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民[革命烈士]

李佐民[革命烈士]

李佐民,萊西市李格莊村人。1912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40年3月14日,英勇犧牲,時年28歲。

基本信息

(圖)李佐民李佐民

簡介

李佐民原名李天佑,又名李拙民,1912年3月20日出生於山東萊西李格莊村。幼年父母去世,與兄嫂相依為命。1930年春,在萊陽中學讀書,參與組織了“學生自治會”。 1932年秋,考入濟南第一師範。193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翌年夏天,於濟南第一師範畢業後,到膠南薛家島國小任校長。“七·七”事變後,回響黨的號召,回到家鄉組織發展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1月,“民先”萊陽縣部隊成立後,負責宣傳工作,6月調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三支隊總務科長,9月調任八路軍膠東五支隊政治部幹部教導隊政委。五支隊在蓬、黃、掖沿海地區設立邊防指揮部後,任政委。此後,先後任五支隊六十二團政委、魯東抗日聯軍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八路軍五支隊萊招邊防指揮部政委等職。1940年3月14日,在反擊日、偽、頑合圍的招遠窯山戰役中不幸犧牲,時年28歲。

生平

1930年春,李佐民在萊陽中學讀書時,因校長修仁庵貪污教師空額薪金,激起學生義憤。學生自發成立“學生自治會”,掀起反貪污學潮,李佐民是學潮的領導人之一。他組織學生在校園示威遊行,又帶頭到縣政府請願,迫使縣長楊西桂停止了所謂維持學校治安的行動,並承認學生自治會合法,校長被迫辭職。“九·一八”事變後,萊陽中學學生自治會發動全校愛國師生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李佐民起了重要領導作用。

1932年李佐民考入濟南第一師範後,在王盡美、鄧恩銘等的革命事跡影響下,組織成立了“學生讀書會”(抗日救國會),閱讀馬列書籍,調查社會動態。1933年,在濟南第一師範舉行總罷課,遊行示威,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賣國妥協行為的浪潮中,李佐民走在隊伍前列。1934年,李佐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5年夏,23歲的李佐民以同期第三名的成績畢業於濟南第一師範。期間,他寫的愛國文章筆鋒犀利,文理並茂。他在《互助論》一文中尖銳地指出:“我們中國所以受帝國主義侵略壓迫,就是因為我們一盤散沙,沒有互助。”他表示:“寧肯犧牲生命,也要互助救國。”師範畢業後,任青島市海西薛家島國小校長。他與中共黨員莊國瑞、戰卓雲及東北流亡學生牛紹文等,以教學作掩護,開展抗日救國活動,編印散發傳單,呼籲:“厖父老兄弟姐妹們,為拯救中華民族,為保衛祖國領土完整快快端起槍,拿起刀,打倒漢奸賣國賊!”

1937年“七七”事變後,李佐民根據黨的指示同牛紹文回到家鄉李格莊村,發展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宣傳抗日救國主張,千方百計找來油印機,印發傳單。妻子劉天香,積極支持佐民的革命活動。1938年1月,“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萊陽縣隊部成立後,李佐民任宣傳部副部長。同年,李佐民和牛紹文等聯絡16名抗日積極分子,從惡霸手中奪槍8支,拉起武裝隊伍,開展武裝抗日救國鬥爭。

1938年6月,李佐民被調往黃縣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總部,任三支隊總務科長,9月改任八路軍五支隊第二十一旅政治部民運科長,因工作勤奮被評為學習模範。1939年,李佐民先後擔任八路軍五支隊政治部幹部教導隊政委,五支隊海防指揮部政委,五支隊六十二團政委,膠東抗日聯合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五支隊招萊邊區指揮部政委。他率部狠狠打擊了棲霞艾山湯等地日偽據點的敵人,並親自化裝深入萊陽地區清除土匪惡霸。

1940年3月14日,窯山戰役打響,李佐民率部隊在招(遠)、萊(陽)邊區阻擊頑軍趙保原部逃竄之敵,戰鬥中頭部中彈壯烈犧牲。

1919年,李佐民入日莊國小,正逢當時的北京爆發“五.四” 愛國運動。學校馬仁龔老師向同學們講北京學生在天安門集會遊行的情況。佐民聽了,心情激動,放學後,約了幾個同學向老師請教。佐民說:“帝國列強、軍閥賣國賊太可恨了,咱們不能坐等,要和他們拚。”馬老師看到佐民小小年紀,有此愛國心,十分高興,又向他們講了一些救國救民的道理,並鼓勵他們好好讀書,將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好男兒。在馬老師的啟發教育下,佐民明白了好好學習的道理。從此,他刻苦攻讀,學業長進很快,考試成績常列榜首。佐民17歲考入萊陽中學。

為讓佐民上學,其兄李天錫省吃儉用,日夜操勞;為籌集學費,還賣掉了2畝多地。佐民很體諒兄嫂的艱辛,在校刻苦學習,盡力節省。他到萊陽上學時,離家70多華里;在濟南上學時,要走80里到夏格莊乘車。在整個學習期間,他往返幾十次,都是自背行李,為了節省鞋襪,有時赤足而行。而對有難處的同學,他卻盡力相助,有時將自己的零用錢和途中食宿費,也用於幫助同學解決急需。他這種克已助人的精神,受到師生們的好評,後來在革命隊伍中,也深得領導和同志的稱讚。

革命事跡

李佐民在萊陽中學上學時,不但學習好,長進快,而且見義勇為,成為同學中反封建、反貪污腐敗的帶頭人。1930年春,校長修仁庵貪污教師空額薪金,教員缺額,不能正常教學。為此,學生自發成立了“學生自治會”,掀起了反對校長貪污行為的學潮。李佐民是這次學潮的組織者之一。他親自到各班級慷慨直言,揭露校長貪污事實。對校長的貪污行為,同學們非常憤恨,頓時將學校伙房存放的松木棒子一搶而空,高舉木棒,列隊在校園內遊行示威,要校長交待貪污事實,向“學生自治會”承認錯誤。校長見勢不妙,畏罪潛逃,學校出現了混亂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李佐民和學生自治會,一面維持學校秩序,一面研究鬥爭策略,決定爭取校長的侄子參加鬥爭,以造成校長眾叛親離的局面。學生自治會分成三個組,校內校外分頭行動,廣造輿論。李佐民主動帶領一個組到縣政府請願。他面對縣長,慷慨陳詞,揭露校長貪污行為,並指出,由於校長的貪污行為使學校不能正常教學,學生深受其害。縣長楊酉桂無言以對,當即取消了派警察進駐學校的決定,承認學生自治會是合法的。校長被迫辭職,學潮獲得勝利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全國學生掀起了反日救國高潮,萊陽中學學生自治會在李佐民等人的帶領下,發起了救亡宣傳運動。全校的師生分為五路,走遍萊陽全縣40餘處學校,向廣大愛國師生和民眾進行了抗日救國宣傳教育。

1932年秋,李佐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濟南山東第一師範。翌年5月31日,國民黨政府與日本關東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再次激起全國人民的抗日救國熱潮。山東第一師範舉行總罷課,全校師生到大街上遊行示威,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反對國民黨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協定。李佐民走在遊行隊伍的前列。當遊行隊伍到達趵突泉時,一群軍警前來阻止。李佐民理直氣壯地反問;“你們是哪國人?”軍警答;“中國人”。李佐民又問:“是中國人為什麼不準反對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答:“這是執行長官命令。”李佐民又說:“長官賣國賊,你們也心甘情願當賣國賊?”軍警無言可答。遊行隊伍高喊“打倒賣國賊”、“打倒漢奸走狗”等口號,軍警們躲躲閃閃地溜走了。遊行隊伍繼續行進,直到勝利結束。

1934年李佐民在山東省第一師範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的領導和培養下,他進步更快,工作幹得更加起勁。1935年夏,李佐民畢業於山東第一師範,去青島市薛家島國小任校長。臨行前,他寫下了決心向王盡美同志學習的詩句;“楷模王瑞俊,為民主浮沉,同出山師門,吾要步後塵。”

此時,萊陽地方黨的組織遭敵破壞,軍閥韓復榘派了一個師進駐萊陽縣,繼續鎮壓、追捕革命同志。共產黨員莊國瑞戰卓雲二人逃離萊陽,先後到薛家島國小化名隱藏。李佐民與他們同甘共苦,一起開展黨的工作,並團結東北流亡學生牛紹文在校任教,秘密進行抗日救國宣傳活動。李佐民等積極組織愛國師生,編印、散發抗日救國傳單,有時他親自到車站、碼頭散發。

1937年“七.七”事變後,李佐民根據黨組織的指示,和牛紹文一起回到萊陽家鄉,組織發展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廣泛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國活動。他首先和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繫。在黨組織的領導下,他在本村辦了一處完全國小,和牛紹文等在學校任職。白天給學生上課,結合進行抗日救國宣傳,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晚上走村串戶,發展“民先”隊員,建立“民先”組織。11月,“民先”萊陽縣隊部成立,李佐民任宣傳部副部長。他組織了“民先”宣傳大隊,深入萊陽各區做抗日救亡宣傳工作,並動員青年參加山東人民抗日隊伍。一天,李佐民對牛紹文說;“抗日傳單需要千百張,光靠手抄不行,咱得設法弄架油印機。”他們打聽到日莊完全國小有一架,邊騎上腳踏車,一同到了日莊完小,李佐民找校長談話聊天,牛紹文利用這機會,通過進步學生將油印機取走。有了油印機,佐民的家成了“地下印刷廠”。佐民的夫人劉天香也成了這個“地下印刷廠”的一員。他們編寫傳單,刻寫蠟版,晚上油印傳單,常常乾到深夜,天不亮,又帶上傳單外出散發、張貼。

李佐民還十分注意團結國民党進步人士,推動他們支持抗日活動。萊陽西北鄉劉東陽、高裴卿等幾個較為開明的地主,是當地國民黨的頭面人物,有較大的影響。李佐民主動對他們開展工作,促使他們承諾當地“民先”組織的抗日合法地位。並同他們保持聯繫,互通情況,對當時的抗日救亡活動起了積極推動作用。1938年1月,李佐民和牛紹文等人聯絡了16名青年積極分子,從當地土豪惡霸家裡奪取了8支槍,商定拉起隊伍,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月27日,李佐民請哥哥李天錫買來兩個氈帽頭,兩條大布腰帶,他和牛紹文化裝了一下,吃了晚飯,就出去聯絡人員拉隊伍。兩人跑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回來了。李天錫問他們:“怎么回來的這樣快?”李佐民說:“不順利,人沒集合齊。”到了晚上,他和牛紹文又外出,繼續進行發動工作,直到舊曆年除夕深夜才回家。2月4日(正月初五)一支抗日武裝隊伍拉起來了。從此,李佐民離別妻子兒女,離開了家鄉,投身於偉大的抗日武裝鬥爭之中。

在堅持抗日武裝鬥爭中,李佐民對當地那些一貫摧殘民眾、破壞抗日救國的反動勢力進行了堅決的打擊。萊陽有個土惡霸,摧殘民眾,破壞抗戰,作惡多端,民眾恨之入骨。但這傢伙十分狡猾,從不輕易露面,武裝大隊幾次派人捉他未成。李佐民聽說後,想了個智取的辦法。他給這個土惡霸寫了一封信,要兩名隊員化裝成國民黨士兵,持信到這土惡霸家,說這是王縣長(國民黨萊陽新任縣長)的親筆信,要本人親自收啟。那土惡霸聽說是“王縣長”的親筆信,急忙從屋裡出來迎接。隊員們趁機清除了這個土惡霸,為民除了一害。這件事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

1938年6月,萊陽的國民黨反動派製造反共摩擦,環境惡化,李佐民奉命調到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總部,經總部分配他去掖縣任三支隊總務科長。9月,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改變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支隊。李佐民調任五支隊二十一旅政治部民運科長。他工作勤懇,善於學習,曾被評為學習模範。11月,我軍在平、掖邊區與偽頑劉桂棠、張步雲部激戰,李佐民親赴前線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動員組織人民民眾支援我軍作戰。1939年1月,李佐民被調到五支隊政治部任幹部教導隊政委。同年3月,為擴大抗日根據地,五支隊離開蓬(萊)黃(縣)掖(縣)進入平(度)掖(縣)招(遠)山區。在蓬、黃、掖沿海地區設立五支隊海防指揮部,李佐民任政治委員。同年5月,五支隊與駐萊陽的國民黨暫編十二師趙保原部達成協定,成立膠東抗日聯軍指揮部。李佐民調任五支隊六十二團政委,後又任聯軍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他堅決執行黨的指示,堅持抗日統一戰線獨立自主又聯合又鬥爭的原則,同國民黨妥協投降派的陰謀活動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10月,聯軍指揮部解散,李佐民仍回六十二團任政委併兼任招、萊、棲特派員。他率領部隊和地方武裝,不斷打擊棲霞艾山湯等地日偽據點的敵人,使日偽軍不敢輕易出來活動,並迫使趙保原部不敢侵犯萊招地區。

戰後,五支隊司令部召開了李佐民同志追悼會,將李佐民的遺體安葬於招遠縣矯家窪村,後移葬於萊西縣革命烈士陵園。

個人評價

李佐民同志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唯國唯民的一生。他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實現先烈的未競事業而奮勇拚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貢獻一切!李佐民烈士永垂不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