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鰓

《 “有堤防龍門 《

基本信息

【條目】曝鰓
【拼音】pù sāi
【注音】ㄆㄨˋ ㄙㄞ
【解釋】喻挫折、困頓。

典源

後漢書·郡國志五》“﹝ 交趾郡 ﹞ 封溪 建武 十九年置” 劉昭 注引 晉 劉欣期 《交州記》:“有堤防 龍門 ,水深百尋,大魚登此門化成龍,不得過,曝鰓點額,血流此水,恆如丹池。”
《藝文類聚》卷九十六
辛氏《三秦記》曰:河津一名龍門,大魚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者為龍,不上者,……故云曝鰓龍門。

釋義

“有堤防龍門 ,水深百尋,大魚登此門化成龍,不得過,曝鰓點額,血流此水,恆如丹池。”後“曝鰓”以喻挫折、困頓。亦有稱“曝泥”。

示例

南齊書·王僧虔傳》:“經涉五朔,逾歷四晦,書牘十二,接覲六七,遂不荷潤,反更曝鰓。”
唐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詩:“入穽方搖尾,迷津正曝腮。”
唐 高適 《酬裴員外以詩代書》詩:“一夕 瀍 洛 空,生靈悲曝腮。”
元 方回 《寄題趙高士委順山房》詩:“紅塵回首即 蓬萊 ,辛苦 龍門 枉曝鰓。”
作者詩題詩句
姚康賦得巨魚縱大壑從來暴泥久,今日脫泉初。
朱灣逼寒節寄崔七門前下客雖彈鋏,溪畔窮魚且曝腮。
杜甫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苦搖求食尾,常曝報恩腮。
許渾晚登龍門驛樓風雲有路皆燒尾,波浪無程盡曝腮。
錢起中書遇雨湘燕皆舒翼,沙鱗豈曝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