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髮

束髮

繫結頭髮。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髮為髻,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束髮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也指束髮的頭飾。其實男子束髮和和女子盤發不同,女子的盤發自有奧妙,是先盤發再插簪子,抽掉簪子的話頭髮會自動散落下來。款式上,玉簪有男用和女用之分,一般的說男用髮簪長一些,更注重實用性,簪頭裝飾紋樣比較簡潔,吉祥福壽的圖案據多。我問過道士,如果突然把簪子拔下,髮髻會不會向瀑布一樣散開,他說不會的,即使把簪子拔下,髮髻也不散,至少兩個小時內不會散。

基本信息

涵義

基本解釋

◎束髮shùfà

(1) [tie up hair]∶繫結頭髮

(2) [teens]∶成童的年齡,15至20歲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詞語分開解釋

束 sh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髮。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發 fà ——人的前額、雙耳和頭頸部以上生長的毛:頭髮。鬢髮。怒髮衝冠。

束髮方法

現在很多同袍都在用女子髮髻的方法。其實男子束髮和和女子盤發不同,女子的盤發自有奧妙,是先盤發再插簪子,抽掉簪子的話頭髮會自動散落下來。而男子髮髻即使拔去簪子,不去拆它是不會散的。首先看男子用髮簪首先看男子用髮簪首先看男子用髮簪首先看男子用髮簪::::古代男子髮簪其實是很長的,有15-500px。這裡說的250px是因為道士買不到簪子不得已用了加工過(去掉花)的女簪。男子髮簪長的短的都有,比較隨意,文物里長的有500px,短的才325px。跟女簪主要區別在於裝飾紋樣比較簡單,偏向實用性。

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發展史里,早就有了關於髮簪的記錄,髮簪是指用來固定和裝飾頭髮的一種首飾。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就用笄來固定髮髻,笄的用途除了固定髮髻外,也用來固定冠帽,古時的帽大可以戴住頭部,但冠小只能戴住髮髻,需要用笄來固定。《辭海》里有這樣的解釋:簪,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史記.�滑稽列傳》里說:“前有墮珥,後有遺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之句。中國漢人有傳統的用簪來固發、美發之俗,其髮簪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冠笄禮為男女成年的標誌。款式上,玉簪有男用和女用之分,一般的說男用髮簪長一些,更注重實用性,簪頭裝飾紋樣比較簡潔,吉祥福壽的圖案據多。清代以降,因為男人都留起了陰陽頭,玉簪便多為女性所用,女用髮簪的端頭呈如意狀,刻有雲紋圖樣。總體來說男簪長度一般在500px甚至更長。似乎一般祭祀及重大禮儀時候貴族會用玉簪(是指和田玉,古代沒有翡翠),但是日常用的髮簪並不建議用玉簪,因為優質的玉價格昂貴且容易損壞。: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束髮,後腦的頭髮都是應該束到頭頂的,除非頭髮太短束不到頭頂。影視劇中泛濫的半束半披的髮型是對先人的褻瀆。

這是一種男子束髮的過程,現在道士還在使用:

1.彎腰、低頭,臉面朝下

2.用木梳子梳理頭髮,把後脖子的頭髮向前梳理,梳理通了

3.把右手放在頭髮根部,左手擰頭髮,把散發擰成發束,越緊越好,發束擰得越緊,盤出的髻越精緻,越結實

4.由手把一根10厘米長的竹簪子橫在頭髮根部,左手把擰緊的發束盤在簪子上,使勁盤,盤幾圈,盤出層次

5.把最後的發尾塞入盤到的髮髻中

這樣盤出的髮髻非常結實,即使做武術之類的劇烈活動,其髮髻仍然很結實,不會散開。我問過道士,如果突然把簪子拔下,髮髻會不會向瀑布一樣散開,他說不會的,即使把簪子拔下,髮髻也不散,至少兩個小時內不會散。

束髮

清朝以前漢族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用為指代成童:“余自束髮讀書軒中”(歸有光《項脊軒志》)束髮一般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1.束扎髮髻。《禮記·玉藻》:“童子之節也,緇布衣,錦緣,錦紳並紐,錦束髮。” 孔穎達疏:

身穿漢服的束髮男子“錦束髮者,以錦為緫而束髮也。” 漢劉向《列女傳·魯秋潔婦》:“潔婦者,魯秋鬍子妻也。既納之五日去而官於陳,五年乃歸……婦曰:‘子束髮辭親,往仕五年乃還。’” 2.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漢賈誼《新書·容經》:“古者年九歲入就國小,蹍小節焉,業小道焉;束髮就大學,蹍大節焉,業大道焉。”唐鮑溶《苦哉遠行人》詩:“去時始束髮,今來發已霜。” 宋陸游《上執政書》:“某小人,生無他長,不幸束髮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遺文,先秦古書,晝讀夜思,以求聖賢致意處。”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束髮從仕若干季,剖劇無艱,鋤奸不懦。”清錢謙益《南京通政司通政使林學曾授正議大夫繼妻吳氏仍前封制》:“人臣束髮勵行,老而彌固,則必有賢明之助焉。” 程善之《春日雜感》詩:“我生始束髮,便思萬里行。” 3.指用以束髮的頭飾。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晚霞》:“ 龍窩君嘉其惠悟,賜五文袴褶,魚須金束髮,上嵌夜光珠。”

本文轉載自繁星若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