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多依

朗多依

朗多依,黎族的拉弦樂器,流行於海南黎族地區,外形和二胡相似。朗多依的外形和漢族地區流行的二胡近似,由琴桿、琴筒,弦軸、千斤、琴弦和琴弓等組成,全長約80厘米。琴桿、琴筒和弓桿均為竹製。弦軸木製。琴筒前口獲蒙以蛇皮或用竹筍殼製成的面板。張弦兩條。琴弦和弓弦均採用當地生長的一種稱作“雞螺絲”的棕色細藤製作。

簡介

朗多依,拉弦樂器,外形與漢族地區流行的二胡相似,但琴筒、琴桿均採用當地生長的竹材料自製,其規格尺寸很不統一,全長60~80厘米,琴筒長10~12厘米,直徑8厘米左右。一般坐著演奏,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弓於兩弦間拉奏,五度定弦,音量較小。由於是用細藤弓摩擦細藤弦,發音較粗糙,音色不及二胡圓潤、豐滿,表現力也較黎族的其他氣鳴樂器遜色。在黎族民間,人們常用於獨奏自娛,其形制古樸粗糙。現主要流行於海南省民族地區。

製作

筒的前口蒙以用竹筍殼製成的板面或蛇皮,筒後端敞口,琴桿為竹製,由竹桿較粗的一端為琴頭,平頂無飾;上端設二軸,弦軸為木製,圓錐形,軸長10厘米;琴桿中部沒有系弦,下端插入琴筒並外露系琴弦;琴面中央置竹製的空心琴碼,張開兩條琴弦,弓桿用細竹製作,弓毛和琴弦均採用海南特有的一種稱作“雞螺絲”的棕色細藤來製作。

收藏

1962年5月,廣東省民族歌舞團將黎族的民間樂器朗多依一支,贈予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這支朗多依的琴筒、琴桿、弓桿均為竹製,弦軸為木製,琴體全長59.5厘米,琴筒長10厘米,直徑7.9厘米,蒙以竹筍殼為面,後面敞口。現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仍藏有該樂器。

彈奏

坐姿演奏,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弓於兩弦間拉奏。五度定弦,音量較小,由於是用細藤弓摩擦細藤弦,發音較粗糙,音色不及二胡圓潤、豐滿,表現力也較黎族的氣鳴樂器遜色。民間常用於獨奏自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