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教師]

李桂林[教師]

李桂林,男,四川省甘洛縣烏史大橋鄉彝族村寨二坪村教師。他同妻子陸建芬耗盡16年青春、堅守大渡河峽谷二坪村國小,為邊遠彝村所做的一切,是他們人生“一部絢麗的樂章。”

基本信息

李桂林李桂林老師是這個學校的校長
關於青春,文學大師莎士比亞說:“人的青春是短暫的,但是,如果卑劣地度過這短暫的青春,就顯得太多了”;高爾基認為:“青春是一個普通的名稱,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滿著艱苦的磨鍊”。對漢源人李桂林而言,他同妻子陸建芬耗盡16年青春、堅守大渡河峽谷二坪村國小,為邊遠彝村所做的一切,是他們人生“一部絢麗的樂章。”李桂林 男42歲 彝族村寨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教師 。

簡介

李桂林,1990年從漢源縣烏斯河鎮石膏礦廠會計工作崗位,調到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國小任教。199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正式轉為公辦教師,多次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陸建芬,1991年隨丈夫李桂林到二坪村國小任教。沿著深長的大渡河谷北上100多公里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再攀岩破壁走4個多小時的崎嶇小道,便到達烏史大橋鄉二坪村國小。李桂林夫妻紮根這裡,十幾年如一日教書育人,把知識的種子播撒在彝寨。當地民眾說,他們就像索瑪花一樣,紅遍大小涼山。

事跡

捨棄工作到窮村
二坪村是甘洛縣最邊遠、最艱苦、最貧困的彝族山村:氣候惡劣,9月開始下凍3月還有冰雪,常刮狂風;如今仍然路不通、電不通、水不通;99戶村民,還有12戶住茅草房。上世紀80年代初,曾先後調來3名教師到二坪國小,但都因條件過於艱苦而離開,呆得最長的也不過兩三年。學校因無教師而停學整整10年,校舍被土石流沖成一片廢墟。1990年,鄉黨委、政府決定恢復二坪村國小。二坪村的孩子不懂漢語,必須找到能用彝、漢語教學的老師。鄉、村幹部四處查訪,找到了在雅安市漢源縣烏斯河鎮石膏礦廠從事會計工作的李桂林。
9月,李桂林來到二坪村,男女老少都來看望這位新老師。李桂林看到,一些老人身披羊皮光著腳,許多孩子光著屁股,村民大多住茅草房……此情此景,一股無名的辛酸讓他落淚,堅定了他紮根二坪搞教育的決心。儘管親戚朋友都極力反對,李桂林還是打點行裝上路了。
夫妻紮根搞教育10月,二坪村國小在一片期待和歡呼聲中開學了。由於停學10年,二坪村積壓了很多適齡兒童,急需增加招收一班新生,增加一名教師。1991年暑假,李桂林奉命到處尋聘新教師,但沒有人願意來。於是他動員妻子陸建芬從教,雖然遭到家人和親戚的反對,但最後在當教師的岳父支持下,妻子也來到了二坪村任教。從李桂林的老家到學校要走10個小時的路程。開學時,他背著背包,妻子背著兩歲多的孩子,一大早出發,到天黑才能走到學校。
陸建芬的弟弟曾勸姐姐到西班牙幫助自己,每月3000元工資。但夫妻倆覺得自己和村民跟一家人似的,不捨得離開,最終留在二坪村安心教書。
李桂林峭的絕壁,近90度的崖梯
愛生愛校育人才
從此,二坪村成了李桂林的家。那時,他們夫妻每人每月只有100元工資,日子過得清貧。
這年9月,新生入學缺教室。李桂林組織村民割山竹,將一間只有一個空架的破房編裝調糊後當教室。李桂林教五、六年級約50人的複式課,妻子則背著嬰兒教一年級。“愛生如子,愛校如家”是夫妻倆的宗旨。由於村子離衛生院很遠,他們自己掏錢購置一些常備藥品,免費供給生病學生;夏季洪水暴發,冬季岩上冰塌,他們總是早接晚送學生……1996年6月,第一批學生畢業了,成績在全縣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他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教師”稱號。這一年,李桂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考入會理師範學校學習,並於1998年正式轉為公辦教師。

奉獻背後的故事

李桂林現在家裡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
從表面上看,李桂林夫妻有三個家:各自父母、兄妹的老家和二坪國小這個家。然而,年滿40、在山區紮根十幾年的他們並不對其中任一個家擁有財產權,這意味著他們年老不能工作時,還得為住房問題發愁。李桂林和陸建芬都是能人,丈夫以前曾經擔任過工廠管理工作、帶隊承建過公路,也有開礦山的朋友高薪邀請他加盟。妻子聰明伶俐,是經商的好手,她在西班牙定居的弟弟,幾次勸她放棄工作,過去幫助管理賓館,開出的條件是月薪600元。為了山區孩子受教育的權利,為了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神,他們同時拒絕金錢的誘惑,在二坪堅持教學到今天。 長年的教學生涯,給他們帶來滿身病痛。有一次李桂林去中心校開會後,為了趕第二天上課連夜上山,急急忙忙到木梯下,腿突然抽筋,又沒有手機聯繫,只好獨自呆在高岩下生火取暖,次日早晨才到學校。有次腎炎突發,弓在講桌前直不起身,妻子扶她回寢室,看得孩子們淚花流。這裡沒有電,李桂林長期在油燈下備課,批改作業,眼睛患病,經診斷為視疲勞,如果不治療,可能會發展成為白內障。去年骶骨痛,經醫生診斷是骨癆,因長期久坐而致。陸建芬帶兩個孩子,每天除了上課,批改作業,還要做飯、洗衣,晚上備課,身體很差並患頸椎炎。一次她病得實在厲害,堅持上完課就臥床不起,兩個孩子哭著叫餓,只好叫去村民家找吃的。 李桂林說:“在邊遠山區工作,醫療條件是個大問題。學校沒有體育用品,小兒子藤條當跳繩玩摔傷右手,由於離醫院太遠,找土醫生治療後,留下後遺症。我就澆水養護牆體。建校舍養護牆體,我從上滑下來,一根木樁斜插進褲腳,從褲口撕到褲腰,臀部被戳掉一大塊肉,幸虧皮帶擋住,否則戳進腰裡,後果不堪構想。” 孩子大了,回漢源老家上中學。大兒子抱怨說:“國中三年來,父母沒去看他一次,開家長會也由外公、外婆代替,自己像孤兒似的。現在進高二了,父母未見過老師一面,甚至學校在什麼地方是啥模樣也不知道”,李桂林表示:“為了二坪的孩子們,只顧得上一頭,我們也只有忍痛割愛,舍小家顧大家了。” 直到今天,陸建芬還是招聘教室,每月領230元工資,而他們為了贍養老人和照顧孩子,還負外債6000多元。他們有說不出的苦衷:妻子未轉正,工資較低;兩位兩人需要贍養,要供兩個孩子讀書。陸建芬也曾向有關領導申請轉正,回答總是“等下次,再多教幾年,條件更充分。上面沒有指標……” 在信息閉塞的二坪,轉正的機會與她擦身而過。前年招考教師的風聲好不容易吹進二坪,陸建芬喜出望外,趕去縣裡報名才知道,年齡限制在30歲以下,令38歲的她大失所望。十幾年就一次機會也落空,陸建芬茫然了。她24歲到二坪,全家戶口轉到這裡,幾乎把畢生精力奉獻給山區教育事業,現在人也變的蒼老,後顧之憂未得到解決。接受採訪時陸建芬說:“希望上級領導考慮我的具體情況,如果我能早日轉正,贍老護幼的壓力就會減輕,也會感受到國家正式教師的榮耀”。說者動情、記者無語,唯有用鍵盤傳達山村女老師的心聲。

成績

16年來,二坪國小在李桂林夫妻的努力下,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當年的籬笆房成了窗明几淨的磚瓦房,學生的“三率”(入學率、鞏固率、升學率)均在全縣同類學校之首,安全工作非常出色,16年來未發生一起學生傷亡事故,校風校貌首屈一指,成為遠近聞名的“模範村小”。迄今為止,二坪國小已收生七屆,學生人數高達到189人,其中32位來自漢源和本地田坪村、布依村,他們不顧山高梯險,慕名前來求學,創造了生源由淺山區到高寒山區倒流求學的奇蹟。 朗朗學子讀書聲中,二坪這個昔日“文盲村”變成今天的“文化村”,談到這些變化,李桂林激動的說:“當我看到這組數據,總是感到無比欣慰,我們做的一切得到人民民眾的信任,這種榮譽不能用金錢衡量,是至高無上的。”李桂林本人還兩度被評為縣優秀教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