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忠[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

李孝忠[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孝忠男,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1935年6月出生.瀋陽市人。51—57年在瀋陽市第12中學、11中學讀書,這期間當選為皇姑區人民代表。57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習教育學。攻讀心理學。

基本信息

1.李孝忠

男,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1935年6月出生.瀋陽市人。51—57年在瀋陽市第12中學、11中學讀書,這期間當選為皇姑區人民代表。57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習教育學。攻讀心理學。61年畢業後留校任心理學教師,先後在學校教育系、心理學系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從事普通心理學、能力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85年後擔任碩士生導師,講授“能力的研究現狀與方法”、“創造力的培養與測量”等課程。96年後主持兩項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項目,從事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撰寫了我國第一部《能力心理學》專著。由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深入開拓能力心理學研究領域的《能力原理與測量》一書,被列入東北師大圖書基金項目,於1993年由東北師大出版社出版。與兄弟院校協作完成並擔任統編定稿的著作有:《普通心理學》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出版:《普通心理學》,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出版。

李孝忠

位於慶雲縣城西3.5公里。早年該村叫劉御史街。燕王掃北剩掃北剩韓姓一戶。明永樂二年由洪洞縣遷來李、尹二姓,村名李坤瑞。後該村修的村圍子只有南門,往來出進之人如同鑽窟窿一樣,又被叫成李窟窿家。村民嫌村名不好聽。1880年前後,該村李魁元在樂陵縣衙當三班總頭目,讓他求知縣給改村名“李孝忠”。

天津科技大學教師

一、導師情況簡介

李孝忠: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智慧型信息處理。現為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Petri 網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科技大學學報編委會委員。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信息化辦公室項目等多項,在《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Information-- 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計算機學報》、《軟體學報》等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或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中SCI、EI收錄10餘篇,獲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一項。

二、研究方向

招收研究生學科:計算機套用技術 
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型信息處理、Petri網理論與套用

三、科研情況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隨機模糊Petri網理論及在供應鏈建模中的套用"(NO.61070021),2011-2013. 項目負責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模糊環境下的機制設計理論及套用研究"(NO.70971092), 2010-2012. 參加.
3.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分散式多媒體系統組通信機制的研究"(No.Q2003G01), 2003-2006,第二參加人.
4. "Petri網理論及圖形學算法研究",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
5. 天津市高等學校科技發展基金項目"基於Petri網的分散式多媒體同步模型研究與實現 "(20041012),2004-2006,項目負責人.
6. 天津市信息化辦公室項目"電子政務模式與評價研究",2004-2006,項目負責人.

四、學術成果

1. Metric spaces of fuzzy variables.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9, 57(4):1268-1273. (SCI, 526HW)
2. Similarity measures between fuzzy variab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pattern recognition, Information—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010, 13(1) 47-55.(SCI, 587CX)
3.Ranking fuzzy variables by expected value and variance,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2009, 6: 373-377.(EI,)
4. A parameter adjustment algorithm of BP neural network,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2008, 892-895. (EI, )
5. Similarity measures between hybrid variables,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Workshop, 2008, 466-469. (EI,)
6. Petri網的塊組合加網及性能分析.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00,21(10):1061- 1063.(EI,)
7. Petri網的廣義組合併網. 同濟大學學報, 2001, 29(7):822-825 (EI, ).
8. 一種基於知識約簡的Petri網模型簡化方法. 計算機工程與套用, 2008, 44(27):78-80.
9. 一類模糊Petri網的動態特性及套用. 系統仿真學報, 2003, 15:67-68.
10. 一類基於模糊Petri網的並行推理方法. 系統仿真學報, 2007, 19:108-110.
11. 基於Petri網的審計工作流模型設計與實現. 計算機套用, 2006, 26 (12):242-243.
12. Petri網的廣義組合積網研究.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 2004, 26(8)86-88.
13. 新型模糊神經網路模型. 計算機工程與套用, 2010, 46(16) 60-62.
14. Petri網的組合積網及性能分析.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2002, 23(1)98-100
15. 兩類組合Petri網及性能分析. 軟體學報, 1998, 9(8): 619-621.
16. Petri網的組合併運算及性質. 計算機科學, 2000,27(8):59-6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