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故居紀念館

曹禺故居紀念館

曹禺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河北區民主道意式風情區,2007年完成整修,曹禺故居為前後兩座總計600餘平方米的意式小洋樓,館前鑄有曹禺先生的銅像。

基本信息

簡介

曹禺故居紀念館曹禺故居紀念館

曹禺故居紀念館是曹禺幼年和青少年時期生活居住的地方,為前後兩座總計600餘平方米的意式小洋樓。館內擁有大量歷史資料和近3000張館藏照片。其中展出的照片有500餘張,恢復性擺陳家具50餘件,物件40餘件。館前鑄有由著名雕塑家劉鑫創作的曹禺先生半身銅像,像高1.2米,生動表現了大師的風采和內心世界。

該館於2004年由潛江市委、市政府投資600萬元興建,館舍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紀念館分上下兩層,內設曹禺序廳、第一展廳、第二展廳和書畫展廳四個展廳,分鄉情篇、緬懷篇、教育篇、交流篇、知音篇等九個部分,詳細介紹了曹禺先生的生平事跡及《雷雨》、《日出》、《原野》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館內共收藏曹禺先生的著作、手稿、圖片、書畫等各類珍貴資料及實物千餘種。曹禺紀念館已先後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各級領導5萬餘人次,是世人緬懷曹禺先生和潛江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視窗。

曹禺介紹

曹禺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和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之一,是享譽中外的戲劇大師和戲劇教育家。曹禺一生與天津有著不解之緣。他1910年生於天津,1922年考入南開中學,1925年加入南開新劇團,在23歲就創作出處女作《雷雨》,從此奠定了他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傑出地位,該劇也成為中國話劇藝術走向成熟的標誌。

結構特色

曹禺故居紀念館曹禺故居紀念館

曹禺紀念館坐落於湖北省潛江市風景優美的曹禺公園內,它是館藏資料豐富、具有較高藝術品位,也是我國最大的一所紀念曹禺的專業展館,它將成為目前我國唯一的一所綜合展示曹禺傑出貢獻和影響世界的展覽館。曹禺紀念館的前身為創建於1989年的潛江市曹禺著作陳列館。時隔15年,為了迎接中國(潛江)曹禺文化周,進一步整合和開發曹禺人文資源,潛江市今年投入600萬元專門修建了此館。

新館布展充分利用各種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突出特色,立體、全面、全新、全方位地展示出曹禺先生生平和創作情況,在深化、大家、大氣上做好做足文章。為了做到準確、權威,特邀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曹樹鈞為整個展覽撰寫了文字腳本。紀念館分為上下兩層,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按照規劃,一樓序廳和二樓兩個主題展廳將展示曹禺先生著作、手稿、照片、字畫等各類珍貴資料及實物3000餘種(件),並按創作篇、演出篇、管理篇、教育篇、交流篇、知音篇、鄉情篇、緬懷篇和書畫展覽等九個部分,分三個展區展出,整個展線長達473米。此次展覽,將全面系統地介紹曹禺先生生平、創作及曹禺著作的影響,充分展示一代戲劇大師的人文魅力。

跨過雙虹橋,入紀念館大門,走進序廳,迎面而來的是一尊曹禺先生半身雕塑像。先生身著風雨衣,衣領豎起,似沐浴人間風雨;一雙智慧深邃的眼睛,在鏡片下炯炯有神,注視著前方,如洞察人間蒼桑。雕像背後是一架立體屏風,七冊《曹禺全集》在屏風上呈扇形排列展開。在序廳兩側的漢白玉石壁上,分別刻有《曹禺家世》和先生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我是潛江人》。

上二樓,第一、第二館分列在左右兩邊,開篇6幅巨大的曹禺先生不同時期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整個展覽在形式上,採取了多媒體檢索、電影電視、滾動裝置、群雕、戲劇模型、實物、布景和燈光等多種方式方法。整個展區的圖片也由原有的100多幅增加到500多幅。為突出曹禺故里這一我市獨具的地域優勢,創作組濃墨重彩,著重於鄉情篇、緬懷篇,在布展的空間上這兩部分就占去整個展覽的三分之一。他們還參照《潛江縣誌》的有關記載,並查閱大量資料,製作出曹禺先生祖居模型,為設計製作潛江所獨創。

目前,一個集曹禺先生所有資料的大型資料庫已經建立起來,紀念館網站不曰也將開通。展覽所需的展板業已設計製作完畢。由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教授設計製作的戲劇模型、武漢雕塑研究院設計製作的50個人物的雕塑群像也已運抵紀念館。

建成開放

為紀念今年曹禺先生誕辰100周年,充分發掘利用坐落於義大利風情區的曹禺故居的文化歷史旅遊資源,市海河辦、海河公司決定對曹禺故居進行紀念性恢復,建立“曹禺故居紀念館”。據悉,該項目將於春節後進入實施階段,2010年5月1日與意風區二期(光復道)開發形成的商貿旅遊文化業態街同時對外開放。

萬方作品集錦

萬方,著名編劇作家,1952年生於北京,是著名劇作家曹禺的女兒。萬方從80年代開始創作小說,同時創作舞台劇、電影及電視劇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