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小食心蟲

杏小食心蟲

杏小食心蟲靠成蟲飛行在國內傳播,但最可能的方式是以寄主果實中的幼蟲或附在寄主植物繁殖材料的土壤中的蛹隨國際貿易傳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杏小食心蟲

英文名:Lesser appleworm

中文別名:苹小食心蟲

拉丁學名:Cydia prunivora

門:節肢動物門

綱:昆蟲綱

目:鱗翅目

科:卷蛾科

屬:小卷蛾屬

原產地:北美東部

入侵地:中國東北部

寄主

杏小食心蟲主要的自然寄主是山楂屬,特別是大果的種類如Crataegu holmesiana。它也危害蘋果、梅和櫻桃,還在桃、玫瑰和石楠屬Photinia spp.上有記載。幼蟲也可在礫屬Quercus和榆屬Ulmus的蟲癭中發育。

為害特點

1953年在美國俄勒岡東部,杏小食心蟲是仁果類的主要害蟲,引起的損失是因在收穫時要花工擇果和過多的包裝花費。1986和1969年在美國紐約州的蘋果上暴發,1958年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明尼托巴、安大略、新斯科舍的蘋果上,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梅上和安大略的櫻桃上危害嚴重。後來,可能為獲得最佳的害蟲治理措施減少了用藥,結果在美國麻薩諸塞(1972)、緬因和紐約州(1973)的商業果園中成為重要的害蟲。1968年在紐約Wayne縣的試驗區,不用藥的果園果實被害率達70%;因此,該蟲有很大的危害潛能。

形態特徵

杏小食心蟲 杏小食心蟲

卵:卵單產,卵形,扁平,表面有網狀的不規則脊;0.65mm×0.55mm;光亮,開始為乳白色,很快變為黃色。幾天后,胚胎上有一紅環,通過卵殼可看到紅環。

幼蟲:粉紅色,色度在不定的範圍內變化;7.9-9.5mm長,頭和胸盾片褐色。根據其大小可將杏小食心蟲的幼蟲與Cydia屬的其他幼蟲分開,即杏小食心蟲的頭殼寬為0.82mm。在這些種間有些固定的差異,檢查的方法最好是將幼蟲在沸水中殺死,保存在70%的灑精中。杏小食心蟲是唯一保持體節粉紅色的種類,通常在頭和胸盾片上的褐色素更多;其他種類的體色變為白色或乳白色。

蛹:褐黃色,約2mm×5mm, 包裹在白色,密織的絲繭中。

成蟲:雌蟲和雄蟲形態一樣;蛾子翅展長10-11mm,體色為黑棕色。前翅深棕色,其上具橙色的斑點和3條淺綠色橫線及具黑色基線的暗色毛邊。後翅棕灰色,朝基中的方向顏色變淡,但在端部為黑色。

生物學特徵

生活周期和季節性發生與歐洲的蘋果蠹蛾相似。杏小食心蟲以成熟幼蟲在地上廢渣中的繭內或寄主樹幹的縫隙中越冬。在美國紐約州的西部果區和加拿大安大略,在5月份化蛹,化蛹持續2-3周。成蟲在5月底開始羽化,6月份全月都有蛾子。卵單產於葉的正面和幼果表面。在7月份的下半月到8月初,第1代幼蟲成熟。許多幼蟲在落地果中完成其發育。第1代成蟲在8月飛行。第2代幼蟲完成其發育持續的時間長,從8月底到10月初。然後它們進入冬眠,在地上和寄主樹幹上做繭。10月份以後還可見有些冬眠幼蟲在落地的杏、蘋果內。

控制方法

可用a-氯氰菊酯防治。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性誘捕器的套用上。但實際可套用的生物防治措施還未採用。

植物檢疫措施:一般來自於有該蟲發生的國家的山楂、蘋果、李、玫瑰的帶根植物必須不帶花和果實,並應種植在經EPPO推薦程式處理和試驗的一種有機介質或生長介質上。此外,貨物應在有防止該蟲再感染的條件下保存。溴甲烷熏蒸可殺死感染鮮果上的杏小食心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