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鄉

曲江鄉

仁壽縣曲江鄉距縣城25公里,“龍水河”穿境而過,簡(陽)富(加)公路橫穿全鄉。海拔400米,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典型的川中丘陵地形。全鄉幅員面積36.07平方公里,轄14個村,135個經濟社。

基本信息

簡介

曲江鄉曲江鄉

曲江鄉分為四川省仁壽縣曲江鄉和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本詞條重點介紹仁壽縣曲江鄉。仁壽縣曲江鄉位於仁壽縣東北面,距縣城25公里,“龍水河”穿境而過,簡(陽)富(加)公路橫穿全鄉。西安市曲江鄉位於西安城區東南部,以聞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園林遺址為中心。

曲江鄉傳統農業產業結構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為主,種養業以生豬、水產養魚、黃背木耳、金針菇等為拳頭產品。特別是水產養殖業發展迅猛,全鄉建成休稻養魚面積2160畝。其中2005年新建塘150畝,占水田面積的30%,培植業主49戶,融資350萬元,年產成魚170多萬公斤,產值1200萬元。同時取得了省“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品基地”和“無公害水產品”證書。

下轄村

蟠溪村

愛武村

紅碑村

建國村

發明村

石柱村

老井村

石牆村

沙墩村

五檬村

柳河村

水池村

太峨村

金古村

自然特徵

地質構造:境內地質構造單元處於川西台陷龍泉褶皺車與川中台拱、威遠穹隆的接合部位。龍泉山自東北向西南斜貫縣境西北部,背斜以西基底屬川西台陷熊坡──鹽井溝雁行帶,東南廣大地域屬川中台拱、南端為威遠穹隆構造。

地貌: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龍泉山脈自境東北角走向西南斜貫,榮威山脈矗立南端,最低海拔350米,最高海拔988米。

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農業

曲江鄉傳統農業產業結構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為主,種養業以生豬、水產養魚、黃背木耳、金針菇等為拳頭產品。特別是水產養殖業發展迅猛,全鄉建成休稻養魚面積2160畝。其中2005年新建塘150畝,占水田面積的30%,培植業主49戶,融資350萬元,年產成魚170多萬公斤,產值1200萬元。同時取得了省“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品基地”和“無公害水產品”證書。隨著土地經營方式的改變,特別是入世後的需要,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四大戰略”,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根據鄉情,結合實際,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增收為重點,制訂了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和優惠政策,熱誠歡迎有識之士前來考察,共同發展。

該鄉發展養魚業、養雞業、養豬業、種植業、養兔業。

鄉企業

曲江米業,雅安市山洲和業有限責任公司仁壽分公司下屬的優質米加工企業。獲得四川省“2005年度稻香杯”優質米特等獎,並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優質米註冊商標:曲江牌。

建設工作

仁壽縣曲江鄉把做好2008年度黨報黨刊征訂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及時召開黨委會,分解征訂任務,落實征訂措施,強化工作責任,同時精心組織,採取多種措施,提前完成了2008年度黨報黨刊征訂任務。 黨報黨刊征訂工作開始後,曲江鄉及時召開了本鄉黨報黨刊征訂發行工作會議,並將黨報黨刊征訂任務進行了量化分解。

災後重建

仁壽縣曲江鄉災後重建工作做到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領導得力,任務明確落實;情況明,工作細,宣傳發動民眾到位;進度快,至2008年11月,已完成49%,在建合計達74%走在市前列;積極落實資金,真心幫扶確保“三有”。

發展方向

曲江鄉黨委政府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怎么“調”,“調”多少,不是統一硬性“壓”,而是讓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自己來選擇,靠市場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讓農民在調整中唱主角

產業結構調整實踐中,曲江鄉注重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尊重農民選擇權關係、典型示範與全面推進關係、重點突出與循序漸進關係。為讓農民在調整結構中唱主角,推行了承包模式,由農民承租土地給業主經營,通過業主輻射帶動農民;聯營模式則由農民出土地並管理,業主出資金種子技術肥料並負責銷售;股份模式,即“業主+農戶”、“協會+農戶”。共擔風險,利益均沾,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調整的積極性。

以特色求市場

“名、優、特”農產品是引領廣大農民致富的“引擎”,曲江鄉依託“水產之鄉”的特色魚等綠色食品,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數量型農業向效益型農業、貢獻型農業向增收型農業的根本轉變。截至目前,全鄉共有養殖塘152口,其中建塘養殖101口,水產養殖面積3260畝,有養殖業主125人。養殖品種以草、鯉、鯽、和白鰱“四大家魚”為主,同時還成功投放養殖叉尾回、大口鯰武昌魚胭脂魚黃桑魚黃辣丁麻鯽魚老虎魚牛蛙團魚等十餘個名優特新品種。2006年全鄉共產成魚261萬公斤,產值2100萬元,僅水產養殖一項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20元。

靠服務打開市場

曲江鄉加大政府投入,推廣科技,強化服務,為農民闖市場開拓了一個廣闊的空間。他們重點在擴大規模和標準化生產上下工夫,做大做強養魚產業,成立了養魚協會,並依託養魚協會的信息和技術優勢,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解決農民闖市場難問題。形成了引種——技術服務——銷售一條龍,徹底解決了村民調整產業結構的後顧之憂。

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

簡述

曲江鄉位於西安城區東南部,以聞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園林遺址為中心,一期規劃面積15.88平方公里,在西安市第四次規劃修編方案中將擴大到47平方公里。曲江鄉是西安市委、市政府確立的“四區二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文化、旅遊為主導產業的城市發展新區。區內擁有4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雁塔、青龍寺漢宣帝陵唐長安城遺址),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秦上林苑宜春宮遺址曲江池遺址唐城牆遺址),4個國家4A級景區(大慈恩寺大雁塔景區、大唐芙蓉園曲江海洋世界),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優勢得天獨厚。

歷史

曲江鄉,曾經是中國歷史上久負盛名的皇家園林,興起於秦漢,繁盛於隋唐,歷時一千三百年之久,被譽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先河。

秦時曲江鄉稱“陔州”,意為臨水的長洲。漢時建有皇帝行宮“宜春苑”,“因其水曲折,形似廣陵之江”,故有了“曲江”的美稱。唐時,被辟皇家園林,引終南山的水源,修茸擴充出千畝水面,建有芙蓉園、杏園、紫雲樓、漢武泉、青龍寺、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等諸多景觀,樓台亭閣綿延不絕。這裡湖岸曲折、樓台高聳,煙柳明媚,水滿花盛,紫雲樓雍容華貴,大雁塔雄偉挺拔,樂遊原夕陽無限,青龍寺紅葉滿廊。每年春季,長安百姓來此踏青,“尋春與送春,多繞曲江濱”。皇帝來曲江芙蓉園,賜宴百官,觀賞萬眾暢遊曲江歡樂景象。文人雅士在此游宴娛樂,曲江流飲、雁塔題名、杏園探花,留下了二千餘首描繪曲江美景的珠璣佳詠。

曲江鄉,是唐代長安最具魅力、風雅之所在,是建築、園林、繪畫、詩歌、宗教等匯聚的“盛唐氣象”典型代表。

生態環境

曲江鄉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區內有秦二世陵漢宣帝杜陵唐城牆遺址、大慈恩寺、大雁塔、曲江寒窯等文物古蹟;建成開放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曲江海洋館等旅遊項目;擁有西安曲江水廠、西安南郊水廠等西北稀缺的水資源;擁有科教文化、商貿會展等眾多城市資源。它不僅是陝西省西安市振興旅遊的重大工程,也是未來西安城市發展的重點區域。

曲江鄉擁有優美的生態環境,沒有任何工業污染,1200畝的曲江池水面,緊鄰杜陵10000畝的生態森林,自然起伏、豐富多彩的地貌,超過40%的綠化控制率,營造出一個各項生態指標最為優秀的區域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