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1889~1927)

李大釗(1889~1927)

1916年5月,為推動反袁鬥爭,棄學回國,在上海創辦《民彝》。 1925年1月,孫中山病重,加委李大釗等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 李大釗(1889~1927)

李大釗(1889~1927)

正文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889年10月29日(清光緒十五年十月初六)生於河北樂亭大黑坨村。字守常,筆名孤松、獵夫。1905年進永平府中學。1907年考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在校期間受同盟會會員影響,參加進步活動。1912年冬加入中國社會黨,任天津支部幹事,撰寫《黃種歌》、《大哀篇》等文章,揭露軍閥竊權賣國罪行,激勵人們團結奮鬥。1913年冬去日本,次年,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廣泛涉獵社會科學書籍,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參加留學生反袁鬥爭,秘密組織神州學會、中國經濟財政學會和留日學生總會。先後寫《國情》、《警告全國父老書》等文,為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先聲。1916年5月,為推動反袁鬥爭,棄學回國,在上海創辦《民彝》。6月到北京主編《晨鐘報》;1917年1月任《甲寅日刊》編輯,發表文章抨擊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以及封建文化思想。1918年1月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後任經濟學教授,並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積極傳播新文化。1918年7月至1919年1月,先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熱情歌頌俄國十月革命,成為中國接受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1918年底與陳獨秀等創辦《每周評論》。次年主編《晨報》副刊。1919年,積極領導五四運動。7月,發起成立少年中國學會,創辦《少年中國月刊》。8月,與胡適展開"問題與主義"的論戰。其後,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1920年3月,發起和組織北京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負責中共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工作,兼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先後發動開灤五礦大罷工、京綏鐵路工人大罷工、京漢鐵路工人總同盟罷工。 在黨的"三大"、"四大"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1922年8月受黨的委託在上海與孫中山會見, 討論國共合作,幫助孫中山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改組國民黨。9月,經孫中山主盟,加入中國國民黨。1923年1月,陪同蘇俄代表越飛會見孫中山。1924年1月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孫中山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參與審定大會宣言和國民黨章程草案,並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4月,國民黨北京執行部成立,任組織部長。5月,遭北洋政府通緝,避居昌黎五峰山。6月,任中共代表團首席代表,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會後留在蘇聯參觀、講學,11月回國。是年底,任中共北方區執行委員會書記,領導冀、魯、豫、晉、陝、內蒙古和東北等地區的革命鬥爭;發動北方地區"五卅"、"三·一八"等民眾運動;發表《土地與農民》等文章,對中國的土地與農民問題,提出了卓越的見解。1925年1月,孫中山病重,加委李大釗等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1924~1925年,李大釗相繼與國民軍第一軍、第二軍司令會談,使他們接受蘇聯援助,從軍事上策應了南方國民革命軍的北伐。1926年初多次發表演說,反對日本侵略。"三·一八"慘案發生後,率國共兩黨的北方領導機關遷入東交民巷蘇聯大使館旁邊的舊俄兵營內,開展秘密革命活動。領導北京各進步團體,組成左派聯席會議,推動反對國民黨右派的鬥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 張作霖逮捕。在獄中和法庭上,他堅貞不屈,於4月28日在絞刑架下從容就義。著作編為《李大釗選集》、 《李大釗文集》、 《李大釗遺文補編》、《李大釗詩文選集》出版。1983年,在北京香山建成李大釗烈士陵園。

李大釗(1889~1927)李大釗(1889~1927)
李大釗(1889~1927)李大釗(1889~1927)
李大釗(1889~1927)李大釗(1889~1927)

配圖

李大釗(1889~1927)李大釗(1889~1927)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