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枳術丸

藥方主材是木香 枳實(麩炒,去瓤)各30克 白朮60克,來源《內外傷辨》卷下。

正文

木香枳術丸

來源

內外傷辨》卷下。

組成

木香 枳實(麩炒,去瓤)各30克 白朮60

用法

上為細末,荷葉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時用溫水送下。

功用

理氣化滯,開胃進食。

主治

食積氣滯,胸悶腹脹,飲食乏味。

詳解

此足太陰陽明藥也,李東垣曰,白朮甘溫,補脾胃之元氣,其苦味除胃中濕熱,利腰臍間血,過於枳實克化之藥一倍,枳實苦寒,泄胃中痞悶,化胃中所傷,是先補其虛,而後化其傷,則不峻矣,荷葉中空色青,形仰象震,在人為少陽膽生化之根蒂也,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胃氣元氣谷氣,甲膽上升之氣一也,食藥感此氣化,胃氣何由不上升乎,燒飯與白朮協力滋養谷氣,補令胃厚,不至再傷,其利廣矣。(王安道曰,勞倦飲食,雖俱為內傷,然勞倦傷誠不足矣,飲食傷又當於不足之中分其有餘,夫飢餓不飲食者,胃中空虛,此為不足而傷也,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者,此不足之中兼有餘而傷也,惟其不足故補益,惟其有餘故消導,亦有物滯氣傷,消補兼行者,亦有物滯氣不傷,但須消導者,亦有不須消導,但須補益者,枳術丸之類,雖曰消導,固有補益之意焉,若所滯之物,非枳術丸之力所能去者,備急丸煮黃丸瓜蒂散等,潔古東垣亦未嘗委之而勿用也。)本方作湯名枳術湯,(金匱)治水飲心下堅大如盤,邊如鏇盤,(心下上焦陽分也,屬氣分之水。)本方加半夏一兩,名半夏枳術丸,治脾濕停痰,及傷冷食,淋者加澤瀉一兩,本方加橘皮一兩名橘皮枳術丸,治飲食不消,氣滯痞悶,本方加陳皮半夏,名橘半枳術丸,健脾消痞化痰,本方加木香一兩,名木香枳術丸,治氣滯痞滿,(木香平肝行氣,使木不克土。)再加砂仁,名香砂枳術丸,破滯氣,消飲食,強脾胃,如加乾薑五錢,名木香乾姜枳術丸,兼治氣寒,再加人叄陳皮,名木香人叄乾薑枳術丸,開胃進食,本方加神曲麥芽各一兩,名麴櫱枳術丸,治內傷飲食或泄瀉,本方加酒炒黃連、黃芩、大黃、炒神曲、橘紅、各一兩,名三黃枳術丸,治傷肉食濕面辛熱,味厚之物,填塞悶亂不快,本方加茯苓五錢,乾薑七錢,名消飲丸,治停飲胸滿嘔逆。

中藥方劑之木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