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植物]

李子[植物]

李子(Prunus salicinaLindl.),是薔薇科李屬植物,別名嘉慶子、布霖、李子、玉皇李、山李子。其果實7~8月間成熟,飽滿圓潤,玲瓏剔透,形態美艷,口味甘甜,是人們最喜歡的水果之一,世界各地廣泛栽培。李子味酸,能促進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並能促進胃腸蠕動,因而有改善食慾,促進消化的作用,尤其對胃酸缺乏、食後飽脹、大便秘結者有效。新鮮李肉中的絲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醯胺等胺基酸,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對肝硬化有輔助治療效果。其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有養顏美容、潤滑肌膚的作用,李子中抗氧化劑含量高的驚人,堪稱是抗衰老、防疾病的“超級水果”。切忌過量多食,易引起虛熱腦脹、損傷脾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李子圖冊李子圖冊
李子詳解圖李子詳解圖

李(原變種),落葉喬木,高9-12米;樹冠廣圓形,樹皮灰褐色,起伏不平;老枝紫褐色或紅褐色,無毛; 小枝黃紅色,無毛;冬芽卵圓形,紅紫色,有數枚復瓦狀排列鱗片,通常無毛,稀鱗片邊緣有極稀疏毛。

葉片長圓倒卵形、長橢圓形,稀長圓卵形,長6-8(-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圓鈍重鋸齒,常混有單鋸齒,幼時齒尖帶腺,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側脈6-10對,不達到葉片邊緣,與主脈成45°角,兩面均無毛,有時下面沿主脈有稀疏柔毛或脈腋有髯毛;托葉膜質,線形,先端漸尖,邊緣有腺,早落;葉柄長1-2厘米,通常無毛,頂端有2個腺體或無,有時在葉片基部邊緣有腺體。

花通常3朵並生;花梗1-2厘米,通常無毛;花直徑1.5-2.2厘米;萼筒鍾狀;萼片長圓卵形,長約5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邊有疏齒,與萼筒近等長,萼筒和萼片外面均無毛,內面在萼筒基部被疏柔毛;花瓣白色,長圓倒卵形,先端齧蝕狀,基部楔形,有明顯帶紫色脈紋,具短爪,著生在萼筒邊緣,比萼筒長2-3倍;雄蕊多數,花絲長短不等,排成不規則2輪,比花瓣短;雌蕊1,柱頭盤狀,花柱比雄蕊稍長。

核果球形、卵球形或近圓錐形,直徑3.5-5厘米,栽培品種可達7厘米,黃色或紅色,有時為綠色或紫色,梗凹陷人,頂端微尖,基部有縱溝,外被蠟粉;核卵圓形或長圓形,有皺紋。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對氣候的適應性強,對土壤只要土層較深,有一定的肥力,不論何種土質都可以栽種。對空氣和土壤濕度要求較高,極不耐積水,果園排水不良,常致使爛根,生長不良或易發生各種病害。宜選擇土質疏鬆、土壤透氣和排水良好,土層深和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建園。

分布情況

產遼寧、吉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和台灣。生於山坡灌叢中、山谷疏林中或水邊、溝底、路旁等處。海拔400-2600米。中國各省及世界各地均有栽培,為重要溫帶果樹之一。

分類

品種分類

洋李,或者稱緞李

青梅,或者稱青梅李,即使成熟時果肉和果皮也是綠色和堅硬的

布拉斯李,一種深黃色的李子,主要生長於法國

薩摩李,又稱柰,紅色果皮,硬質紅色果肉

金梅,或稱黃梅,類似青梅,但是黃色的

日本梅,一種小而酸的李子,主要用於醃製果脯

三華李,一種原產於廣東省翁源縣三華鎮的李子,味道極佳,為李子極品,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引種。

變種分類

毛梗李(變種)

Prunus salicina L. var. pubipes (Koehne) Bailey

該變種的主要特徵為小枝、葉片下面和葉柄以及花梗和萼筒基部均密被短柔毛。

產甘肅、四川和雲南。生於灌叢中或林邊,海拔1600-1800米。

繁殖方法

1、嫁接

常用砧木有毛桃、中國李。毛桃作砧木親和力強、生長快、結果早、耐旱、果大味甜,但不耐濕,易發生根癌病、流膠病,樹勢早衰、壽命短;李砧適於濕潤地區,嫁接成活率高,壽命長,嗜肥,產量亦高,但果實不及桃砧大。

接穗采自優質高產的母樹,選取樹冠外圍中上部生長發育充實的一年生枝條,一般隨采隨接成活率高,也可以利用冬季修剪的枝條加以貯藏供作接穗。嫁接可芽接或切接。芽接於6-8月進行,切接在1~2月進行。

2、扦插

一年生枝扦插極易生根成苗。此外冬季掘取直徑7-8mm的根段進行扦插也易成活。

3、分株

根際萌櫱可供分株繁殖,通常根際堆土,促進水平根上形成不定芽,萌芽抽梢後翌年將根櫱苗與母株分離,成為獨立的小苗進行移植。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

砧木與品種的選擇

砧木選用矮化砧木,與所嫁接品種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宜選用果色鮮艷、豐產、生長勢稍弱的品種。李子的品種十分豐富,中國傳統的優良品種有“夫人李、嘉慶李、攜李、紅香李、玉黃李、密李、五月李”等。目前在生產中推廣套用的國產和引進的國外李子品種主要有:大石早生、日本李王、密思李、玫瑰皇后、黑寶石、美國大李、昌樂牛心李、先鋒李等。

盆土配製

李子盆景因容器有限,必須在有限的盆土裡含有充足的肥力,才能維持李子生長與結果的需要,一般套用腐爛樹葉4份、腐熟的圈肥、碎骨2份和園土4份混合,適當混入少量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等,增加土壤肥力。將盆土充分混合均勻,碾細過篩。培養土在使用前應灑入1.5%福馬林溶液消毒。定植時讓根系舒展,培土壓實,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灌透底水,放置於陰涼處緩苗。

倒土換盆

盆土中的養分在頻繁的澆水,中逐漸淋洗掉,2至3年後,盆土中肥力不足,物理結構變劣,需及時倒盆,增添新的培養土。倒盆前停止澆水,讓土壤乾縮與盆壁分離,以便倒出盆土。土團倒扣出來後,削去盆土四周2至3厘米厚的老根,將有機肥與土壤拌勻過篩填充底部。再帶土團上盆,周圍再加入肥土填充,澆1次透水。因為李子盆景根系生長較快,1至2年後根就沿盆壁捲曲生長,盤根錯節,老根密布,影響新根的生長。所以在換盆時,剪截捲曲根系,對擁擠過密的老根進行疏剪,利於新根生長,提高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

整形修剪

李子盆景的樹形,既要利於結果,又應具有美學效果,提高其觀賞價值,通常以自然圓頭形、塔形為主,也可根據個人愛好塑造成喜愛的樹形如懸崖式、曲乾式等。上盆後,在1至2年應充分利用撐、拉、別等措施開張枝條角度,以提早結果。

修剪時著重對一年生枝進行適度短截,刺激枝條萌發,形成結果緊湊的小冠樹形。幼年李樹在選留、培養好主側枝,完成整形任務的同時,平衡好樹勢,維持好各級骨幹枝的主從關係,長勢過強的骨幹枝適當所剪。初結果樹,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校結果為主。進入結果後,可據其生長的強弱,留基部 2至3個飽滿芽重截。對過長枝可縮減至二年生枝處,使整個樹冠內的中、小枝組分布緊湊。

越冬防寒

在冬季不發生凍害的情況下,一般不宜在室內越冬,讓其在室外自然越冬休眠,提高樹體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為防止發生凍害,可選擇晴朗的天氣在土壤封凍前澆1次透水,待水滲下後用草袋將整個容器包裹,用繩子捆緊,也可在背風向陽處挖溝埋藏。

田間管理

擴坑改土,深翻施重肥。追肥應以勤施薄施,梢期多施為原則。肥料要先稀後濃,用量隨樹體擴大而增加,注意整形控梢,培養豐產樹型,夏剪主要將徒長枝進行摘心或短剪,並疏剪從主幹、主枝萌發出來的徒長枝,冬剪主要是剪去枯枝、病蟲枝、下垂拖地枝。

肥水管理

栽植苗木成活後,在行間開20厘米寬、5厘米深的淺溝作成台田,台田溝作夏季排水、灌水、施肥用。生長前期每隔10天追一次肥,萌芽至開花期畝施碳酸氫銨、磷酸二氫鉀等各25千克,幼果期至成熟期畝施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各25千克。果實採收後營養生長期及時進行地下施肥,畝施碳酸氫銨100千克或尿素50千克,每年9月溝施或樹盤撒施有機肥,以腐熟雞糞、圈糞為主,畝施優質粗肥300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硫酸鉀30千克、尿素30千克,每次施肥後灌水一次。在整個生產過程除施肥後澆水外,根據土壤墒情再灌1次~2次水,灌水後隨時進行中耕鬆土。

溫濕度調控

1.溫度調控 ,李子的休眠期為40天~50天,需0℃~7℃低溫1000小時~1500小時,11月初李子落葉後進行強迫休眠,滿足其需冷量後升溫。升溫後的溫度調控通過開關通風口,調整通風帶大小來實現。設施李子生長季各物候期的溫度調控指標為:升溫開始至初花期白天溫度13℃~15℃,夜間3℃~5℃;花期白天溫度調控到18℃~20℃,最高不能超過22℃,夜間6℃~8℃;果實生長期白天溫度25℃~28℃,夜間溫度10℃~12℃;果實著色期白天最高不超過30℃,夜間10℃~15℃,當外界氣溫夜間在10℃~12℃時可撤去棚膜。

2.濕度調控 ,從復膜至發芽前空氣相對濕度在70%左右,花期相對濕度在50%,果實膨大期濕度在60%~70%,果實著色期濕度在50%,濕度調控可以通過灌水來調節。

病蟲防治

炭疽病,為害葉部,早春發芽前噴5度的石硫合劑,或噴1:1:100的波爾多液。流膠言不膠病,為害乾、枝樹皮,夏、秋季對已感病的樹用800倍代森銨或800倍托布津噴射,並刮除病部。蚜蟲,為害新梢,可用菸葉浸出液,連續噴灑2-3次,每隔7-10d噴灑1次。

李子病蟲害主要有食心蟲、紅蜘蛛、卷葉蟲、刺蛾等,發生蟲害可噴殺螟松1000倍液或40%樂果1500倍液防治。病害主要有細菌性穿孔病病二輪紋病、褐斑病、白粉病、病害可用0.5%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在4月下旬或5月初噴1次,以後每隔半月再噴2至3次。發生細菌性穿孔病可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噴灑葉片。

分布區域

李在我國栽培歷史至少3000年以上。但是,長期以來李子生產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栽培管理粗放,沒有形成規模生產。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引導下,李子生產得到迅速發展,截止至1996年不完全統計全國李栽培面積達360萬畝,年產量達150.8萬噸,居世界第一位。

我國李子產量最多的省有廣東、廣西、福建,主要栽培中國李及其變種木奈李,其中福建省永泰是全國產李最多的縣。四川、湖南、湖北、河南也有大面積種植。我國北方黑龍江、遼寧、吉林三省也是栽培面積較大的區域,主栽品種為中國李。華北區只有河北昌黎、山東煙臺一帶是歐洲李栽培較多地區。此外,陝西、甘肅、新疆、內蒙及江蘇、浙江等省均有栽培。總之,李子在我國分布極為廣泛,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在大力發展。

栽培意義

李子李子

李的果實不僅美麗、芳香、多汁、酸甜適口,而且營養豐富是優良的鮮食水果。含有糖、酸、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極有利於人體健康。

李的果實還可以加工製成李乾、蜜餞、果醬、果酒、李汁飲料、話李等深受大眾喜愛。李子的藥用功能也很多,李的果實有養肝、治肝腹水、破瘀等功能。李的核仁有活血、利水、滑腸的功能。李的果汁飲料可予防中暑。李乾為醒酒和解渴鎮嘔的佳物。此外,葉、花、根也均有藥用效果。李是落葉果樹中果實成熟較早的一種,它的早熟品種與杏幾乎同時上市,在早期供應市場,滿足人們對多種水果的需要方面也有一定地位。

栽培特點

李對光的要求不十分嚴格,一般在水分條件比較好的土層較深厚、光照不強烈的山坡背陰面均能良好生長。但是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果實著色好,品質好。李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因種類不同對土質的要求也有差異。中國李在礫質、砂質、黑鈣土、紅壤及黃土高原褐土上均能正常生長。歐洲李則宜在肥沃的粘質土上生長。李對土壤pH值適應能力也很強,在pH值4.7~7中性偏酸的土壤生長良好,在鹽鹼土上適應力也強,最適宜在pH值6~6.5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李的根系較淺,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地表下20~40厘米的土層內,抗旱力較弱,但也怕漬水,特別是用杏作砧木的更怕水澇。李對水分要求較高,喜歡濕潤的環境。

繁育李樹苗木的方法,目前生產上主要用嫁接法,在南方多雨地區也有用扦插法。李的砧木在北方選用山杏和山桃;南方用毛桃;東北地區又以中國李和毛櫻桃作砧木。在這一些地區還有用榆葉梅、歐李、櫻桃李、蒙古扁桃和歐洲李做砧木。

李絕大多數品種自花不結實,栽培時必須配置一定數量的授粉品種,要求授粉品種不僅與主栽品種花期相近而且花粉粉量大,授粉親和性好的1~3個。授粉品種與主栽品種的比例以1∶5~4為宜。李樹樹冠較蘋果、杏小,高度也矮,屬於小喬木類型,可以適當密些。在山區土層瘠薄處,可用1.5米×3米的株行距。平地土壤條件較好,可用3米×4米或3米×5米的株行距。栽植密度也要考慮砧木類、樹形、品種及是否採用機械化作業等因素。

主要價值

食療價值

李子[植物]李子[植物]

[性能]味甘、酸,性涼。能清肝熱,生津液。

[參考]李子的營養略低於桃子,含糖、微量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煙酸、鈣、磷、鐵、天門冬素、谷醯胺、絲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蘇氨酸、丙氨酸等成分。

[用途]用於肝虛有熱,虛勞骨蒸;胃陰不足,口中乾渴。

[用法]生食,絞汁,或以乾品煎湯服。

[附方]

1.鮮李汁:李子100~120g,去核搗碎,絞取汁液,加蜂蜜少許服。

源於《隨息居飲食譜》。本品既能清肝經虛熱,又能養胃陰、生津液。用於胃陰不足。此外,也可用於氣陰不足人對夏令炎熱不適應。

2.駐色酒:鮮李子250g,絞取汁液,和米酒250ml兌勻,夏初服用,每次1小杯。

3.源於《說林》。古人認為,夏日(立夏)飲李汁酒,可使婦女容顏美麗,故稱駐色酒。可供參考使用。

食療舉例:鮮李子2-3枚,醋浸後水煎,每次飲湯20~50毫升,一日3-4次,可作慢性子宮出血、月經過多的輔助治療。

4.鮮李或醋浸李子4-8個,搗爛,水煎後洗患處,用於治療體癬有一定療效。

味苦、酸甜、性溫無毒功效主治

1.去骨節間勞熱。肝有病的人宜於食用。曬乾後吃,去痼熱,調中。不能經常吃,會使人發熱。喝水前吃李子會使人發痰瘧。不能與麻雀肉同時吃。合蜜吃,全損五臟。在水中不下沉的李有毒,食用害人,不能吃。

2.摔跌引起的筋折骨傷、骨痛瘀血。使人顏色好,治女子小腹腫脹、利小腸、下水氣、除浮腫、治療臉上黑斑。

3.小兒壯熱、瘧疾引起的驚癇,則煎湯洗身,效果良好。

4.目翳、鎮痛消腫。

5.將它製成末洗臉,使人面色潤澤、去粉刺黑斑。

6.糖尿病和尿崩症引起的消渴,止腹氣上沖引起的頭昏目眩。治小兒高熱、解丹毒。煎水含漱,治牙痛。煎湯飲服,治赤白痢。烤黃後煎湯,次日再飲,治女人突然帶下赤白。

7.促進消化:李子能促進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增加腸胃蠕動的作用,因而食李能促進消化,增加食慾,為胃酸缺乏、食後飽脹、大便秘結者的食療良品。

8.清肝利水:新鮮李肉中含有多種胺基酸,如谷醯胺、絲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生食之對於治療肝硬化腹水大有種益。

藥用價值

營養分析

李子李子

1. 促進消化:李子能促進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增加腸胃蠕動的作用,因而食李能促進消化,增加食慾,為胃酸缺乏、食後飽脹、大便秘結者的食療良品;

2. 清肝利水:新鮮李肉中含有多種胺基酸,如谷醯胺、絲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生食之對於治療肝硬化腹水大有種益;

3. 降壓、導瀉、鎮咳:李子核仁中含苦杏仁甙和大量的脂肪油,藥理證實,它有顯著的利水降壓作用,並可加快腸道蠕動,促進乾燥的大便排出,同時也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4. 美容養顏《本草綱目》記載,李花和於面脂中,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可以‘“去粉滓黑黯”,“令人面澤”,對汗斑、臉生黑斑等有良效。

食療作用

李子性平、味甘、酸;入肝、腎經。

具有生津止渴、清肝除熱、利水的功效;

主陰虛內熱,骨蒸癆熱,消渴引飲,肝膽濕熱,腹水,小便不利等病症。

常識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1. 發熱、口渴、虛癆骨蒸、肝病腹水者,教師、演員音啞或失音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尤益食用。

2. 李子含高量的果酸,多食傷脾胃,過量食用易引起胃痛,潰瘍病及急、慢性胃腸炎患者忌服。

3. 多食易生痰濕、傷脾胃,又損齒。故脾虛痰濕及小兒不宜多吃。

食用禁忌

李子性溫,過食可引起腦漲虛熱,如心煩發熱、潮熱多汗等症狀。尤其食李子切記不可與雀肉、蜂蜜同食,反之則可損人五臟,嚴重者同樣可致人死亡。

“李子不沉水者有毒”,若不慎購有發澀、發苦,屬於還未成熟的李子,則不可進食。

李子美味多汁,清肝熱、活血脈,有美顏烏髮的神效。但李子多食生痰,損壞牙齒,體質虛弱的患者宜少食。根據前人經驗,如李子味苦澀或放入水中漂浮者為有毒,要十分小心。

食物相剋

李子同蜜及雀肉、雞肉、雞蛋、鴨肉、鴨蛋食,損五臟;勿同麋鹿肉食。(引自《飲食須知》)

製作指導

李子宜與冰糖燉食,可以潤喉開音。

植物成分

化學成分

果實含赤黴素A/32(gibberellinA/32)。還含胡蘿蔔類色素,如β-胡蘿蔔素(β-carcotene),隱黃質(cryptoxanthin),葉黃素(lutein),堇黃質(violaxanthin)及新黃質(neoxanthin),並含維生素A。

營養成分

李子的營養略低於桃子,含糖、微量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煙酸、鈣、磷、鐵、天門冬素、谷醯胺、絲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蘇氨酸、丙氨酸等成分。

每100克李子的可食部分中,含有能量117.2~221.9千焦,糖8.8克,蛋白質0.7克,脂肪0.25克,維生素A原(胡蘿蔔素)100--360微克,煙酸0.3毫克,鈣6毫克以上,磷12毫克,鐵0.3毫克,鉀130毫克,維生素c 2~7毫克,另外含有其他礦物質、多種胺基酸、天門冬素以及纖維素等。

主要營養素

維生素

A(微克) B1 B2 B6 B12(微克)

250.03 0.02 0.04 2.7

CD(微克)E

5 0 0.74

生物素

K(微克) P(微克)胡蘿蔔素 葉酸(微克)

230 00.15

泛酸煙酸礦物質元素

37 0.140.4

鈣 鐵 磷 鉀 鈉

8 0.6 11144 3.8

銅鎂鋅(微克)硒(微克)

0.04 10 0.14 0.23

宜忌人群

宜食

李子適宜發熱、口渴、虛勞骨蒸、肝病腹水、消渴欲飲者食用;可促進血紅蛋白再生,適合貧血的人適度食用;適宜教師、演員音啞或失音者食用;與冰糖燉食,有潤喉開音的作用;每天吃2~3個甜李,對慢性肝炎、肝硬變療效較佳;適度食用李子還有美顏烏髮的神效,頭皮多屑而癢者宜食。李子宜熟透後食用。

忌食

李子生痰、助濕,故脾胃虛弱者、胃酸過多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體虛氣弱者不宜多食。腸胃消化不良者應少吃,食用過量會引起輕微腹瀉;李子含有氫氰酸,多食會引起中毒。未成熟而苦澀的李子不可食;李子忌與獐肉、雀肉、蜂蜜、鴨蛋一同食用。

藥材鑑定

果實呈球狀卵形,直徑2-4cm,先端微尖,基部凹陷,一側有深溝,表面黃棕色或棕色。果肉較厚,果核扁平長橢圓形,長6-10mm,寬4-7mm,厚約2mm,褐黃色,有明顯縱向皺紋。氣微、味酸、微甜。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想起這句順口溜,每每路過誘人的水果攤鋪,便不由得勾起記憶中從孩童時起就未了的心結:為何會“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記者向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系教授張湖德求證得知,桃、杏、李,既為夏季時令鮮果,又為藥食同源的中藥。

說“桃養人”,並將其喚作“壽桃”,是因為桃的益處眾人皆知:桃具有補中益氣、養陰生津、潤腸通便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氣血兩虧、面黃肌瘦、心悸氣短、便秘、閉經、淤血腫痛等症狀的人多食。

為何說“杏傷人”《食經》說:“味酸,大熱”,“不可多食,生癰癤,傷筋骨”。《日華子本草》說:“熱,有毒”。《本草衍義》說:“小兒尤不可食,多食致瘡癰及上膈熱”。生活中的實踐證明,杏的酸味使人“牙倒”,對牙齒不利,強酸味對鈣質有破壞作用,對小兒骨骼發育有可能造成影響。一次食杏過多,還能引起邪火上炎,使人流鼻血、生眼眵、爛口舌,還可能引起生瘡長癤、拉肚子。杏傷人是實,不可多吃。但是正像養人的桃對人也有害處一樣,傷人的杏並非對人沒有好處,這裡就不說了。

李子危害人體也確有其實,孫思邈說:“不可多食,令人虛”。《滇南本草》載:“不可多食,損傷脾胃”。《隨息居飲食譜》也有“多食生痰,助濕發瘧疾,脾虛者尤忌之”的話。生活中證實,多食李子能使人表現出虛熱、腦脹等不適之感。發苦澀味和入水不沉的李子有毒,也是不能吃的。李子多食生痰,損壞牙齒,體質虛弱的患者宜少食。

植物文化

詩文

1.《爾雅》:“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
2.《樂府詩集·古辭·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3.南朝梁·沈約。《麥李詩》:“青玉冠西海,碧石彌外區。化為中園實,其下成路衡。在先良足貴,因小邀難逾。色潤房陵縹,味奪寒水朱。摘持欲以獻,尚食且躑躅。”

民間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言李子不可多食。
李子和灰子:灰子即是李子,屬於亳州的方言。傳說老子出生時以李子樹為姓,故叫做李耳,也稱李子。亳州人忌諱,認為吃李子是把老子吃了,見李子成熟時為灰色,故把李子叫做灰子。
李子樹下抬死人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的原因,經求證得知,桃、杏、李,既為夏季時令鮮果,又為藥食同源的中藥。
說“桃養人”,並將其喚作“壽桃”,是因為桃的益處眾人皆知:桃具有補中益氣、養陰生津、潤腸通便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氣血兩虧、面黃肌瘦、心悸氣短、便秘、閉經、淤血腫痛等症狀的人多食。[2]
為何說“杏傷人”《食經》說:“味酸,大熱”,“不可多食,生癰癤,傷筋骨”。《日華子本草》說:“熱,有毒”。《本草衍義》說:“小兒尤不可食,多食致瘡癰及上膈熱”。生活中的實踐證明,杏的酸味使人“牙倒”,對牙齒不利,強酸味對鈣質有破壞作用,對小兒骨骼發育有可能造成影響。一次食杏過多,還能引起邪火上炎,使人流鼻血、生眼眵、爛口舌,還可能引起生瘡長癤、拉肚子。杏傷人是實,不可多吃。但是正像養人的桃對人也有害處一樣,傷人的杏並非對人沒有好處,這裡就不說了。
李子危害人體也確有其實,孫思邈說:“不可多食,令人虛”。《滇南本草》載:“不可多食,損傷脾胃”。《隨息居飲食譜》也有“多食生痰,助濕發瘧疾,脾虛者尤忌之”的話。生活中證實,多食李子能使人表現出虛熱、腦脹等不適之感。發苦澀味和入水不沉的李子有毒,也是不能吃的。李子多食生痰,損壞牙齒,體質虛弱的患者宜少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