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甫

李文甫,字熾,號夷丘,東莞蘭鄉李屋村人(今屬博羅)。從小就喜歡讀書,後受進步思想影響,時列強侵華,清廷腐敗,李文甫乃與莫紀彭、林直勉、黃俠毅等秘密組織革命活動小組,到各地宣傳革命,提出“內爭國權,外御強敵”。191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黃花崗之役,李率敢死隊跟隨黃興攻打總督衙門,轉戰飛來廟、北較場等地,在戰鬥中不幸足部中彈被俘。翌日,被押赴刑場,壯烈殉國,年僅22歲。

基本內容

(1892-1911),字熾,號夷丘,東莞蘭鄉李屋村人(今屬博羅)。父親李德在石龍西祿元(今中山西路)經營油燭店。從小就喜歡讀書,後受進步思想影響,時列強侵華,清廷腐敗,李文甫乃與莫紀彭、林直勉、黃俠毅等秘密組織革命活動小組,到各地宣傳革命,提出“內爭國權,外御強敵”。不久,李文甫等在莞城創辦《東莞旬刊》,並組織“醒天夢劇社”,在莞城、石龍、廣州等地演出《熊飛起義》、《張家玉會師》等歷史劇,深受民眾歡迎。後應孫中山之邀,到香港演出,備受讚揚。不久由莫紀彭介紹加入同盟會。1908年春,李離家赴港,行前揮毫寫下“砥節礪行,直道正辭”八個大字,以示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到港後,與胡漢民、馮自由等共同組織同盟會南方支部。1909年參加孫中山的同盟會,李文甫與志同者活動於省、港之間,初任《中國日報》協理,後任經理兼主《時事畫報》筆政,宣傳革命。1910年2月,李從香港回穗,參加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潛回香港。191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黃花崗之役,李率敢死隊跟隨黃興攻打總督衙門,轉戰飛來廟、北較場等地,在戰鬥中不幸足部中彈被俘。翌日,被押赴刑場,壯烈殉國,年僅22歲。後被合葬於黃花崗。身後無子,林直勉以次子漢陽嗣之。

民國(1924年)成立後,廣州建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烈士名中有李文甫;石龍中山公園建有李文甫紀念亭,碑記當時為廣東省省長鬍漢民所撰。公元2003年10月重建。

讓烈士萬古流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