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仲[明末清初學者]

李元仲(1602—1686),名世熊,號寒支,福建寧化泉上人。少負奇氣,志節清高,不畏權勢,性格豪宕不羈,品骨卓絕不凡。生平好學,縣試、府試均為第一。考官驚嘆:“元仲少而文章老練”。但鄉試不第,終身未仕。晚年自號愧庵,顏其齋曰“但月”,清政府屢征不出。

基本簡介

李元仲(1602—1686),名世熊,號寒支,福建寧化泉上人。少負奇氣,志節清高,不畏權勢,性格豪宕不羈,品骨卓絕不凡。生平好學,縣試、府試均為第一。考官驚嘆:“元仲少而文章老練”。但鄉試不第,終身未仕。晚年自號愧庵,顏其齋曰“但月”,清政府屢征不出。

生平事跡

由於他在政治上對明朝抱殘守缺,不滿於清朝統治,以已之不平憤慨與博學深識傾注於《寒支集》、《錢神志》、《史感·物感》、《本行錄》、《經正錄》、《狗馬史記》等著作中。其《狗馬史記》觸及文網,被清政府視為禁書。他文風深沉峭刻,見解獨特,名著海內。《清史稿》評價曰:“世熊既以文章氣節著一時,名大震。”

李元仲先生德高望重,為邑人所敬仰。民國年間,為了紀念這位先賢,曾將他的家鄉——泉上,改名為元仲鄉。

清康熙年間,朝廷旨令修志,邑令何某經人推薦,曾二次登門拜訪李元仲,請其出任修志。李第一次未許,第二次欣然答應,並表示“割臂求宗”之志。康熙二十二年,禮部奉旨檄摧天下,各省通志迅速成書。時值祝文郁接縣令,他極為關注修志,常登李門。次年秋,李元仲終於撰成《寧化縣誌》(以下簡稱李志)。問世後,竟被譽為全國名志。乾隆年間纂修的《長汀縣誌》,其序中說:“西蜀《武功志》,修自康對山;閩之《寧化志》修自李元仲,海內俱稱善。修志必如二公。”民國版《清流縣誌》舊序亦云:“《朝邑志》,數千字不為少,《寧化志》,十萬言不為多。”《福建通志》總纂陳衍在民國初期重修的《寧化縣誌·序》中說:“寧化舊志成於李元仲先生,在縣誌中直匹康對山之《武功志》,赫然名於著錄”。

《李志》為什麼能被稱“善”?他的志觀、志識、志德、志筆等方面,有何獨到之處?筆者不揣淺陋,試加探索,求教於專家學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