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圩地主莊園

李家圩地主莊園

李家圩地主莊園坐落在安徽霍邱縣馬店鎮以西約3公里處,是全國聞名的地主莊園。

基本信息

簡介

李家圩地主莊園坐落在安徽霍邱縣馬店鎮以西約3公里處,是全國聞名的地主莊園。清光緒年間,曾掛過“雙千頃”牌(20萬畝)。分布在今皖豫的霍邱、金寨、潁上、固始等地。李夢庚曾炫耀“馬跑百里不吃人家草,人行百里不喝人家水”。並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島、大連等地開設工廠、銀行、當鋪、學校、戲院45處。解放前,土地占有面積居全國地主莊園之首,其政治勢力僅次於四川省大邑縣大地主劉文彩。李氏家族從清鹹豐初年(公元1851年)開始發跡,到民國38年(1949),歷經四世,稱霸一方,殘酷地統治和剝削農民長達100年之久。
據民國17年(1928)《霍邱縣誌》記載:李家圩“鹹豐中,首築寨”。當時掌管李家財產的是李道南、李亞南、李圖南弟兄三人,人們背後稱他們“大老道”、“二老道”、“三老道”。他們十分迷信風水,在選擇建圩地址時,遵循“靠山出人,近水出財,金銀都歸窪處來”的觀念,將圩址定在青山環抱、綠水環繞的平畈中央。背靠銀珠山,面對馬鞍山,東傍長山,西倚煤山,且有泉水堰、煤山堰兩溪,從東西兩方匯流圩前,環李家祠堂,繞馬鞍山東流入城西湖。風水先生稱此處為“藏龍臥虎”之地。
圩址確定後,於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開工,動用數百名工匠,同時強迫4000多家佃戶為其出工,燒磚瓦、挖濠溝、搬磚石、運木料,勞民耗資,歷10年營造,方告竣工。占地70多畝,有房屋430多間。佃農在出工建圩時,被凍、餓、累、體罰致殘致死的無計其數。

特色

李家圩地主莊園坐落在安徽霍邱縣城西32公里西山腳下,是全國四大地主莊園之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莊園由李圖南始建於清鹹豐六年(1856年)。後來,大地主李夢庚勾結官府霸占土地達20萬畝,分布在今皖豫的霍邱、金寨、潁上、固始等地。李夢庚曾炫耀“馬跑百里不吃人家草,人行百里不喝人家水”。並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島、大連等地開設工廠、銀行、當鋪、學校、戲院45處。至解放前夕,在全國僅次於四川的劉文彩地主莊園。
莊園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城堡,建築頗有特色。四周深濠固防,二道河護圩,圩周石牆高矗,四角炮樓成犄角之勢。莊園內一線穿珠,一宅三院,一幢高一幢,門庭各為三間,檐口內為卷棚,靠牆立柱,橫有門楣,兩邊柱頭鑲有童墩,配有精雕龍撐。靠門兩側有大型石鼓,黑漆大門下有閘板,門樓房頂為五脊六獸,正脊兩端塑有龍頭,房川脊裝有鰲魚獸頭,脊中有鐵鑄雄鷹,拱坊上有雕刻彩繪。現存房屋數十間。
六安古老而神奇,民風純樸,風情獨特。美麗的山川,豐富的飲食,尋常的起居,日常的勞作,都演繹成美好的傳說和地方掌故,寄託著皖西人民對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

歷史

李家圩地主莊園李家圩地主莊園

光緒年間,曾掛過“雙千頃”牌(20萬畝)。分布在今皖豫的霍邱、金寨、潁上、固始等地。李夢庚曾炫耀“馬跑百里不吃人家草,人行百里不喝人家水”。並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島、大連等地開設工廠、銀行、當鋪、學校、戲院45處。解放前,土地占有面積居全國地主莊園之首,其政治勢力僅次於四川省大邑縣大地主劉文彩。李氏家族從清鹹豐初年(公元1851年)開始發跡,到民國38年(1949),歷經四世,稱霸一方,殘酷地統治和剝削農民長達100年之久。

據民國17年(1928)《霍邱縣誌》記載:李家圩“鹹豐中,首築寨”。當時掌管李家財產的是李道南、李亞南、李圖南弟兄三人,人們背後稱他們“大老道”、“二老道”、“三老道”。他們十分迷信風水,在選擇建圩地址時,遵循“靠山出人,近水出財,金銀都歸窪處來”的觀念,將圩址定在青山環抱、綠水環繞的平畈中央。背靠銀珠山,面對馬鞍山,東傍長山,西倚煤山,且有泉水堰、煤山堰兩溪,從東西兩方匯流圩前,環李家祠堂,繞馬鞍山東流入城西湖。風水先生稱此處為“藏龍臥虎”之地。

圩址確定後,於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開工,動用數百名工匠,同時強迫4000多家佃戶為其出工,燒磚瓦、挖濠溝、搬磚石、運木料,勞民耗資,歷10年營造,方告竣工。占地70多畝,有房屋430多間。佃農在出工建圩時,被凍、餓、累、體罰致殘致死的無計其數。農民王會友和趙大體弱多病,抬不動石頭,被李圖南用銅管旱菸袋活活打死。百姓說:李家圩是用農民的白骨堆砌起來的。

布局

建國前,站在跑馬崗上俯視李家圩、溝塹環寨,吊橋懸空,座北朝南一片青堂瓦舍。仔細看,一寨分三宅、一宅分四院,頭門至堂樓一線串珠,五排房一幢高過一幢,真是門庭似海深,一門一道關。

宅頭門外,防衛濠寬兩丈,深數尺。濠外邊巨石護岸,濠內牆用丈余條石自水底壘砌,上接城磚高聳丈余。磚牆上有臥、跪、立三排射擊孔。在圩牆的東、西、北三面豎立6個炮樓,突出在牆外。炮樓三面都有槍炮眼,可供射擊。頭門樓屋頂上五脊六獸,正中間鐵打的雄鷹展翅俯衝,呈抓雞之狀。明間“吞金”,兩扇黑漆大門,鉚釘茶盞大,對聯書“凡事但求過得去,此心必須放平來”,偽告世人是慈善世家。門兩旁伸出黑洞洞兩門土炮,謂之大小“白龍”。門兩廂朝南開著石磨大兩個圓視窗,加之提起的吊橋和風吹尖叫的櫟樹,給人黑沉陰森的感覺。頭門旁,門朝北兩列矮房。西邊是飼料庫、槍兵舍。東邊有騾馬廄、長工房。門內開闊地南北寬180尺,東西長140丈。平時在這裡訓練家丁,午秋二季就成為收租場。

二門前圩濠修成荷花池,養有“壽龜”,種植荷花。門楣上描金篆書“天荷仙府”四個大字,顯示其“大雅脫俗”。緊靠門前溝壩口立有上馬石,在此,武人要下馬,文人要落轎。門砧立有獅子臥鼓、張口獅子、盤球獅子三種款式石雕。

第二道門樓與第一道門樓的建築形式基本相同。

二道門兩邊的廂房、耳房,分別用作碾屋、牢房和護圩親兵以及族門遠戚的住宅。三道門內別有洞天,按照封建等級制度設定不同功能特點的樓、堂、廳、閣和偏室、耳房、敞棚。三個院內都設有上下書房,供少爺、小姐讀書習字和接待文人雅士,配有精美對聯和字畫,非常雅致。

以櫃房為主的庭院,供管家和帳房先生居住、活動,在此存放契約帳冊,以及作為接待商旅大賈,交談經紀的密室。

東院三道門內建有戲台戲樓,常年供養一個戲班子(慶福班),為其一家一戶演出。

還有接待佃戶交租送課人的敞棚,以及存放糧食和其他食品的倉房。

四道門內,中、東、西三個院,都在一條橫線上,各院都建有大客樓或大客廳,庭院開闊,是宮殿式建築:五脊挑角、重梁起架;24根立柱,每根直徑40厘米;上有掛匾,柱有抱匾,黑漆金字,扯坊下面雕有龍、鳳、獅、鹿、象撐拱,飾以彩繪。院內置有花台、花池,專門接待達官貴人和豪紳。

在西院四道門內,建有頂禮膜拜、供奉朝廷聖旨的“聖旨樓”,金碧輝煌,雕樑畫棟,顯得森嚴肅穆。

三個院子最後一進都建有正堂樓,是尊輩長者養尊處優的居室。正中一間供奉著李家祖宗牌位,寶鼎燭台是祭祀福祿壽三星及天地君親師的地方。

每院正堂樓兩側建有東、西堂樓,是小姐們的閨閣繡房,並配有供丫環使女居住的廂房,另有妾婢居住的矮屋。

整個建築布局對稱協調,高樓矮屋檐牙交錯。大小院內房屋都是出挑廊檐,通往院落的露天有路廊相連,或有腰門相通,廊腰縵回。此建築形式夏避驕陽,即使滂沱大雨,漫地逕流,穿廳過院也不濕鞋。

天井小院嚴密緊湊,廳堂庭院大而不曠,布以花台、花池,雇用專職花匠栽培四季應景花卉。

圩內修有三口磚井,各有用途,東井供人飲用,西井飲馬,院內井專供澆花。

建築技藝

李家圩地主莊園李家圩地主莊園

整個房舍建築,都是馱粱起架結構,重梁木椽,笆磚鋪頂。靠牆立柱一半嵌入牆內,一半露在牆外,呈弧形,並有鐵制牆鉤穿牆而過,巴結牆身。立柱油漆黑亮。

立柱下面有磉墩,既可承受壓力,抬高建築物,又可防潮,磉墩用青石琢成,有扁鼓形、長鼓形、方形、六角形,雕刻各種紋飾。

房內方磚鋪地,磚的規格視廳堂大小,尺寸各異,或鋪成斜紋形,線條直曲有序。院落用方石鋪成。

各層廊檐下都有石階,用堅硬青石琢成,寬50厘米,厚20厘米,長3—4米不等,從南到北2至7級逐幢增高。東院堂樓地勢略高,台階7級。西院堂樓地勢較低,台階9級。

在窗台以下為純磚砌成的基礎牆,石灰漿砌,橫平豎直,做工精細,牆厚50厘米。窗台以上牆身是“金包銀”砌法,俗稱“里生外熟”。外牆只砌一條磚厚的牆面,白灰抹縫,內牆用土坯砌築,堅固厚實,冬暖夏涼。

童墩(為木質柱頭墩)置於立柱柱頂之上,橫方和桁條之下,二榫之間穿連部位,雕刻蓮花形、金瓜形、扁鼓形等各種精美花紋圖案。

撐拱以房子出挑深淺而長短不同,長撐150厘米,分擔橫坊荷載。有圓柱形、扁坊形、四棱形,雕刻成龍、鹿、獅、鰲各種奇獸,造形逼真,刀工細膩,線條流暢,塗繪紅、黃、藍、白各種色彩,點綴襯托栩栩如生。刻“”寓意“青雲直上”,刻“獅”意寓“祛邪”,刻“鹿”寓意“加官進爵”,刻“鰲魚”寓意“連年有餘”。

扯坊於兩柱之間起到拉力作用,一般露於正屋檐下,或處於室內,有一間一扯的長坊,也有短坊。有長扁形、扇形、半金錢形,刻有人物、鳥獸、花卉、蟲魚,繪畫雕刻,寓意甚深,刻“扇”為“行善積德”,刻“魚”為“連年有餘”,刻“水仙靈芝”寓為“佛人仙人”,雕“蝙蝠”寓為“福如東海”,雕“鴛鴦”寓意“恩愛”,刻“松柏”寓意“長生不老”,其他還刻有“和合二仙”、“八仙過海”、“二十四孝”等折子戲中人物,其雕刻技藝十分精細。

屋面為傳統瓦房建築工藝,木框架作成後,在桁條上直釘木瓦椽,滿鋪小巴磚。上底瓦以後再作瓦梗,加上蓋瓦,一籠一籠直到檐口,作成各種眉毛形、扇形等瓦頭子。兩道瓦籠之間,加水淋子底瓦頭,以利滴水。凡是廳堂出挑的檐口內,都有卷棚,棚面加彩繪。

樓、堂、廳、室、廂房、耳屋,不論班挑翅角,一律都做有屋脊。脊座用瓦片線磚砌成,脊身是空心面磚燒制的,脊的高矮不等。面磚浮雕各種花紋,脊帽出邊走線,脊兩端配有龍、鰲獸頭。脊正中精塑多種獅、鶴等坐獸飛禽,十分壯美。

各道大門都是矩形,黑漆紅堂,書刻“國恩家慶”、“人壽年豐”、“龍飛鳳舞”等對聯。廳堂多為六扇或八扇格子門,其他有月洞門、橢圓門、六方門、花瓶門”,門頁製作精美,上為龜紋、破冰等各式花紋亮格,中下部抄角、起鼓、丟堂、木刻花卉,加以彩繪油漆。窗戶有矩形、扇形、圓形、六角形、菱形,窗扇製作的花牆豐富多彩。

在中院三道門內,又對稱地分東西兩院,門樓上有磚雕。西院刻“行恆”,東院雕“履素”,字型蒼勁有力。中院大客廳對面的照牆上,刻有斗大的“知命樂天”四個篆字。此院落尚保存,較為完好。

旅遊指南

最佳時間: 地處皖西的六安,氣候濕潤,降雨主要集中在六、七月份,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在七月份,此時來六安防暑防雨的裝備一定要帶齊。每年的五一、十一黃金周,雨水適中,天氣清朗,是到六安旅遊的好時間。
鐵路:
隨著合六鐵路的通車,六安已通火車,目前有經合肥、南京、上海終到寧波的直快和到合肥的普快。如要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則取道淮南最方便。淮南火車站位於田家庵區龍湖路南首,田家庵汽車站位於國慶西路陳洞路口,從這裡乘長途汽車到壽縣,僅需半個多小時。
公路:
312國道高等級公路橫貫六安市。六安汽車站位於金安區皖西西路66號,問訊電話:3312218。每天5:30_18:00,10分鐘一班中巴,頻繁發往合肥。此外,還有每天還有多班直達上海(5:20~13:30)、南京(5:10~16:30)、蚌埠(5:50~19:30)、蕪湖(5:40~17:30)、杭州(10:00~15:07)的快客班車。市內可乘坐計程車前往景區。

六安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