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奴派

“有奴派”指20世紀中國史學界主張“中國經歷過奴隸社會”的一群學者,主要成員包括史學界“三論五說”代表人物,他們是郭沫若、范文瀾、呂振羽、翦伯贊、侯外廬、周谷城、白壽彝、尚鉞、何茲全、李亞農、唐蘭、黃子通、梁作乾等人。最初主張“中國經歷過奴隸社會”的學者為郭沫若。他是“有奴派”成員中影響最大的學者,因而一般被尊為“有奴派”領袖。“有奴派”長期占據著20世紀中國史學界的主導地位,成為史學主流。“有奴派”是相對於“無奴派”而言的。

代表人物

“有奴派”指20世紀中國史學界主張“中國經歷過奴隸社會”的一群學者,主要成員包括史學界“三論五說”代表人物,他們是郭沫若、范文瀾呂振羽翦伯贊侯外廬周谷城白壽彝、尚鉞、何茲全、李亞農、唐蘭、黃子通、梁作乾等人。最初主張“中國經歷過奴隸社會”的學者為郭沫若。他是“有奴派”成員中影響最大的學者,因而一般被尊為“有奴派”領袖。“有奴派”長期占據著20世紀中國史學界的主導地位,成為史學主流。“有奴派”是相對於“無奴派”而言的。

受到挑戰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到來,特別是鄧小平同志於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以來,中國史學界長期定為一尊的“有奴派”主張“中國經歷過奴隸社會”,受到了黃現璠等學者的有力挑戰。正如原青海師範大學校長張廣志教授明確指出:“‘文化大革命’十年,林彪、‘四人幫’打著毛澤東的旗號,把郭沫若的分期說定為一尊……總的說來,新時期古史分期的討論實不過建國後至文革前十七年那場討論的延續、延伸,在理論上和方法上,並無大的進展、突破,因此,在經歷了一段短暫的繁榮、熱鬧後,便漸漸沉寂下來。這種情況,再加上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寬鬆學術環境,促使一部分學者決心從根子上重新認識、檢討中國古史分期問題,即中國歷史上到底存在不存在一個奴隸社會發展階段?如果它根本就不存在,還在那裡爭論中國的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間的分期、斷限問題,豈不荒唐!新時期主張中國無奴隸社會發展階段說的學者有黃現璠、張廣志、胡鍾達、沈長雲、晁福林等。”(因此,當今學界人士一般將主張中國歷史“存在奴隸社會發展階段說”的學者歸為“有奴派”,將主張中國歷史“無奴隸社會說”的學者歸為“無奴派”。普遍認為:當代“有奴派”領袖為郭沫若,代表學者為范文瀾、剪伯贊、呂振羽、侯外廬等人;而“無奴派”領袖為黃現璠,代表學者有張廣志胡鍾達沈長雲晁福林等人。中國學術界雖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承上啟下學派,但觀點相近、主張類同的學者,一般被視為同一“派”。這就是“有奴派”之稱的由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