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韋布洛號事件

普韋布洛號事件

普韋布洛號事件又稱普韋布洛號危機。普韋布洛號原本是一艘由美國威斯康辛州奇瓦烏尼市(Kewaunee,WI)奇瓦烏尼造船與工程公司所製造之貨輪,1966年被改裝為武裝間諜船,裝備著當時最先進的各式偵探設備,主要用於探測和監視朝鮮人民軍在東海岸地區配屬的雷達及通訊設施。當時美國共有3艘這種間諜船,而被朝鮮捕獲的是“普韋布洛”2號。因1968年1月23日在朝鮮東岸的元山港外海的日本海海域進行情報蒐集任務時,遭朝鮮方面勒令停船接受檢查並以非法入侵領海的理由逮捕,而引發兩國之間的政治緊繃因而聲名大噪,史稱“普韋布洛號危機”(Pueblo incident)。

簡介

普韋布洛號普韋布洛號
1968年1月23日,偽裝成民間“海洋調查船”的美國“普韋布洛”號侵入朝鮮領海,對朝鮮的軍事設施進行偵察活動。朝鮮人民軍海軍艦艇要求這艘不明國籍的船隻停船檢查。“普韋布洛”號不僅置之不理,反而首先開槍。朝方艦艇立即予以還擊,三發炮彈擊中該船,當場打死一人,重傷3人。隨後,人民軍戰士乘坐魚雷快艇登上普韋布洛號,控制了駕駛艙,一舉捕獲該船。此事件被稱為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方對朝鮮進行武力挑釁而遭到失敗的“三大事件”之一,當時震動了世界。
經過11個月的外交談判,1968年12月,美國接受朝鮮提出的要求,承認錯誤、道歉、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作為朝鮮方面將人質釋放的交換條件,但朝鮮仍宣布沒收該艦。82名被俘船員以及死亡船員的遺體在板門店移交給美方,但朝鮮仍宣布沒收該艦。

船隻簡介

普韋布洛號
普韋布洛號
普韋布洛號原本是一艘由美國威斯康辛州奇瓦烏尼市(Kewaunee,WI)奇瓦烏尼造船與工程公司(KewauneeShipbuildingandEngineeringCompany)所製造之貨輪,1944年4月16日完工下水時原本是美國陸軍FS-344號貨輪,但在1966年時移交給海軍方面,改名為普韋布洛號。移交初期該艦原本仍是作為輕型貨船使用,艦體編號AKL-44,後被改裝為武裝間諜船,並重新編號為AGER-2。AGER是“輔助通用環境研究”(AuxiliaryGeneralEnvironmentalResearch)的縮寫,是一個由海軍與國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NSA)所合作的計畫。普韋布洛號排水量895噸,以一對柴油動力引擎作為動力來源,極速僅有12.7節(約23.5公里/小時),且唯一的武裝是一門點50口徑雙聯裝的白朗寧M2重機槍。

事件經過

朝鮮報紙報導普韋布洛號事件
朝鮮報紙報導普韋布洛號事件
1968年1月5日,普韋布洛號離開日本橫須賀軍港,隨後抵達佐世保軍港。1月11日從佐世保起錨朝西北航行,到達朝鮮清津外海,進行諜報作業。
1968年1月11日拂曉,“普韋布洛”號從日本佐世保港悄然出發。經過5天的航行,“普韋布洛”號到達第一個預定偵察海域——朝鮮清津港的外海。白天,“普韋布洛”號的活動位置都在距離朝鮮東海岸14海里以外的公海(國際海洋法公約規定的領海範圍為12海里),夜間則為了避免因導航偏差誤入朝鮮領海,而一直退到距離海岸20海里以外的公海
1968年1月22日,“普韋布洛”號駛往朝鮮重要港口元山的外海。次日正是“普韋布洛”號偵察行動的最後一天。
1968年1月23日,海上風平浪靜,氣溫也上升了不少。“普韋布洛”號決定趁難得的好天氣抓緊進行偵察。“普韋布洛”號一改前些天遠離朝鮮領海的謹慎做法,緩緩駛至朝鮮東海岸約12海里處,並打開了所有偵察設備,接收朝鮮的無線電信號,頻頻向日本總部發出無線電密碼。殊不知,此時它已經鑽進了朝鮮人民軍海軍張開的大網之中。
 普韋布洛號 普韋布洛號
1968年1月23日中午時分,偵查船船長布克接到報告,說一艘朝鮮獵潛艦正快速逼進,他當即趕到信號台。這時,從電台的國際航海通用頻率中傳來了朝鮮獵潛艇的詢問:“你們是什麼國家的船隻?”布克連忙下令升起美國國旗表明身份。此時,又有4艘朝鮮魚雷快艇急速趕到。獵潛艇接著又發出“立即停船,否則就要開火”的要求,“普韋布洛”號立即回覆說:“我是一艘海洋科學考察船,正在執行考察作業。”這時,朝鮮的米格飛機也出現了,並在“普韋布洛”號上空盤鏇。朝方接著要求:“你船必須馬上跟隨我船靠岸檢查!”,但布克置之不理,指揮船隻逃跑,但由於遭到朝鮮魚雷艇的攔截,船速極慢。

布克於是下令破壞船上的電子設備、銷毀機密檔案。但美國海軍根本沒有應付此類突發情況的預案。於是,船員們一邊手忙腳亂地用斧子和榔頭猛砸價值昂貴的先進電子儀器,一邊用打火機焚燒機密檔案,實在來不及處理就朝海里倒。看到美艦不停船,還銷毀罪證。朝鮮魚雷艇立即開火,當即打死船員一名。

為了阻止美國人破壞船隻,朝鮮艦艇立即組織武裝人員和十多名水兵登上“普韋布洛”號,結果發現船上只有小部分設備和檔案被破壞,大量有價值的航海日誌和無線電情報等重要檔案均完好無損。於是,朝鮮水兵將“普韋布洛”號所有船員蒙上雙眼,反捆起來,並操縱“普韋布洛”號駛向朝鮮的元山港。隨後,美國船員被押往平壤。

爭端解決方案

朝鮮美國關係緊張
朝美雙方就釋放“普韋布洛號”被俘人員簽署的檔案
朝美雙方就釋放“普韋布洛號”被俘人員簽署的檔案
“普韋布洛”號落入朝鮮之手的訊息震驚了整個美國。美國在事件開始時態度表現極其強硬,同時進行了相當規模的軍事部署,試圖以戰爭逼迫朝鮮放船放人。美國政府使出其慣用的武力威脅手段,加大了在朝鮮半島的軍力部署,將轟炸機和F-4、F-105等數百架戰鬥機調到韓國烏山和群山等空軍基地。
朝鮮政府也毫不示弱,也在全國進行了戰爭動員,雙方的軍事對峙到了劍拔弩張之勢。但是,最終美國並沒有敢對朝鮮動武。美國道歉1968年2月,美國發表了譴責聲明,而且聲明除了要求朝鮮歸還船隻、釋放船員外並沒有發出報復的威脅。在發表譴責聲明後,美國主動提議談判解決“普韋布洛”號事件,朝鮮順勢接受,和美國開始了歷時近一年的馬拉松式談判。最後完全接受了朝鮮方面提出的“3A”條件,即Acknowledge(承認錯誤)、Apologize(謝罪道歉)、Assure(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 

1968年12月23日,美國政府承認其電子偵察船侵入朝鮮領海,並發表書面聲明進行道歉。同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稱鑒於美國“普韋布洛”號船員“坦白供認”其侵犯朝鮮領海的罪行並一再請求寬恕,而且美國已於當天向朝鮮“賠禮道歉”,朝鮮政府宣布沒收該船以及船上所有的設備和武器,將全部船員驅逐出境。同一天,朝鮮把“普韋布洛”號上的82名被俘船員以及一具死亡船員的屍體在板門店移交給了美方。

至此,歷時11個月的“普韋布洛”號間諜船事件終於結束。

美國船員被起訴

《時代》周刊刊登普韋布洛號事件引起極大反響
《時代》周刊刊登普韋布洛號事件引起極大反響
普韋布洛號的船長和船員在回到美國後,經過短暫的醫療檢查後就被送上了海軍軍事法庭。船長和副船長以瀆職罪被起訴。海軍法庭的起訴書列舉了幾項罪名:沒有武裝抵抗,允許對方登船,沒有及時銷毀機密材料,沒有訓練船員應付緊急情況等等。此外,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部和駐日本海軍總部也受到斥責,罪名是對這樣的突發情況毫無準備,對船員不訓練,在船上不安裝銷毀設備,事到臨頭派不出緊急增援部隊,等等。
對普韋布洛號船員的審判進行了五個月,船上的每個成員都出庭作證,搞得大家疲憊不堪,怨聲載道。最後法庭決定不對任何個人做出懲罰性判決。法庭聲明中把普韋布洛號被劫持和情報的損失歸咎於一個沒有人能夠預測並為之付責任的情況:在大家都以為享有航行自由和安全的公海上受到突如其來的襲擊。法庭聲明以要求整個海軍從中吸取教訓的官樣文章結束。

事件船隻歸屬權

被朝鮮作為反美教材
普韋布洛號現在停靠在大同江邊
普韋布洛號現在停靠在大同江邊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觀,從而更好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1998年普韋布洛號被拖到西海岸,停放在平壤的大同江畔,離“忠誠大橋”不遠之處。這裡曾是1866年9月平壤市民火燒入侵的美國海盜船“舍門”號的地方。岸邊的一塊石碑記錄了這一歷史。石碑和“普韋布洛”號一起,成為美國侵略朝鮮的歷史見證。 美國要求朝鮮歸還船隻美國海軍方面並沒有將其自海軍艦艇名冊(NavalVesselRegister)中剔除,名義上仍然是現役中的艦隻。美國雖一直保持要求歸還普韋布洛號的態度,而朝鮮方面也數次以歸還該艦為條件換取與美方建立較密切外交關係,但由於雙方在核子武器發展、人權問題上一直有極高度的歧見,因此美方並沒有將普韋布洛號的歸還視為第一優先,而讓這件事一直擱置著。

2013年3月26日,科羅拉多州議會通過決議,把每年1月23日定為“美國海軍普韋布洛號”日,向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和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請願,說2013年是普韋布洛號事件45周年,且朝鮮最高領導人已經更替,因而再次要求聯邦政府促成朝方歸還這艘船。

朝韓衝突事件

韓戰結束後,朝鮮和韓國雖再沒發生大規模的戰爭衝突,但小範圍的衝突事件卻不斷,下面盤點了一些衝突事件,供大家閱讀了解。

白楊樹事件 | 1·21青瓦台襲擊事件 | 11·23朝鮮韓國延坪島交火事件 | 普韋布洛號事件 | EC-121擊落事件 | 仰光爆炸事件 | 實尾島事件 | 大韓航空858號班機空難 | 江陵潛艇滲透事件 | 延坪海戰 | 奄美大島海戰 | 大青島海戰 | 天安號事件 | 韓國士兵誤向客機開火事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