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立

朱廷立,字子禮,一字兩崖,湖北通山縣人。登嘉靖二年(1523)進士,生卒不詳,約明世宗嘉靖十七年前後在世。受學於王守仁,竭力推崇並宣傳王陽明理學,為陽明學派的中堅。

基本信息

生平事跡

登嘉靖二年(1523)進士,巡撫順天,督修河道。又討平四川土裔之亂。未幾,督北畿學政。人以“朱夫子”稱之。後以禮部右侍郎致仕。嘉靖二至六年(1523—1527)為諸暨縣知事。到任後,作《訟誡》勒於石並置鼓於獄,囚犯如有所苦,可擊鼓以聞。愛民禮士,勤於職守,有擴展諸暨事業宏心。浣江之東舊有“接官亭”,後廢,其地為豪家大族所占,或改田疇,或建園圃。朱嚴令收回,於原址建亭3間,題額曰“觀稼”。人問:“接官”為何改“觀稼”?答說:諸暨之地,湖山半焉,旱澇亦半。我於癸未(1523)來諸暨,任後第二年夏,10天不雨,山田之民告旱。我前往觀察,見田土燥裂,池塘乾涸,稻苗枯槁為線。3天后,不禱而雨,但雨未10天,湖田之民復告澇。我亦前往觀察,見湖埂潰決,一片汪洋。旱、撈可否預防?先去縣南山畈,告訴山民應重視挖池蓄水,以備灌溉;又去縣北各湖,告訴湖民重視修固堤埂,以防洪水。後一年,三月下雨直至五月,無告澇之人;六月至八月不雨,也無告旱之人。建亭之事成,登亭四覽,原受旱澇之田,一片碧綠,豐收可望。將“接官”改“觀稼”,誠望治諸暨者,注重農業生產,故以“觀稼”名其亭。

在任政績卓著,諸暨百姓尊其為“慈母”。離任後升監察御史,不久升禮部侍郎。著有《鹽志》、《馬政志》、《家禮節要》、《兩崖集》八卷,與鹽政志(均《四庫總目》)等,並傳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