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陽掌

123、雙摟竄拳 127、開心平拳 143、雙摟竄拳

曦陽掌是唐氏所傳又一拳種,先練“石頭拳”打好基礎,方可練“曦陽掌”。共有146個動作,其中有81個擊響。一招一式,動靜相兼,樸實無華。整個套路開合伸縮,閃展騰挪,剛勁迅猛,變化多端,風格獨特。其掌法有:撥、穿、抹、扒、合、掃、拍、托、切、帶、點、攔、摟、翻、蓋、挑、撈、搓、崩、劈、按、擊等;拳法有:劈、貫、崩、封、撐、沖、壓、竄等。腿法有:彈、跺、震、掃、擊、鏇風、擺蓮等。僅將曦陽掌拳譜獻於同道:
1、撥雲見日 2、恨地無環 3、黃鷹落架 4、肩挑日月 5、日月輪轉
6、瞻望前程 7、丹鳳朝陽 8、翻花地龍 9、春雷驚蟄 10、鳳展單翅
11、雙輪擊膝 12、只手撐天 13、力劈華山 14、霸王舉鼎
15、劈山開道 16、縮身芷拳 17、銅錘貫頂 18、巴掌點心
19、上步飛腳 20、雞騰閃躲 21、攔腰切掌 22、震步崩拳
23、順風擺蓮 24、撥雲穿日 25、恨地無環 26、黃鷹落架
27、肩挑日月 28、雙輪擊拍 29、順勢崩天 30、滾肘點心
31、上步飛腳 32、猿猴墜枝 33、肩挑日月 34、雙輪擊拍
35、順勢崩天 36、滾肘點心 37、上步飛腳 38、丹鳳朝陽
39、騰空飛腳 40、撤步地龍 41、崩上壓下 42、退步翻花
43、退步加封 44、只手撐天 45、力劈華山 46、暗渡陳倉
47、白猿獻果 48、平分秋色 49、海底撈月 50、左右雙摟
51、翻雲蓋日 52、雙風貫耳 53、轉伏地錦 54、白鶴亮翅
55、海底撈月 56、肩挑日月 57、雙輪擊拍 58、順勢崩天
59、巴掌點心 60、十字穿腿 61、左右摟膝 62、雙風貫耳
63、鳳展單翅 64、半起鏇風 65、轉摟雙膝 66、震步崩天
67、順風擺蓮 68、撥雲穿日 69、恨地無環 70、黃鷹落架
71、撤步地龍 72、黑虎攔道 73、騰空飛腳 74、猿猴墜枝
75、開心平拳 76、活步閃轉 77、十字眼拳 78、退步托崩
79、只手撐天 80、力劈華山 81、霸王舉鼎 82、劈山開道
83、縮身芷拳 84、銅錘貫頂 85、墊步擒虎 86、雙輪擊膝
87、只手撐天 88、力劈華山 89、十字撐天 90、二璜架子
91、迎門鐵扇 92、換步躍掌 93、暗渡陳倉 94、雪花蓋頂
95、偷步掃掌 96、攔腰切掌 97、海底撈月 98、猿猴摘果
99、推空望月 100、二馬纏頭 101、猿猴撈枝 102、肩挑日月
103、雙輪擊拍 104、順勢崩天 105、巴掌點心 106、十字穿腿
107、雪花蓋頂 108、暗渡陳倉 109、翻花地龍 110、地起鏇風
111、十字眼拳 112、退步托崩 113、只手撐開 114、力劈華山
115、金蛇盤絲 116、餓馬闖槽 117、浪子踢球 118、疊拳搓掌
119、雙摟竄拳 120、獨立沖天 121、空中竄拳 122、疊拳搓手
123、雙摟竄拳 124、漁翁撒網 125、錦雞撒膀 126、猿猴墜枝
127、開心平拳 128、偷步撐天 129、力劈華山 130、武松打虎
131、二馬分鬃 132、撥水趕浪 133、猿猴撈枝 134、仙人指路
135、雙輪擊膝 136、只手撐天 137、力劈華山 138、猿猴躲頭
139、翻花地龍 140、震地崩天 141、恨步接肘 142、疊手搓掌
143、雙摟竄拳 144、抽拳切掌 145、活步雙巴 146、瞻望前程
大凡每練一個樁步停式,則需2—4分鐘時間,當然練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這要根據操練者自身的功底來掌握。前一停式,連結一外功動式(即是崩錘劈肘擊掌震腳等功式上下連貫,同時進行,由此發出的聲響整套路共八十一響)。迅速變化為另一停式,就這樣由靜到動,再由動到靜直至收式。由靜到動的過程,同時即完成了由提到沉的整個內氣氣息過程。因此,“曦陽掌”靜以樁步停式(站樁),動以外功動式及閃展騰挪,從而形成了動靜相合,剛柔相濟的拳式風格。
皖北武術的奇葩——晰陽掌
一、晰陽掌源流考證
皖北一帶,歷史名人輩出,武風長盛不衰,各種拳術源遠流長,影響重大。其中晰陽掌內涵豐富,特徵明顯,是誕生於皖北並正盛開於全國武林的一朵奇葩。
晰陽掌始創於亳州清真寺,故為清真教門拳術。據考證,最初由清道光年間亳州北京寺的三位大阿訇共同研創(生卒年不詳),是根據穆斯林洗禮時身體舒展的外功,念贊時口吐雷音的內勁,結合陰陽學說,兼收博採豫、魯、皖等地回民武學而成,故又稱“三議妙”。
三位大阿訇於1821年將此拳授於弟子蔣至誠(?-1895)從而使晰陽掌走出寺院並發揚光大。蔣至誠本名蔣朝民,“至誠”是他的賀號,他主要活動於清朝鹹豐、同治年間,一生走南闖北,結交全國武林,通過走鏢、換藝等方式將晰陽掌的技法傳播到江蘇、山東、河南、河北、甘肅、青海、寧夏和安徽各地。他融會貫通各家武學,將晰陽掌發展為全套掌法123式,一式化三法,計369技法,演練中共發81響,暗合九九歸真之意,並有獅子頭、七式功等獨門拳術及各種器械演法,是晰陽掌這門武術的真正完成者。蔣至誠一生做下了很多的事跡,行俠仗義,保境安民,對地方貢獻很大,亳州民間至今流傳有他“獨闖軍營護教民,倒拔棗樹對僧王(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故事。
蔣至誠一生所傳弟子很多,主要弟子有李殿元、金朝臣、鎖登居等。李殿元號稱“蓋三江”,曾在鄉試中以晰陽掌中過武舉人,亳州人稱“武解元”。金朝臣(?-1937)善於舞獅,一次南方舞獅高手來亳獻藝,他孤身應邀共舞被團團圍住,卻能一擰身上到薛閣塔二層,手擎獅頭將空中落下的繡球牢牢咬住,被圍觀者驚呼為“飛人”,但惜未有傳人。鎖登居(1873-1943)家境貧寒,在蓋香茶樓附近以賣糊辣湯為生。曾有外地高手二人扮作食客暗中突然偷襲,他手端四碗辣湯搖身閃過,湯卻點滴不灑。軍閥孫殿英禍亳時,鎖登居已有五十歲,還曾義救賣唱兄妹,一人雙拳痛打六個痞兵,事跡廣為流傳。鎖登居約於民國初年對外授徒傳授晰陽掌,先後教有弟子褚金龍(1901-1998)、李登明(1915-1985)、蔣佩文(1913- )等人。抗日戰爭前夕,亳州民眾救亡圖存意識濃烈,回民練武者號召成立聯防團健身救國,褚金龍、李登明等人任團總教頭,將晰陽掌招式進行簡化後對團員進行訓練,使這一寶貴武學在社會上得到普及。
二、晰陽掌拳理核心思想
蔣至誠曾說:“道家的武術是養生以達全真,佛門的武術是示能以達弘法。回民的拳法則與之都不同,於內則強身健體,於外要御侮保教,心中牢記清真一念,演練出來自然獨有意境。心正則拳正。”
晰陽掌的“陽”是太陽的“陽”、陰陽的“陽”字。從更深一層意義上講,晰陽掌又稱“三議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為首,三為眾。議是談論、研究,大家在一起研討玄妙之理,這就從哲學的角度上奠定了晰陽掌拳理解釋的基礎。那么“三議妙”所議的究竟是何妙呢?簡單的說,核心問題就在“晰陽”。晰是辨析、明晰之意,陽乃陰陽之陽。我們知道,天地的構成無非是陰陽二字。陽是天,陰是地;陽是剛,陰是柔;陽是生,陰是死(殺)。練太極拳講究的是陰陽運轉不休,而晰陽掌的特點則更注重鍛鍊生命勃發的那一股正陽之氣。況如天地之始,一陽萌動,萬物生髮;又如冬去春來,一陽復始,萬象更新。晰陽掌的奧妙,就在於取天地生髮萬物的靈感,而創生機無限之拳法。伊斯蘭的教義有世界萬物都有“一”的說法,“一”是造物之始,或者說,“一”就是造物本身。穆民們都信仰只有一個真主,真主實際上就是天地間“一陽”的化身。
真主是創世的“一陽”,也是提供萬物能量的太陽。天地間只有一個太陽,真主的慈恩普照穆民,就象太陽普照萬物一樣。大地萬物之所以能夠生存生長,繁衍萬代,是因為得到了太陽的恩賜。前輩穆民們從這種萬物之理中得到啟示,學會了生存之道,學會了辨別是非,從而心甘情願地接受真主的指引,順從真主的旨意,接受真主的教化。穆斯林無論想什麼,做什麼,心中都存著一個真主。創製“晰陽掌”的前輩也是如此,他們自覺地將其樸素的宗教情懷,對真主的無比崇拜溶入到拳理之中。無論是“議妙”還是“晰陽”,其根本意義都是要求習練者將武技練習與伊斯蘭教義的學習融會貫通,練武的同時也是在練人,通過這種意義的內外兼修,逐步達到強身健體,自強不息,愛國保教,抗擊外侵,武德崇高的大乘境界。
晰陽掌是先輩們傳下的武學瑰寶,是一種高明的技擊之拳。晰陽掌重在練勁,所謂力形於外,勁成於內。力與勁不同,力必須通過長期有效的鍛鍊才能成為勁,力隨年齡的變大會消退,而勁一旦練成則不易消退。牛有力量可以拉車,老虎不能,但牛卻戰勝不了虎。同樣,有力的人可以舉起重物,但卻無法戰勝有勁的人。晰陽掌所練的是虎的“心勁”,而不是牛的“蠢力”。習練晰陽掌時身形靈活轉動,運力舉重若輕,動靜結合,意氣貫通,借力防守,化力進攻,守是外力難侵,攻是招招制人,變化無窮。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防自如,拳意連綿不絕之際,真是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循。致使對手難以招架,無招可施。
晰陽掌又是一種很好的養生之拳。一通拳打下來,神清氣爽;兩通拳打下來,精神煥發;百日拳打下來,筋骨強壯;千日拳打下來,百病遠離。據現在掌握的情況看,老一輩的晰陽掌習練者平均壽命都在80歲以上,而受當時的營養與醫療等原因,與之同時代的全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僅在37歲左右,習練晰陽掌好處之一斑。
三、晰陽掌在新時期的傳承與發展
晰陽掌創製於全國武術之鄉亳州市,是亳州土生土長的掌術,又是一門影響很大的拳術。解放以後,晰陽掌四代傳人褚金龍、李登明等打破門規,在城鄉廣泛設立武場,招收回漢弟子傳授晰陽掌,使該拳術不斷發揚光大。改革開放以來,晰陽掌武術迎來了新的春天,逐漸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
當代晰陽掌主要傳承弟子有褚懷德、蔣子林金漢文(現任亳州武協主席)、李殿才、馬長春、鎖敬海、李學斌、蔣子龍、蔣昭和等。1997年,中華武術驗收團來亳州考察民間武術,有褚金龍的入室弟子馬長春(1955-?)習練晰陽掌數十年,功力精深,率領弟子演練了晰陽掌各路掌法、獅子頭拳法及獨門器械,獲得了中華武術驗收團的高度讚揚與充分評價。2008年皖酒杯國際傳統武術節上,亳州市晰陽掌研究會代團表6名選手共奪得8枚金牌、3枚銀牌,並榮膺集體一等獎,使晰陽掌在全國武術界大放異彩。蔣昭和的入室弟子馬海濤近年來積極參加國際、國內武術交流活動,並多次奪得金獎、銀獎,為亳州武術界贏得了新的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