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女子醫科大學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由Yayoi Yoshioka女士始創於1900年。當初創建該大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而目前該大學憑藉在心血管,糖尿病,風濕病,生物工程和基因技術等領域的出色成就以及獨特的醫學教育模式,躋身日本一流醫科大學。該大學下屬有三個附屬醫院,一個研究生院,一個護理學院以及若干個研究所。其中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也就是我所學習的那所醫院)是他們最大的一所附屬醫院,共有床位1432張,並且擁有日本心臟研究所等9個具有一流水準的研究所。

基本信息

簡介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東京女子醫科大學

該大學下屬有三個附屬醫院,一個研究生院,一個護理學院以及若干個研究所。其中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也就是我所學習的那所醫院)是他們最大的一所附屬醫院,共有床位1432張,並且擁有日本心臟研究所等9個具有一流水準的研究所。東京女子醫大是一所迷你大學,全校只設立醫學系及護理系,每年各招收100名女學生,另有一附設的護理專科學校。學校雖小,但是他們有一所1400床數的附設醫院,是日本最大的大學附設醫院。
東京女子醫大位於東京市區,校園小,教學活動以一棟十層樓大樓及一樓三層樓的佐藤紀念館為主,附設醫院的許多建物則分散在學校周圍。雖然校園小,但全校醫學系護理系學生才一千人左右,因此並不特別擁擠。 東京女子醫大令人感覺小而精緻,學生數一千人,但有專任老師九百多人,師生比將近1:1。雖然是女子大學,但老師有70%是男性。 東京女子醫大的主要附設醫院緊鄰學校,共有1421床,每天平均有4000個OPD,1300住院病人,是日本最大的大學醫院,其下並設有腸胃、神經、糖尿病、腎臟、內分泌,呼吸照護等研究中心,而且其中腸胃及神經中心在日本非常有名氣。外科方面是指定可做腎、心臟等器官移植的醫院。
東京女子醫大是最早做醫學教育改革的學校。他們在1990年開始引進西方式的小組教學系統,也就是以病例做基礎,以問題為導向,自我學習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並在1994年開始做課程整合,也就是按器官分為八個學程(block)。由於推行很成功,因此日本其他各校紛紛仿效,迄今,全日本八十所醫學院,有一半推動PBL課程。

沿革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八千代醫療中心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八千代醫療中心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是由日本婦產科醫師吉岡彌生在明治33年,公元1900年創立。吉岡彌生在1893年,21歲時醫學院畢業,成為全日本第27位女醫師,當時日本對女性從醫非常排斥,因此她一直想要創立一所專門訓練女醫師的醫學院。1900年,29歲那年吉岡彌生創立這所「東京女小醫學校」,1908年開設附屬醫院,1912年升格為「東京女子醫學專校」,又開設第二附設醫院,1952年此校升格為「東京女子醫科大學」。
明治45年(1912) 1912年(1912 )財団法人東京女子醫學専門學校設立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成立基金會
昭和5年(1930) 1930年(1930年)附屬產婆看護婦養成所開設(昭和22年止)苗圃護士附產婆成立( 1947年廢除)
昭和9年(1934) 1934年(1934年)附屬第二病院開設開幕第二附屬醫院
昭和19年(1944) 1944年(1944 )東京女子厚生専門學校(保健婦養成)開校(昭和26年閉校)東京女子大學的健康公共衛生護士培訓開幕(於1951年閉幕)
昭和22年(1947) 1947年( 1947年) 財団法人東京女子醫科大學予科認可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日本批准預備課程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予科開設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開設的預備課程
昭和25年(1950) 1950年( 1950年)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學部開設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學院
昭和26年(1951) 1951年( 1951年) 學校法人東京女子醫科大學認可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學校批准公司
附屬看護學院(乙種看護婦養成)開設附屬檔案護理學院(護士培訓乙種)開幕
昭和27年(1952) 1952年( 1952年)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開設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開幕
昭和28年(1953) 1953年( 1953年) 附屬看護學院を準看護學院と改稱(昭和48年廃止)更名為護理學院護理學院副教授附屬檔案(廢除1973 )
日本心臓血圧研究所設定(1954年)心臟研究所的日本建立的BP ( 1954年)
昭和33年(1958) 1958年( 1958年) 大學院醫學研究科開設研究生院醫學成立
昭和40年(1965) 1965年( 1965年) 附屬高等看護學校開校高級護理學院開設所附
消化器病センター設置(1965年)消化系統疾病中心( 1965年)
昭和44年(1969) 1969年( 1969年) 看護短期大學開校(平成13年閉校)開設護理學院(2001年,學校閉幕)
脳神経センター設置(1971年)神經中心( 1971年)
昭和47年(1972) 1972年( 1972年) 附屬第二高等看護學校開校附屬檔案2高級護理學院開幕
(昭和52年附屬第二看護専門學校に改稱) ( 1977年更名為護理學院,附屬檔案二)
昭和50年(1975) 1975年( 1975年) 看護短期大學専攻科(助産婦養成)開設研究生院護理學院(受過訓練的助產士)開幕
附屬成人醫學センター開設(1975年)附屬醫療中心成人( 1975年)
糖尿病センター設置(1975年)糖尿病研究中心( 1975年)
昭和52年(1977) 1977年( 1977年) 附屬高等看護學校を附屬看護専門學校に改稱(平成2年閉校)護士學校更名為高級護理學院附屬檔案(學校關閉, 1990年)
腎臓病総合醫療センター設置(1979年)総合醫療森塔建立腎臟疾病( 1979年)
膠原病リウマチ痛風センター開設(1982年)膠原病風濕性痛風中心( 1982年)
內分泌疾患総合醫療センター設置(1984年)內分泌失調総合醫療森塔成立( 1984年)
母子総合醫療センター設置(1984年)総合醫療森塔設立母親和兒童( 1984 )
救命救急センター設置(1989年)急診重症監護中心( 1989年)
呼吸器センター設置(1990年)呼吸中樞( 1990 )
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開設(1992年)東方醫學研究所打開附屬檔案( 1992 )
附屬青山病院開設(1992年)青山開設附屬醫院( 1992 )
平成7年(1995) 1995年( 1995年) 附屬第二看護専門學校を看護専門學校に改稱更名為護理學院護理學院附屬檔案二
附屬女性生涯健康センター開設(1997年)終身健康中心附屬婦女( 1997 )
平成10年(1998) 1998年( 1998年) 看護學部開設護理學院開幕
平成13年(2001) 2001年( 2001 ) 大學院醫學研究科に「先端生命醫科學系専攻」を設置研究生院的醫學“ ,醫學部的高級生命”成立
平成14年(2002) 2002年( 2002 ) 大學院看護學研究科開設研究生院開設的護理
平成15年(2003) 2003年( 2003年) 附屬青山女性・自然醫療研究所開設(2003年)自然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婦女打開青山( 2003 )
平成16年(2004) 2004年( 2004 ) 大學院看護學科研究科博士課程開設建立護理部,研究生院博士生
附屬遺伝子醫療センター開設(2004年)醫學中心附屬基因( 2004 )
平成17年(2005) 2005年( 2005 ) 「附屬第二病院」を「東醫療センター」に改稱 國際統合醫科學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IREIIMS)開設
“第二附屬醫院” , “醫學中心的東方”改名為國際綜合醫學科學院( IREIIMS )開幕
平成18年(2006) 2006年( 2006 ) 附屬八千代醫療センター開設(2006年) 附屬醫療中心的1000年8 ( 2006 )
平成20年(2008) 2008年( 2008年) 先端生命醫科學センター開設先進的生命科學中心

教育模式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東京女子醫科大學

日本醫學教育的模式和國內有所不同。完成醫學本科教育需要六年時間,第六年需參加國家統一的資格考試。通過資格考試方可在大學附屬醫院做兩年“畢業後研修醫生”,隨後才能在醫院當住院醫師以及參加專科醫生的考試。
1990年,日本女子醫科大學在日本80多所醫科大學中率先進行改革——從知識給予型轉變為學習“如何學習”的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謂的“problem based learning”,而傳統的授課和練習等教育形式只是作為pbl的補充。第一年和第二年上半學期,通識教育和基礎醫學知識,隨後的兩年時間學習臨床醫學知識,最後的兩年為床邊實習和複習迎考。十多年來,該校的pbl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有了顯著提高。而且每年的國家資格考試通過率在90%以上,位居日本各醫科大學的前茅,pbl教學充分地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