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李朝

朝鮮李朝

李氏朝鮮(이씨조선,公元1392年~1910年),韓國稱為朝鮮王朝(조선왕조),是以朝鮮族為主體,統一朝鮮半島的封建社會君主制國家。在東亞,因朝鮮國君主姓李,故中國,日本,朝鮮的歷史學界一般習慣稱呼朝鮮國為李氏朝鮮,簡稱李朝(在中國也有“趙宋”、“李唐”、“朱明”等這樣在君主姓氏加上國號的稱呼)。1368年高麗將軍李成桂政變上台,改國號朝鮮。1401年其子李芳遠被冊封為朝鮮國大王。1896年朝鮮大王李熙登基稱帝,改國號“大韓帝國”。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朝鮮李朝大事年表

1392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在高麗左侍中裵克廉、以及鄭道傳、趙浚等人的倡議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開城)壽昌宮即位。其時五十八歲。李成桂以“權知高麗國事”的頭銜向明朝上表,稱高麗國王昏亂,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
第一次王子之亂戊寅靖社) 1398年八月李芳遠因勢力弱小而採取了先發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衛景福宮的禁軍,殺入宮中,沖入世子東宮——資善堂,亂刀砍死了李芳碩,然後從景福宮南門殺出,襲擊大臣鄭道傳。鄭道

朝鮮李朝朝鮮李朝
傳的家宅號為叫百子千孫堂,在漢城壽進坊。那時鄭道傳正在家中同世子李芳碩的丈人沈孝生進行歡談,亂兵殺進門來,遭受意外襲擊一同身亡。掌握政權的芳遠對鄭道傳非常仇恨,將他的住所沒收改成宮中飼養馬匹的司仆寺。神德王後所生的另外一個兒子李芳蕃也同在此變中被殺。李芳遠衝進宮中,宣布“李芳碩、鄭道傳謀反,圖謀殺害王子,李成桂被迫讓位給二子李芳果(定宗)。是為李朝的第一次王子之亂(史稱“戊寅靖社”)。
第二次王子之亂 1400年精明強悍的李芳遠和四兄李芳幹兩人各自動員私兵,在開京街頭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在這次戰鬥中取勝的芳遠已經不在甘心於幕後操縱,於是從名義上的國王李芳果手裡接過了王位,就是李朝太宗。是為李朝的第二次王子之亂。

1399年三月,李朝頒布了《奔競禁止法》,抑制官人權貴勢力。

1400年,太宗廢除高麗的私兵制,實行統一的府兵制,集兵權於中央。還召集都內衣冠子弟,設立“鷹揚衛”和“別侍衛”。1415年改革軍制,設立守城軍、營鎮軍、雜色軍三種級別。

1403年改革行政區劃,撤去高麗時代沿襲下來的一留都府、五都護府、六府、二十牧,並改高麗的五道兩邊為八道。

1417年設立都巡問使、都觀察黜陟使、都安撫使三言官。

1413年9月,李朝宣布實行號牌法。國家規定10歲以上70歲以下的男子均按身分佩帶一種號牌,上書姓名、住址、面色、身長、有無鬍鬚等,在發牌時進行戶口登記。如有不戴或偽造、遺失、借用者,要受處罰。兩班貴族的號牌用象牙或鹿角製成,平民的則用雜木。1407年起實行鄰保制,以連環保的方式加強統治和保證對國家的負擔得以實現。李朝實行奴婢辯正,把高麗末期淪為奴婢的人改為良民,把寺院的私奴婢改為國家控制的公奴婢,使國家能夠掌握更多的勞動力和兵源。

1446年頒布《訓民正音》。

1434年大將金宗瑞平定東北女真部落之後,在那裡建立了會寧、穩城、鍾城、慶源、慶興和茂山六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