈爾濱市,當時連貨幣上都註明“東北九省流通券”。

基本信息

概述

東北九省 東北九省
東北九省是民國時期一度使用的東北地區的行政區劃方式。
遼寧省(省會瀋陽市,轄4市22縣)
省轄市: 錦州營口鞍山旅順
縣治:瀋陽、撫順、本溪、海城、蓋平、鐵嶺、遼中、金縣、遼陽、復縣、錦縣、綏中、北鎮、興城、義縣、錦西、盤山、新民、黑山、岫巖、莊河、台安
註:境內大連、瀋陽二市系直轄市,直隸行政院;
瀋陽市於1947年6月升直轄市。
安東省(省會通化市,轄2市18縣)
省轄市: 通化安東
縣治:新賓、通化、桓仁、輯安、臨江、長白、撫松、海龍、柳河、東豐、鳳城、寬甸、安東、輝南、清原、金川、蒙江、孤山
遼北省(省會遼源縣,轄1市18縣6旗)
省轄市:四平
縣治:開原、彰武、西豐、北豐、昌圖、梨樹、康平、遼源、洮南、開通、安廣、突泉、鎮東、洮安、法庫、瞻榆、長嶺
盟旗: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右翼後旗、科爾沁左翼前旗、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
吉林省(省會吉林市,轄2市18縣1旗)
省轄市:吉林、長春
縣治:永吉、長春、伊通、農安、舒蘭、樺甸、磐石、雙陽、德惠、扶餘、雙城、五常、榆樹、敦化、蛟河、乾安、九台、懷德
盟旗: 郭爾羅斯旗
註:境內哈爾濱市系直轄市,直隸行政院
松江省(省會牡丹江市,轄2市15縣)
省轄市:牡丹江、延吉
縣治:賓縣、延壽、阿城、延吉、寧安、琿春、東寧、汪清、和龍、穆稜、方正、珠河、葦河、綏芬、安圖
合江省(省會佳木斯市,轄1市17縣)
省轄市:佳木斯
縣治:依蘭、樺川、密山、饒河、虎林、同江、富錦、撫遠、寶清、勃利、通河、湯原、蘿北、綏濱、鳳山、鶴立、林口
嫩江省(省會齊齊哈爾市,轄1市18縣2旗)
省轄市:齊齊哈爾
縣治:龍江、呼蘭、木蘭、蘭西、巴彥、青岡、肇州、大賚、安達、肇東、泰來、林甸、景星、甘南、泰康、東興、富裕、肇源
盟旗:杜爾伯特旗、札賚特旗
黑龍江省(省會北安市,轄1市25縣1旗)
省轄市:北安
縣治:綏化、慶城、海倫、拜泉、嫩城、訥河、璦琿、呼瑪、克山、龍鎮、綏愣、通北、漠河、望奎、依安、明水、烏雲、佛山、鷗浦、奇克、遜河、鐵驪、德都、克東、孫吳
盟旗:伊克明安特別旗
興安省(省會海拉爾市,轄1市7縣11旗)
省轄市:海拉爾
縣治:呼倫、 臚濱、室韋、奇乾、雅魯、布西、索倫
盟旗:呼倫貝爾部—索倫旗、新巴爾虎左翼旗、新巴爾虎右翼旗、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左翼旗、額爾古納右翼旗、布特哈部—巴彥旗、莫力達瓦旗、布特哈旗、阿榮旗、喜札嘎爾旗

地理概況

地理坐標處在東經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之間,東西端直線距離最寬約550公里,南北端直線距離約550公里。遼寧省陸地面積14.59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陸地面積1.5%。陸地面積中,山地面積8.72萬平方公里,占59.8%;平地面積4.87萬平方公里,占33.4%;水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占6.8%。海域面積15.02萬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萬平方公里,北黃海7.19萬平方公里。遼寧省共轄14個地級市,其中計畫單列市1個(大連),副省級城市2個(瀋陽、大連),57個市轄區、5個開放先導區(均在大連)、17個縣級市、27個縣(其中8個少數民族自治縣)。
遼寧省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岸線全長2178公里,占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公里占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近海分布大小島嶼506個,島嶼面積187.7平方公里。沿黃海的主要島嶼有外長山列島、里長山列島、石城列島和大、小鹿島等;沿渤海主要島嶼有菊花島、大小筆架山、長興島、鳳鳴島、西中島、東西螞蟻島、虎平島、豬島和蛇島等。
遼寧省東北與吉林省接壤,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西南與河北省毗連,與山東省隔海相望。以鴨綠江為界河,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瀕浩瀚的渤海和黃海。

地形地貌

該省地勢大體為北高南低,從陸地向海洋傾斜;山地丘陵分列於東西兩側,向中部平原傾斜。地貌劃分為三大區。
1.東部的山地丘陵區。此為長白山脈向西南之延伸部分。這一地區以瀋丹鐵路為界劃分為東北部低山地區和遼東半島丘陵區,面積約6.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6%。東北部低山區,此為長白山支脈吉林哈達嶺和龍崗山之延續部分,由南北兩列平行的山地組成,海拔500~800米,最高山峰鋼山位於撫順市東部與吉林省交界處,海拔1347米,為本省最高點。遼東半島丘陵區,以千山山脈為骨幹,北起本溪連山關,南至旅順老鐵山,長約340公里,構成遼東半島的脊樑,山峰大都在海拔500米以下。區內地形破碎,山丘直通海濱,海岸曲折,港灣很多,島嶼棋布,平原狹小,河流短促。
2.西部山地丘陵區。由東北向西南走向的努魯兒虎山、松嶺、黑山、醫巫閭山組成。山間形成河谷地帶,大、小凌河發源地並流經於此,山勢從北向南由海拔1000米向300米丘陵過渡,北部與內蒙古高原相接,南部形成海拔50米的狹長平原,與渤海相連,其間為遼西走廊。西部山地丘陵面積約為4.2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29%。
3.中部平原。由遼河及其30餘條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為3.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25%。地勢從東北向西南由海拔250米向遼東灣逐漸傾斜。遼北低丘區與內蒙古接壤處有沙丘分布,遼南平原至遼東灣沿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另有大面積沼澤窪地、漫灘和許多牛軛湖。

歷史沿革

遼寧省歷史悠久,古文化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代,遼寧地區就有人類勞動、繁衍、生息活動。在營口大石橋南金牛山發現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遺址,距今已有28萬年,是迄今為止遼寧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一處人類棲息地。在朝陽市喀左縣發現的鴿子洞遺址及出土的石器,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類遺址,距今有5萬年左右。
約在7000年前,遼寧地區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瀋陽新樂遺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顯示了遼寧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繁榮景象。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5500年,從出土的祭壇、積石冢、神廟和女神彩塑頭像、玉雕豬龍、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這裡存在一個初具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標誌著遼寧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紀夏朝進入奴隸社會後,遼寧地區逐步與之建立了隸屬關係。據中國最早的史書《禹貢》記載,遼寧地區最早為冀、青2州之城。
夏商
為幽州、營州之地。

周分封屬燕國之地。
春秋戰國
燕置遼東、遼西兩郡。

秦置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
西漢
隸屬於幽州,增設玄菟郡。
東漢
增設遼東屬國。
西晉
屬於平州。
東晉及南北朝
被營州所管轄。

為遼東郡、柳城郡、燕郡。

屬河北道,設安東都護府。
645年,唐太宗親征遼東。668年唐朝滅亡高句麗,統一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的故土,將其納入安東都護府的管轄。

分屬於東京道、上京道、中京道、下京道。

大部分地區屬東京路統轄,其餘分屬鹹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東部地區屬遼陽行省的遼陽路、瀋陽路;北部地區屬開原路鹹平府;西部地區的廣寧路隸屬遼陽行省;錦州、朝陽地區屬大寧路,隸屬於中書省。

為遼東都指揮使司管轄,下設2州、25衛。

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
遼寧是清朝的發祥地,至今遺存下來的瀋陽故宮、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政治、文化、歷史面貌。1608年4月,努爾哈赤與明邊將立碑劃界,從此自稱為國,邊界在今遼寧吉林的交界附近。1616年正月,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御八角殿稱汗,建元天命,定國號為金,史稱後金。在奪取了遼陽後,1621年8月,後金築遼陽新城,即東京城,遷都於此。1625年3月,後金遷都瀋陽,後定名為盛京。

中華民國

1929年,中華民國改奉天省為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意為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這時本省的行政劃分如下:省會瀋陽。全省五十九縣:瀋陽,鐵嶺,開原,東豐,西豐,西安,營口,遼陽,遼中,台安,蓋平,海城,新民,彰武,凌海,黑山,盤山,北鎮,義縣,興城,綏中,錦西,清原,安東(今丹東),新賓,通化,鳳城,寬甸,桓仁,臨江,輯安,長白,安圖,撫松,撫順,本溪,海龍,輝南,金川,柳河,金縣,復縣,岫巖,莊河,遼源,洮南,雙山,通遼,昌圖,康平,開通,洮安,梨樹,安廣,懷德,瞻榆,突泉,鎮東,法庫。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遼寧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滿洲國成立。該省分為安東省(安東即今丹東),奉天省,錦州省三省。
1945年抗戰勝利後改回遼寧省。這時東北地區分為九省後,其中遼寧省(當時九省之一,區別於現今遼寧省)的行政劃分變為:全省四市二十二縣,省會瀋陽。省轄市:錦州、營口、鞍山、旅順。縣治:瀋陽、撫順、本溪、海城、蓋平、鐵嶺、遼中、金州、遼陽、復縣、錦縣、綏中、北鎮、興城、義縣、錦西、盤山、新民、黑山、岫巖、莊河、台安。註:境內大連、瀋陽二市系直轄市,直隸行政院;瀋陽市於1947年6月升直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國初期,遼寧地區劃分為遼東(省會安東,今丹東)和遼西(省會錦州)兩省,以及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5箇中央直轄市。
1954年8月撤消遼東、遼西兩省建制,合併改為遼寧省。
1956年將原熱河省東部朝陽等六個縣劃歸遼寧。
1969年,將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劃入遼寧省,1979年再次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