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教授]

李建成[教授]

李建成,武漢大學教授。是我國大地測量學領域中青年教授、博導,熟悉所從事學科領域的最新進展,學術思想活躍,勇於開拓新研究領域,在科研工作中取得多項有創新性和開拓性的成果。先後發表論文50篇,參加和主持40餘項項目。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1996年被評為國家測繪局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並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1998年獲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1998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被評為湖北省首屆五四青年獎章。2000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簡介

李建成李建成

李建成,1964年12月出生,山西左雲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衛星大地測量

1993.7~1995.9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地學測量工程學院講師

1994.8~1995.2美國Texas大學空間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1995.11~1995.12俄羅斯新西伯利亞測繪學院和莫斯科測繪學院做學術訪問

1996.10~1996.12在芬蘭國家大地測量研究所作合作研究

1995.10~2000.8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地學測量工程學院教授博導

2000.8~現在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學院教授博導院長

2002.9~2003.9在德國地學研究中心(GFZ)合作研究

主要成就

自1990年以來一直從事物理大地測量的研究工作,對該領域中的譜方法作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譜方法和地球重力場逼近的關係,豐富和擴展了譜方法在物理大地測量領域中的套用範圍,提出了有關地球重力場譜逼近、譜分析和譜算法新理論和方法,為地球重力場逼近開闢了新途徑。證明了物理大地測量中二維平面坐標形式的卷積公式在計算精度方面優於二維球面坐標形式的卷積公式。從大地測量邊值條件出發,利用關於擾動位與重力擾動的基本微分方程,導出了由擾動位徑向二階梯度與重力擾動、大地水準面、垂線偏差以及重力異常積分公式關係的嚴密積分形式,並導出重力擾動、大地水準面以及重力異常這三個核函式的級數表達形式,證明了積分核函式及其級數表達式的等價性。這些理論成果是揭示物理大地測量學中地球重力場各參量間關係的重要進展,同時也為利用擾動位徑向二階梯度恢復地球重力場的新思路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提供了有效方法,將對未來衛星重力計畫產生影響。

衛星測高學研究中,從球坐標形式的Laplace方程出發,導出了利用衛星測高數據源獲得的垂線偏差求解海洋重力異常的嚴密數學公式,進而改善了Sandwell方法採用的平面近似公式。提出了利用逆Vening-Meinesz公式恢復重力異常的新思想,並導出了用FFT/FHT技術計算逆Vening-Meinesz公式的完整嚴密卷積表達式。以衛星測高數據為基礎數據,通過反演技術獲得了我國海域2¢.5×2¢.5重力場多種參數的數值模型,包括空間重力異常,大地水準面和重力垂線偏差。聯合陸地重力數據首次得到了我國2¢.5×2¢.5陸海統一大地水準面的數值模型,精度優於單獨用陸地重力數據(低解析度)確定的大地水準面,為建立我國陸海統一高程基準奠定了基礎。聯合利用多代衛星測高資料(三年的T/P數據、四年的ERS-2數據、兩年的GEOSAT/ERM數據和一年的ERS1/168大地測量任務數據),建立了中國海域及鄰海2¢.5×2¢.5平均海平面高模型,精度優於0.1m。同時也為我國的海洋資本開發,海洋環境研究提供了更精細的重力場信息,對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有很好的套用前景。對GEOSAT、ERS-1、ERS-2和Topex/Poseidon衛星測高資料進行了全組合交叉,獲得了全球海洋2¢´2¢垂線偏差、重力異常、大地水準面和平均海平高,提供了迄今最豐富的我國海平面變化信息和全球平均海面精細結構以及相應的精確地球重力場;聯合低階衛星重力場係數和全球15¢´15¢重力異常得出了全球720階地球重力場模型。

先後參加和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八五”、“九五”攻關、“攀登計畫”和國家科技部“863”等項目30餘項,發表論文50餘篇。1994年作為主要成員完成了我國第一個以嚴密理論結合全球平均重力異常與衛星低階位係數聯合求解360階高階全球重力場模型WDM94的理論研究和計算,以及我國首次由完善的地面重力資料和高解析度數值地形模型計算的5¢´5¢高解析度重力大地水準面WZD94的確定。1997年至2002年期間在塔里木、陝甘寧、海南省、江蘇省等地區完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精度高解析度大地水準面,這些成果對測繪工程和石油勘探具有重要套用價值,並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0年作為主要研究成員完成的中國高解析度似大地水準面,為我國提供了一個高精度、高解析度、完整覆蓋國土的新一代(似)大地水準面,並為我國的測繪生產、國土開發、國防建設、地學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性資料。

成就榮譽

1996年被評為國家測繪局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並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1997年入選為全國百千萬工程。1998年獲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同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獲湖北省首屆五四青年獎章,2001年被評為湖北省科技精英,2002年獲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創新獎。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兩項。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導師盤點(一)

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發端於1935年,至今已有70年的歷史。 1955年,武漢大學招收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復因"文革"而中斷了達十餘年之久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為全國第一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4年,為全國第一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