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菊花

木菊花

木菊花,別名木槿,拉丁文名:Chrysanthemum,生長在非洲國家坦尚尼亞的坦噶尼喀山區,在我國雲南也有分布。木菊花是一種野生植物,也適合家養,其花瓣味道香甜,無論是動物或者是人,只要一聞到它的味,立即就會變得昏昏沉沉。如果是摘一片嘗,用不了多久,便會暈倒在地。所以,它又有"醉花"之稱。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木菊花木菊
在坦尚尼亞的山野中,生長著一種木菊花,其花瓣味道香甜,人或動物一聞其味道就會昏昏沉沉。如果摘一個花瓣嘗嘗,不久便會暈倒在地,一連昏睡好幾天。
在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地區也有木菊花,大象聞了都會睡著。木菊花具有強烈的催眠效果,據資料記載,光是聞到花瓣的氣味就能讓人和動物昏昏沉沉,若食用則有強烈的催眠效果,但我本人沒有親身體驗過。催眠後的人可自然甦醒,但不知有沒有其他長遠的影響。你若真想在室內種植木菊花,保險起見,可考慮先用動物做做實驗,看它們與木菊花同居一室一周有沒有異樣。

形態特徵

木菊花木菊花
木菊花為落葉灌木,稀小喬木,高達3--6米。樹皮灰褐色,皮孔明顯,分枝多,稍披散,小枝褐灰色,幼時有絨毛,後漸脫落,葉菱狀卵形,長5—9厘米,高2--6厘米,常三裂先端漸尖,莖部楔形三出脈明顯,葉緣有不規則粗大鋸齒或缺短,上面深綠光亮無毛,下面具稀疏星狀毛或近無毛;葉柄長1--2.5cm,托葉腎形,常脫落。花單生葉腋,花冠鍾狀,有白、淡紫、淡紅、紫紅色,直徑5--6厘米,梗長卜14cm,有星狀短毛,小苞片6--8條形,長6白15mm,有星狀毛,萼鐘形、裂片5枚,瓣5枚;園藝品種多重瓣,花期6--9月,朝開暮萎,蒴果矩圓形,深灰褐色,9--11月成熟。

生長習性

木菊花是較耐寒的宿根花卉,性喜涼爽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

物種分布

生長在非洲國家坦尚尼亞的坦噶尼喀山區,在我國雲南也有分布。

種類

木菊花木菊花
木菊花學名木槿,是錦葵科木槿屬植物,和菊科親緣關係很遠。木槿和菊花沒有任何相似之處。木槿為單生花,菊科植物則為頭狀花序。
植物分類學中,科、屬、種是逐級細微的分類單位,科下面有很多屬,屬下面又有很多種。菊科的植物有200多個屬、2000多個種,廣布全球各地,其中菊花是最知名的代表,此外,雛菊、金盞菊、矢車菊等等都是菊科植物,木菊和它們一樣,所以它們和菊花的關係就是同屬於一個科的“表兄弟姐妹”,有著很多相似點和共同點(就好象和你同一個外婆的兄弟姐妹)。

菊花是一個種,這個種又分為很多品種、變種、亞種,它們不僅僅是同屬於一個科,而且是同屬於更小的單位。木菊花又名木槿,木槿秋天掉落葉子很正常的啊不是常綠植物的過冬的時候不要澆太多水就好了,保持溫暖乾燥的氣候。木菊不能說是菊花的一種,但是它是菊科植物之一。植物分類學中木菊和它們一樣,所以它們和菊花的關係就是同屬於一個科的“表兄弟姐妹”,有著很多相似點和共同點。

栽培技術

木菊花木菊花
木菊花是較耐寒的宿根花卉,性喜涼爽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在10-25℃的氣溫條件下生長發育最好,木菊花又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和低溫是菊花發育的重要條件。當日照減少到13.5小時,最低溫度降到15℃,晝夜溫差為10cC時花芽才開始分化;當日照為12.5小時,最低溫度降到10℃左右時,花蕾則開始形成。菊花耐乾旱怕積水,喜肥沃且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對土壤的酸鹼性沒有嚴格的要求。

盆土配嗣

秋末冬初收集各種樹葉(最好是闊葉樹葉),與沙土及人畜糞各1/3分層堆積於80厘米深的坑內至坑口,如果是乾糞要加適量的水。翌年4—5月將其取出堆漚,隔20—30天翻搗1次,共翻2”3次,直到樹葉全部腐爛。

萄苗栽植

培養獨木菊的方法有翻芽法、扦插法等。翻芽法培養的菊花雖然花大、色艷、花瓣肥厚且花期長,但高度都在60厘米以上,有的達1米左右,下部葉片易脫落,影響觀賞。如果推遲翻芽期,晚上盆、晚管理,而後期猛控高度、注意保葉,則可達到矮化的目的。冬前將盆中的腳芽取出栽好,使其安全越冬。

謇夏管理

5月上中旬將存栽的菊苗從盆中取出,分株栽在有一定肥力的培養土的花盆或大田裡,栽後澆足水並注意鋤草鬆土。6月中下旬摘心打頭,按照先晚花期和矮棵品種,後中花期品種,早花期和高棵品種最後摘心的順序,20天內全部完成摘心。打頂時從上到下保留十幾片全葉,而下部的葉全摘掉,以後隨時抹掉腋葉,促其從根部生出腳芽。

上盆定植

8月10-25日,當腳芽長10厘米時將菊株移栽在二缸盆中(比一般栽法推遲1個月)。也是晚花期矮棵品種先栽,早花期和高棵品種最後栽。只選留1個長勢壯、遠離老株和節間正常的腳芽,其餘的全部剪掉。將腳芽栽正,老莖則任其自然側歪(如果想培養3朵花的平頭品菊可選栽3個腳芽)。若培養土較濕可不澆水,放半陰處。每天向葉面噴水3—4次,保持菊株水分。1周后轉入正常管理。栽時填6成培養土,不可多填。

秋季管理

上盆的菊株9月初將老株剪掉。3天后填二成培養土(“球形”肥厚品種填加重肥培養土,“正午形”的仍填加普通培養土)。當菊株現蕾後球形肥厚品種再填一成重肥培養土,其他的品種仍填普通培養土。當菊株高20厘米時開始加施葉面肥,每3天噴1次尿素2000倍液。現蕾後則交替噴施尿素2000倍液和磷酸二氫鉀2000倍液,直到現色。

剝蕾

當菊花現蕾後,花蕾長到黃豆粒大小時將側蕾和腋蕾隨時去掉。但要保留1個離頂蕾最近的腋蕾作為備用蕾,防止因元蕾受損而無花,快放色時方可去掉備用蕾。

控制高度

觀賞菊花的高度應為30—50厘米,要用藥物對其高度進行控制。每10~15天向葉面及生長點噴施Bg和多效唑800倍液。現蕾後用上述藥劑600倍液澆根。

護理方法

木菊花木菊花
當木菊特殊情況,有以下防治方法:
缺氮:植株瘦弱,枝條細長發硬,葉小花小。葉色從老葉到新葉由濃綠而漸變淡,繼而出現紅紫色,直到萎黃脫落,嚴重時全株失去綠色。
防治方法:增施腐熟的人糞尿、餅肥、廄肥或硫酸銨、尿素、硝酸銨等肥料。
缺磷:葉片由深綠色轉為紫銅色,葉脈(尤其是葉柄)呈黃中帶紫色。花芽形成困難,開花小而少且色淡,導致果實發育不良,甚至提早枯萎凋落。
防治方法:增施骨粉、魚粕,家禽肥或過磷酸鈣、磷酸銨、磷酸鉀(為磷、鉀複合肥),一般用0.10%左右的水溶液作根外追肥。
缺鉀:植株矮小,莖桿柔軟易倒伏。葉片常皺縮,老葉由葉尖沿著葉邊出現黑褐色斑色,葉周圍變黃,而中部及葉脈搏仍呈綠色。
防治方法:增施草木灰、1%~2%氯化鉀水溶液(球根和塊根花卉忌用),0.30%~0.50%的硝酸鉀水溶液作根外追肥,用磷酸鉀等無機肥料也可。
缺鈣:嫩葉綠且皺縮,葉緣上卷並有白色條紋,花朵受阻,新葉難以展開或呈病狀扭曲。
防治方法:在播種或上盆前半月,在土中施適量的氯化鈣,能起到增鈣和消毒的功效(喜酸性花卉忌用),也可用硝酸鈣作追肥。
缺鎂:植株生長不旺盛。老葉由下至上從葉緣至中央漸失綠變白,葉脈上出現各色斑點,最後全葉變黃。
防治方法:用0.20%~0.40%的硫酸鎂水溶液連續噴3—4次,每次間隔7~10天。嚴重缺鎂的土壤每畝用5~10千克硫酸鎂,於秋季或冬季混入基肥中施入土壤
缺硫:嫩葉從葉脈開始黃化,最後直至全葉發黃,根系發育不正常。
缺鐵:從嫩葉至老葉黃化。
缺硫、缺鐵防治方法可用0.30%硫酸亞鐵水溶液噴施,連續3次,每次間隔1周,噴時霧點需細而勻。同時可用0.20%的尿素鐵水溶液進行根外追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