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形海綿

杯形海綿

杯形海綿,又名石灰海綿,三疊紀至白堊紀時期瘤皮海綿科動物,分布在歐洲,常年靜臥海底。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俗名 石灰海綿
目 Pharentronid
科 瘤皮海綿科
時代 三疊紀—白堊紀
分布 歐洲

生物簡介

這個是屬於石灰海綿的一個單獨的類,它的骨骼是由石灰質,而不是矽質的骨針組成的。杯形海綿呈不規則的杯形,而且大小相差很大。總的來說,它的內側很光滑,而外表則布滿了圓圓的球形突出物。

生存環境

生活在溫暖的淺水裡。

附 注

這是在英國牛津郡法雷頓的著名的法雷頓海綿沙礫層中最常見的。

海綿動物常識

比較柔軟而得名。它不會遊動,只能常年靜臥海底,像植物那樣固著在原地不動。海綿動物的形狀千姿百態,有片狀、塊狀、圓球狀、扇狀、管狀、瓶狀、壺狀、樹枝狀,姿態萬般,惹人喜愛。例如白枝海綿呈扁管狀的群體,枇杷海綿像一顆圓圓的枇杷,矮柏海綿似一串精巧的燈籠,佛子介則如同一個玻璃纖維球直立於柄上,寄居蟹皮海綿扁平如薄紙,偕老同穴則被稱為“維納斯的花籃”。有趣的是,通常水流流速的大小、波浪活動的強弱、底質的硬軟程度,也常使同一個物種的海綿擁有不同的外部形態,例如在近岸破波帶生活的通常喜歡包在岩石上,好似薄的茄皮或姜皮;在流急環境中生活的又大都像土墩,有著良好的流線形體型;而在緩流或風平浪靜的環境中棲居的,體形又多呈高聳的煙囪狀。
海綿動物的色澤各個不同,有大紅、鮮綠、褐黃、乳白、紫色等各種顏色,像花兒一樣美麗。因此,人們一直相信它是植物,直到1825年,隨著靠顯微鏡的發明和使用,以及生理學和胚胎學諸方面的工作,科學家才確定它是動物。事實上,海綿動物的色彩來源於共生藻或非活性的貯存色素,例如綠色是因其體內共生有綠色的蟲綠藻,而紅色、黃色、桔黃色等是因為細胞內含有脂溶性的胡羅卜素,其存在可產上各種顏色。由於它的體壁上有許多被稱為“入水孔”的小孔,仿佛泡沫塑膠,所以又叫多孔動物,是多細胞動物中最低等的一個類群。
海綿動物的體壁由內、外兩層細胞構成,外層細胞扁平,內層細胞長有鞭毛,多數是有原生質領,又叫“領細胞”。在內外兩層細胞間,還有一層中膠層,其中有像變形蟲的游離細胞、生殖細胞、造骨細胞、海綿絲細胞等等。它們只有構造和機能上的差別,沒有組織分化。入水孔通入體內的溝道,同領細胞組成的鞭毛室和身體頂端的出水口組成海綿動物特有的複雜溝道系統。
海綿動物是怎樣獲得食物的呢?它的捕食方法十分奇特,是用一種濾食方式。單體海綿很像一個花瓶,瓶壁上的每一個小孔都是一張“嘴巴”。海綿動物通過不斷振動體壁的鞭毛,使含有食餌的海水不斷從這些小孔滲入瓶腔,進入體內。在“瓶”內壁有無數的領鞭毛細胞,由基部向頂端螺鏇式地波動,從而產生同一方向的引力,起到類似抽水機的泵吸作用。當海水從瓶壁滲入時,水中的營養物質,如動植物碎屑、藻類、細菌等,便被領鞭毛細胞捕捉後吞噬。經過消化吸收,那些不消化的東西隨海水從出水口流出體外。如果把石墨粉或幾滴墨水滴在飼養在水族箱中的活海綿動物的一側,過不了多久瓶口(出水孔)處就會流出黑色的細流。隨著源源不斷的水流,細菌、硅藻、原生動物或有機碎屑也被攜入體內為領細胞俘獲供作營養。這種取食方式充分證明了它屬於濾食的異養動物。
然而鞭毛的擺動是要耗能的。對營固著生活的海綿動物來說,從食物中獲得化學能來之不易。因此,海綿動物總是生活在有海流經過的海底,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完善了一套利用天然流體流動能的本領,從而節約了寶貴的食物化學能。一個高10厘米,直徑1厘米的海綿,一天內能抽海水22.5升,出水口處的水流速度可達5米/秒。這種高速離去的水流保證了從體內排出的廢物不再“回爐”。海綿動物正是有了濾食和節能的本領,才能在缺乏營養的熱帶珊瑚礁中和極地陸架區世代繁衍。
海綿動物的生殖方式與其他多細胞動物相似,也是卵細胞受精後經過卵裂、囊胚各發育階段。但驚人的是海綿動物都具有非凡的再生能力。它比拋腸後能長新腸的海參、斷肢後會重新長出完整個體的海星等動物的再生能力更為高強。有些海綿動物被磨成粉後再經過篩選,成了很細很細的小顆粒,卻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將它們拋進大海中以後,不但不會死去,相反每一小塊都會漸漸長大,變成了一個個新的海綿動物,這種情況就象孫悟空的毫毛會變出成百上千的小孫悟空來一樣。有人還曾經把兩種不同顏色的海綿動物放在一起,經擠壓和細篩過濾,濾過的游離而分散的細胞,最初相互靠攏,過一段時間便分開,幫派分明地聚集、排列,在適宜的條件下,竟又不斷生長成兩個新個體。這個實驗說明了海綿動物的細胞雖有所分化,但仍處於低級階段。
海綿動物雖然是多細胞動物中最簡單的一類,卻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種數達10000多種,占所有海洋動物種數的1/15。由於海綿動物的體壁內長著具有支持作用的針狀骨骼,叫做骨針。通常根據骨針的性質,可以分為鈣質海綿和非鈣質海綿兩大類。體形最大的海綿動物是1909年曾在巴哈馬群島撈獲的一隻,圍長為183厘米,剛出水重40千克,曬乾後的重量為5千多克。此外,在安的列斯群島生活的一種海綿動物,身長106厘米,寬91.5厘米。海王星海綿也是體形較大的種類,剖面長120厘米,卻不太寬。最小的種類是白枝海綿,身高不過3毫米,體重僅有幾克,跟一粒芝麻一樣小。海綿動物的壽命也比較長,有的種類據說可以活幾百年。
海綿動物總是形單影隻地獨處一隅,凡是海綿動物棲居的地方就很少有其它動物前去居住。科學家分析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海綿動物對那些貪食的動物沒有任何吸引力,它渾身的骨針和纖維使其它動物難以下咽,因此海綿動物的天敵不多。其次,海綿動物大多棲息在有海流流動的海底,而很多動物都難於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因為在那裡,它們的幼蟲或被水流沖走,或被海綿動物濾食。此外,海綿動物身上通常都有一股難聞的惡臭,這也是可能是其他動物不願與之為伍的原因之一。
古希臘人、古羅馬人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認識和採集海綿動物,特別是浴用海綿,網孔細,彈力強,吸水性好,可以用於洗澡擦身、洗碗等,後來又在工藝、醫學和日常生活方面展現了越來越多的廣泛用途,如做油漆刷子,用作鋼盔的襯墊和其他墊子,燒成灰能治療腳痛等。在地中海、紅海和美洲沿海等地,人工養殖海綿動物業十分發達,人們將海綿切割成塊,用繩系在架上,投入海中,2~3年就可收穫大批海綿了。不過,隨著人造海綿業的發展,已經使得海綿動物養殖業日趨衰落。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又發現了海綿動物新的價值,例如有人正在研究用海綿淨化海水,以達到維持海洋環境生態平衡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