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村

村中有50多座或大或小的四方宅,有些是明代的,有些是清代的,還有不少是民國初年建的。 這些四方竹,傳說就是300年前一位塾師告老還鄉時,東家贈送的。 村中許多人家,都有雕刻精美的木櫃、桌子、供台、椅子。

杉村歷史

這個村現住4000多人,全姓毛。距今500年前的永樂二年,明朝一位叫毛顯的軍官奉命率部調防閩清摩天嶺(今國道進閩清收費站旁)。其紮寨不久就病逝,年輕的夫人想帶著一對兒子沿官道返回江西吉水老家。可是當毛夫人和兒子步行到今天下祝鄉杉村一帶時,就累得再也走不動了,只好在此住下來。兩個兒子經過500年,現在已繁衍了24代,海內外有8000多人。

建築特色

杉村在大山深處,坐小車從閩清縣城出發,用最快的速度行駛,還需1個半小時。這個村的房子與福州其他鄉村的房子有所不同。有不少是四方形的,有點像軍事城堡。講究點的四方宅,內有一突起的二樓,站在二樓能將村口來人看得一清二楚,有點像碉堡中的瞭望哨,有的還有一堵像城牆一樣高大的圍牆。四方樓內是木質,外面或是用夯的土坯壘一圈,或是抹上厚泥。村中老人說,這既是為了保暖,又是為了防敵,還有防火之效。四方宅還有一個特點,外面看極不起眼,走進門才覺得滿有氣勢。村中有50多座或大或小的四方宅,有些是明代的,有些是清代的,還有不少是民國初年建的。村中最氣派的要數國小旁的一座四方宅,宅里套宅,建在山坡上,遠遠望去,有點皇宮的感覺。

祠堂簡介

祠堂建於永樂年前,原來極小,在明正德年間擴充到現在的規模。祠堂的主要結構如屋樑、樁子、三層供台都是木質的,整體建築顯得簡潔、古樸。這個祠堂有一個讓村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那就是該祠堂從來不結蜘蛛網,也沒有蚊子。夏天,人們在村里其他地方坐一會兒,就會被蚊子叮出好幾個包,但在這裡坐一晚上,也沒有一隻蚊子來。可是祠堂隔壁的國小校,卻斷不了蜘蛛、蚊子的糾纏。500年的桂花樹和300年的四方竹。在祠堂後面,有一棵巨大的桂花樹,樹冠如蓋,每年花期不但長,而且香味濃烈,可飄出五里。傳說此桂花樹,為當年毛夫人所種植,種子是江西吉水毛家灣老家帶來的。在桂花樹旁有一片竹子,竹子是四方形的,而且非常纖細,既不往高里長,也不往橫里發,永遠像苗條的少女,綠意盎然。村里老人告訴我:村里人有外出做塾師的傳統。明清時,農家白天耕種再辛苦,晚上都要點燈讀書,因此雖在深山裡,但還是有不少人慕名來請杉村人做塾師。像毛觀岱的祖上就一直做塾師,到其曾祖父時才入仕,先後當過台灣鳳山縣學教諭、建寧府縣學訓導,五品銜。這些四方竹,傳說就是300年前一位塾師告老還鄉時,東家贈送的。其覺不能自家孤賞,應放到祠堂後與鄉親分享。

家具簡介

村中許多人家,都有雕刻精美的木櫃、桌子、供台、椅子。在毛觀岱的祖屋裡,僅在一間房子裡就放著16件明清家具。其中,有兩個柜子,櫃門上雕的是四幅風景畫,細膩得很。毛家老人說,這是清朝祖上一位先人結婚時洞房用品,已經200多年了。在村中農家,記者還看到木雕的筆架、筆筒,刻著古詩的書箱、小書櫃。同行的一位在閩清工作的毛先生說:村里基本上每一家都有祖上傳下的家具,曾有人進山高價收購,但沒有一人賣。村中還有一些人家有清刻本的古書。在村中老人會,記者還看到毛家在明代和清末修的兩份族譜。村中,僅族譜就放了滿滿一個柜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