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子

李來子,1956年9月生,工書法,酷愛詩詞楹聯。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來子,筆名無言,號三鴿齋主人,1956年9月生,老山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二等、三等功臣。工書法,酷愛詩詞楹聯。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華詩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對聯作品集特約編委、甘谷縣作協副主席、甘谷縣政協委員,甘谷縣人民政府勞務工作辦公室主任,著有《三鴿齋吟稿》

個人作品

2009.5 出版了個人詩集《三鴿齋吟稿》

其他信息

戰士風采 故園情懷――李來子《三鴿齋吟稿》序
作者:牛 勃
李來子先生是一位在詩詞、楹詩、書法、篆刻多個領域頗有造詣的人。不論欣賞書法,還是咀嚼他幾乎不無奇趣的詩詞楹聯時,浮現在我眼前,
讓我感到真實可親的李來子,往往不是一個斯文的學者,而是一個酒場上暢飲的豪傑,那種慷慨瀟灑,對我這個滴點不沾者來說,很多時候是一種震
撼,一種震撼之後深深的敬意。這種纖毫畢現的真實影子一樣投射到他的創作中時,不論是黃鐘大呂的酬唱,還是筆筆如刀的書法,都給人一種豪邁
挺槍的戰士的形象。
李來子是名副其實的戰鬥英雄。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鐵血歲月里,他抱定“命貴千金牽寸土,一生九死撼靈台”(《211高地》)的決心,“
血火滇南生與死,憑報國,勇無躊。”(《江城子・雙調》)在命懸一線,“硝煙喉鎖悶,榴彈眼旋昏”(《憶當年老山作戰蹲貓耳洞》)的貓耳洞
,依然“誰悔千般若,魂牽陣地存”。烽煙止息,讀《閃光的青春―甘肅省赴滇參戰烈士及功臣簡錄》,看著自己和一個個死去的戰友的名子時,他
“淚眼孤燈”,傷心“壯士千征多殉國,將軍百戰幾登魁?”《五十述懷》時,依然“李廣無封還弄箭,廉頗老死不封刀”,多么豪邁的戰士情懷啊
!這種氣概,我們從岑參、陸游、辛棄疾,從許許多多慷慨赴國難的戰士的詩歌中感受過。戰士的豪氣,戰士的豪情,使他的詩歌充滿鏗鏘的陽剛之
美。李來子的詩詞,既便是描寫十分清麗纖�的,也很少有悲傷的低吟,更沒有故作婉約的媚俗。他將戰士的豪情貫穿於所有的創作之中,他的風格
多樣,表現手法更是不無匠心之處,所有這些,都是一個高亢的基調――革命英雄主義的豪情。在這種豪情的導引下,他緬懷英雄,特別是那些為民
族的獨立自由而戰的英雄,為祖國的富強和榮譽而戰的航天英雄、奧運冠軍。他總是保持著一個戰士的形象和戰士的品格,“難忘百年羞恥,尤傷日
寇狂屠。金陵血海石猶哭,怎敢刀槍入庫。”(《西江月・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又見山西鬧鬼篇,窒胸塊壘發毫端。陰司欲借鍾馗劍,斬盡妖
魔祭皓天。”(《報見山西黑磚窯事件》)面對“權繩力杖鹿當馬,庶蟻黎蟲虎變雞”(《政績》)的所謂“政績”,面對“酒樓昨夜又春風,公僕
醉搖街市月明中”(《某些領導》)的情景,他嫉惡如仇,義憤填膺。而當奧運賽場五星紅旗冉冉上升時,他更是情不自禁,“飲譽鰲頭非極夢,長
存浩氣鼓雄風。”(《歌頌奧運鼓雄風》)李來子的詩詞中有好幾首歌頌和平,歌頌和諧的,那種對於和平的渴望,對於作為戰士,經歷過戰爭的他
來說,表現得尤為深情雋永。
如果說戰士的慷慨豪邁和沉鬱頓挫決定了李來子詩詞革命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風格的話,作為一個優秀詩人的修養又使他能從極小
處看到生活的豐富多彩和盎然詩意。“田頭犁罷飲粗茶,喜盼豐收樂一家。嬌女翩翩追蛺蝶,歡妻鬢插馬蘭花。(《春日郊遊見農家田頭一景口占》
)多么生動活潑,多么富有生活的詩情畫意。飲、樂、追、插幾個動詞繪出的一幅風俗畫,除了動人,更多的還是對於生活的熱愛和浪漫。像這樣妙
到天成的小景小品,在李來子的詩詞中還有許多,他就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能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活中捕捉最有情趣的一個瞬間,更能讓這一個普
通的瞬間折射出生活的全部詩意。“年年描一筆,四季馥香濃”寫的是杏花;“心繫千家春報早,寒來暑往盪天涯”說的是燕子。明白如畫中,生活
的詩意與詩人的匠心春風般撲面而來。
楹聯是詩詞的又一種表現形式。李來子的對聯取材十分廣泛,從大的歷史事件,到平凡的日常生活,從“王謝堂前燕”到“尋常百姓家”,其精
巧與脫俗,常令人為之稱奇。“朗月殉情投洱海,翠峰遺愛落蒼山。”(《蒼山》)“肚皮不大能容海,個子雖低可頂天。”(《感悟聯》)“歌歡
應枕戟,看西毆謝罪,東洋祭鬼;航順莫停船,想南亞鳴槍,北美強權。”(《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解救蒼生,神話成佳話,三藏真經罹百
難;繁榮雪域,鐵龍勝白龍,一條坦道越千年。”(《題青藏鐵路》)這些對聯,有對山河的詠贊,有對人生的感悟,有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直抒胸臆
。李來子的對聯很少有“為賦新詩強說愁”的牽強附會,他的對聯,不論詠物還是言志,就像一條從生活的山澗中流淌出來的溪水,潺潺涓涓,叮叮
咚咚,“唱著歌兒,彈著琴弦,流向遠方”。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詩詞楹聯,不僅流得那樣輕鬆自然,而且還那樣源源不斷。任何一種東西,都能
在他的生花妙筆下,生髮出生活的詩意和無盡的韻味。
李來子的整個創作中,始終貫穿著這么兩條線,一條是戰士的慷慨,一條是赤子的深情,這兩條線,有時平行,而更多的時候是相交甚至重合。
戰士的慷慨使他的詩多了一種沉雄厚重和震撼人心的大氣,而赤子的深情常常使我們感到一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苦戀與執著。李來子的
詩像豐收的谷穗,沒有一顆是秕的。這種豐收,一方面源自於他的閱歷和紮實的藝術實踐,一方面源自於他對生活谷穗輕拂大地般的深情。聞一多先
生說“詩歌是戴著鐐銬的舞蹈”,能戴著鐐銬舞蹈並且舞姿如此優美,沒有對人生深刻的感悟,沒有對藝術真正的崇拜與景仰,談何容易。
鴿子的聲音是最動聽的聲音,鴿子的歌唱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歌唱,我凝神諦聽來自於天空中的聲音,有一種天籟般的聲容是鴿子的聲音,它其實
也就是我的學長――李來子先生的聲音。
戊子年十月于樂藝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