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物製備

有機物製備

《有機物製備》是2008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學兵。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適應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要求的、基於一級學科平台

有機物製備

的、以“方法”為中心的實驗教學化學教材系列的第六冊。

本書包括緒論、上篇、下篇和附錄。緒論主要對實驗室規則、實驗報告和信息檢索等基本常識進行介紹。上篇為知識與訓練,分十二章,主要從實驗支撐技術、合成方法和實驗技術出發,以“方法和技術”為主線對有機合成的基本知識作闡述。第1章討論有機化合物製備的支撐技術,有些合成基本技術單元在前四冊中已學習與訓練的內容,本章不再重複,如合成中常用的蒸餾、重結晶等;有些合成基本技術單元提及但不夠深入的內容如減壓蒸餾、柱色譜等作更詳細的介紹,強調有機化合物結構鑑定技術。第2章介紹分子骨架的形成方法。第3章介紹官能團的引入與轉換方法。第4章介紹有機合成控制方法。第5章介紹不對稱合成。第6章介紹一鍋合成法。第7章介紹有機光化學合成。第8章介紹有機電化學合成。第9章介紹有機聲化學合成。第10章介紹微波輻射有機合成。第11章介紹相轉移催化反應。第12章介紹綠色合成。下篇為實驗項目訓練,分基本實驗(39個)和綜合實驗(7個)。附錄列舉了一些常用的物理參數。所有實驗項目力求體現有機合成的“合成、分離和結構鑑定”三大任務,並將有機合成理論知識與實驗項目訓練放在一本書里,有利於建立和強化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的思維方式。

本教材可作為綜合性大學、高等理工大學和高等師範院校化學化工專業化學基礎課實驗教材,也可供醫學、農林、輕工等相關院校和專業的教學、科研人員參考。

目錄

緒論

0.1 有機合成實驗室規則

0.1.1 有機合成實驗室操作規範

0.1.2 有機合成實驗室安全措施

0.2 實驗預習、記錄和實驗報告

0.2.1 實驗預習

0.2.2 實驗記錄

0.2.3 實驗報告

0.3 有機化學文獻資料的收集與套用

0.3.1 有機化學實驗中信息檢索的意義

0.3.2 常用文獻

0.3.3 基礎數據資源簡介

0.3.4 實驗方案的設計方法及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

上篇 知識與訓練

第1章 有機化合物製備的支撐技術

1.1 常用的玻璃儀器與設備

1.1.1 玻璃儀器

1.1.2 常見的有機合成回流裝置

1.1.3 常見的合成用蒸餾裝置

1.1.4 常見的合成實驗裝置

1.1.5 常見的合成用商品化實驗裝置

1.2 有機化合物的分離純化

1.2.1 減壓蒸餾

1.2.2 色譜法

1.3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鑑定技術

1.3.1 有機合成中的化學鑑別方法

1.3.2 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儀器鑑定技術

第2章 分子骨架的形成

2.1 碳-碳單鍵的形成

2.1.1 Friedel-Crafts反應

2.1.2 炔烴的烴基化反應

2.1.3 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反應

2.1.4 活潑亞甲基化合物的反應

2.1.5 生成烯胺的碳烷基化和碳醯基化反應

2.1.6 縮合反應

2.2 碳-碳雙鍵的形成

2.2.1 消除反應

2.2.2wittig反應

2.2.3 縮合反應

2.3 碳-碳三鍵的形成

2.4 碳環的形成

2.4.1 環加成反應

2.4.2 分子內酯縮合反應(Dieckmann縮合反應)

2.4.3酮醇縮合

2.4.4 分子內的醛醇縮合和Robinson環化反應

2.5 雜環的形成

2.5.1 含一個雜原子的五元雜環化合物的合成

2.5.2 含一個雜原子的六元雜環化合物的合成

第3章 官能團的引入與轉換

3.1 炔烴的轉換

3.2 醇羥基的轉換反應

3.3 鹵代烴的轉換

3.4 氨基的轉換反應

3.5 硝基的轉換反應

3.6 醛、酮羰基的轉換反應

第4章 有機合成控制方法

4.1有機合成中的選擇性

4.1.1 化學選擇性

4.1.2 區域選擇性

4.1.3 立體選擇性與專一性

4.2 有機合成中的導向基團

4.2.1 活化和鈍化導向基

4.2.2 阻斷基

4.2.3 保護基

4.3 潛在官能團的套用

4.3.1 烯烴作為潛在官能團

4.3.2 羰基潛在官能團

4.3.3 雜環化合物作為潛在官能團

第5章 不對稱合成

5.1 對映擇向合成

5.1.1 引入手性輔基進行對映擇向合成

5.2.2 利用不對稱試劑進行對映擇向合成

5.2.3 套用不對稱催化劑的對映擇向合成

5.2 非對映擇向合成

5.2.1 親核加成反應

5.2.2親電反應

5.2.3 羥醛縮合反應

5.2.4 催化氫化

5.3 對映體組成的測定簡述

5.3.1 使用手性柱的色譜法

5.3.2 比鏇光度的測量

第6章 一鍋合成法

6.1 烯烴、炔烴的製備

6.2 醛、酮的製備

6.3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製備

6.4 磷(膦)酸酯的製備

6.5 腈、胺的製備

第7章 有機光化學合成

7.1 有機光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

7.1.1 光的波長與能量的關係

7.1.2 電子躍遷的類型

7.1.3 激發態電子的單線態和三線態

7.1.4 激發態分子的失活過程

7.2 有機光化學反應裝置

7.2.1 光源

7.2.2 反應器

第8章 有機電化學合成

8.1 有機電化學合成原理

8.1.1 原理

8.1.2 電解裝置和電解方式

8.2 有機電化學在合成中的套用

8.2.1 有機電氧化反應

8.2.2 有機電還原反應

第9章 有機聲化學合成

9.1 產生超聲效應的幾種物理機制

9.2 有機聲化學合成技術

9.2.1 直接超聲

9.2.2 間接超聲

9.3 超聲化學在有機合成中的套用-

9.3.1非均相反應

9.3.2 均相反應

9.4 超聲化學的套用展望

第10章微波輻射有機合成

10.1 微波輻射有機合成原理

10.1.1 微波促進有機反應機理

10.1.2 微波有機合成儀

10.2 微波輻射在有機合成中的套用

10.2.1 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

10.2.2 微波乾法合成

第11章 相轉移催化反應

11.1 相轉移催化的原理

11.2 常用的相轉移催化劑(PTC)

11.2.1 包結物結構的相轉移催化劑

11.2.2 聚乙二醇類

11.2.3 季銨鹽、季磷鹽類PTc

第12章 綠色合成

12.1 綠色合成原理

12.1.1 綠色化學的意義

12.1.2 綠色化學的原則

12.1.3 綠色合成的目標

12.1.4原子經濟性

12.2 綠色合成技術的發展

12.2.1 綠色催化技術

12.2.2 綠色強化技術

12.2.3 潔淨反應介質

12.3 綠色合成的展望

下篇 實驗

Ⅰ 基本實驗

Ⅱ 綜合實驗

附錄縮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