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瑞

李法瑞,山東臨沂人,出生於1910年。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李法瑞(1910~1994.8) 臨沂市太平鎮東張屯村人。出身貧農。少年時,即給地主扛活、打短工,後到上海謀生,當過送奶工和園藝工人。其間,曾參加過反抗法租界外國統治者的鬥爭。因遭受迫害,便輾轉回老家務農。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占領臨沂後,地主還鄉團在農村大肆捕殺革命幹部和基幹民眾。次敵人突襲太平區委、區公所駐地,李法瑞發現後,及時將這一情況報告了該區區長張清波,使機關得以安全轉移。1994年8月,李法瑞病逝於村中。

主要業績

新中國成立後,李法瑞積極參加農業合作化運動,在60年代任農村生產隊隊長,為東張屯稻改做出了積極貢獻。1965年冬,一場喪子的災禍突然降臨到李法瑞頭上:其次子李志愛騎車去臨沂時不幸被臨沂汽車運輸公司的一輛汽車壓死。事發後,李法瑞被請至出事地點,他環視現場後,便強抑住巨大的悲痛,對有關領導說:“舊社會,國民黨的汽車壓死人不如壓死一條狗。新社會,壓死一個普通農民,領導就這樣關心,親自來處理,還來慰問我,我雖然十分難過,但是我更感動,我只要求領導不要為難,趕快埋葬,停在這裡影響不好。”後運輸公司幾次派人來看望老人,還給老人送來撫恤金。法瑞說:“俺感謝黨的心意,俺死了兒子,已經叫領導操了心,俺只接受黨的心意,絕不能再花國家的錢。”撫恤金往返送了4次,老人執意不收。他說:“黨的心意俺收下了,可是這錢請支援災區人民。這是俺的心意,請黨一定收下。”當汽車運輸公司負責人向李法瑞表示:要按規定給肇事司機以應有的處分時,老人遂趕到公司,當著公司領導的面,對肇事司機說:“孩子,不要怕,咱們公司是黨領導的,你和俺也是黨領導的,都是一家人。志愛年輕,剛剛結婚,俺是在逃荒路上把他背大的。他死了,俺不能不動心,不能不難過。要在舊社會,別說你壓死了俺兒子,就是壓死了你親兄弟,你親爹也不能輕饒了你。可現在是新社會,咱們是真正的一家人,就不能用老法子來辦這件事。只要大家都能好好接受教訓,好好乾革命,不再出事故,這就好了。再說,志愛死了,你就是我的兒子。俺只有一句話:“你要好好學雷鋒、學王傑,永遠聽黨和毛主席的話。”汽車運輸公司根據肇事情況和老人的再三請求,減輕了對肇事司機的處分。老人的崇高品質,使司機深受感動,他省吃儉用,給老人寄去了錢,並親切地稱李法瑞老兩口為父母親。又過了一個時期,李法瑞兒媳的娘家姐姐,給其介紹了一個對象。兒媳的心情很矛盾,公婆對她都很好,實在捨不得離開。老人知道後,使開導兒媳說:“你還年輕,又沒有孩子,是得走。走後,你雖不是我的兒媳了,可還能做我的閨女,你要什麼我就陪送什麼。”兒媳改嫁後,老人幾次請她回“娘家”小住。
1966年9月,《大眾日報》刊發了新華社介紹李法瑞感人事跡的長篇報導,並發表了社論,高度讚揚了老人的高尚精神境界,《人民日報》亦相繼報導了他的感人事跡,並配發了評論。此事遂在全省、全國廣大幹部民眾中引起強烈反響。成千上萬封充滿崇敬和慰問之情的信件從全國各地寄往東張屯,不少人還寄來了慰問品和現金。捧著這一封封充滿滾燙語言的信函(後將信件裝成幾個麻袋加以收藏),老人禁不住熱淚縱橫,他動情地說:“俺憑著一個農民的良知做了這件事,想不到竟得到了這么多人的關心和鼓勵,俺一定加倍搞好農業生產,報答黨和大夥對俺的關心。”老人將全國各地寄來的錢匯集起來後,一分未留,由國家有關部門轉寄給了越南政府,以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鬥爭。後,越南政府委託越南駐華使館對老人的義舉表示了深切的謝意。是年國慶節,李法瑞作為全國學習毛澤東著作積極分子應邀赴京參加國慶觀禮,在天安門城樓上,他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75年後,李法瑞先後當選為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五屆、第六屆山東省人大代表,第九屆臨沂縣(市)人大常委會委員。1975年6月,李法瑞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村黨支部委員。

社會評價

成名後,李法瑞在榮譽面前戒驕戒躁,為發展生產和維護民眾的根本利益而辛勤工作。他所在的東張屯村,早在60年代中期就因稻改成功而成為全國農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李法瑞擔任村支部負責人後,認為農業生產只抓糧食生產還不夠,必須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著力興辦工副業。他主動要求分管工副業生產,先從豆腐坊和粉坊辦起,後又接連辦起了制繩廠(以本村所產稻草為原料)、制修廠和運輸隊等十幾個村辦企業,並在全縣率先搞起了溫室蔬菜大棚(當時的大棚系用玻璃覆蓋)。工副業的興辦,既壯大了集體經濟,增加了社員收入,又為發展大田農業提供了較為充足的資金。作為一名全國和省人大代表,李法瑞始終把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在每次人代會之前,他總是走村串戶,在基層幹部和民眾中進行調研,爾後將幹部民眾反映最集中的問題寫成提案,帶到北京和濟南,向中央和省有關部門反映。這些提案的內容,涉及到減輕農民負擔、改善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幹部轉變作風求真務實、妥善處理“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基層幹部遭受不公正對待等一系列問題。80年代初期,針對當時存在的化肥供應緊張,農民買化肥難,而有些領導不根據實際需要亂批條子,從而造成民眾有怨言這一問題,李法瑞遂寫信給當時的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白如冰,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很快調整了化肥供應政策,使這一影響發展農業生產和幹群關係的問題得以及時解決。李法瑞十分重視思想教育工作,六、七十年代,他經常到中國小和一些工礦企業作報告,對青年職工和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進入晚年後,仍不顧年老體衰,熱心調解村民鄰里之間和乾群之間的糾
紛,使不少矛盾得以及時化解,保障了農村基層的穩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