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韋布洛號美國間諜船

普韋布洛號美國間諜船

普韋布洛號是一艘原屬美國海軍的間諜船,因1968年1月23日在朝鮮東岸的元山港外海的日本海海域進行情報蒐集任務時,遭朝鮮方面勒令停船接受檢查並以非法入侵領海的理由逮捕,而引發兩國之間的政治緊繃因而聲名大噪,史稱“普韋布洛號危機”(Pueblo incident)。美國海軍方面並沒有將其自海軍艦艇名冊(NavalVesselRegister)中剔除,名義上仍然是現役中的艦隻。2013年3月,科羅拉多州議會通過決議,把每年1月23日定為“美國海軍普韋布洛號”日,向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和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請願,說2013年是“普韋布洛”號事件45周年,且朝鮮最高領導人已經更替,因而再次要求聯邦政府促成朝方歸還這艘船。

基本信息

船隻簡介

未被改裝前的照片未被改裝前的照片

普韋布洛號原本是一艘由美國威斯康辛州奇瓦烏尼市(Kewaunee,WI)奇瓦烏尼造船與工程公司(KewauneeShipbuildingandEngineeringCompany)所製造之貨輪,1944年4月16日完工下水時原本是美國陸軍FS-344號貨輪,但在1966年時移交給海軍方面,改名為普韋布洛號。移交初期該艦原本仍是作為輕型貨船使用,艦體編號AKL-44,但稍後鏇即改裝成情報蒐集船並重新編號為AGER-2。AGER是“輔助通用環境研究”(AuxiliaryGeneralEnvironmentalResearch)的縮寫,是一個由海軍與國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NSA)所合作的計畫。普韋布洛號排水量895噸,以一對柴油動力引擎作為動力來源,極速僅有12.7節(約23.5公里/小時),且唯一的武裝是一對白朗寧50口徑機槍。

結構設施

“普韋布洛”號全長53.8米,寬9.8米,排水量為906噸。該船於1932年建造,原為美國海軍中的運輸船。1966年被改裝為武裝間諜船,裝備著當時最先進的各式偵探設備,主要用於探測和監視朝鮮人民軍在東海岸地區配屬的雷達及通訊設施。當時美國共有3艘這種間諜船,而被朝鮮捕獲的是“普韋布洛”2號。

軍事偵察事件

當年的普韋布洛號當年的普韋布洛號

1968年1月11日普韋布洛號從日本佐世保港出發,到達朝鮮清津外海,進行情報蒐集作業。1968年1月22日,普韋布洛號駛往元山外海活動,距離海岸約12海里。由於性能不良,當普韋布洛號遭朝鮮方面船隻(一艘獵潛艇、四艘魚雷快艇)追擊時,該艦雖曾試圖逃離卻因速度不足而被包圍,並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遭到逮捕。由於在事件中普韋布洛號曾不聽從對方的命令在海面上突然停下而遭到朝鮮方面以武器掃射,造成船長以及幾名船員被擊傷,一名船員死亡。經過外交談判,1968年12月,美國接受朝鮮提出的要求,承認錯誤、道歉、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作為朝鮮方面將人質釋放的交換條件,但朝鮮仍宣布沒收該艦。82名被俘船員以及死亡船員的遺體在板門店移交給美方,船長和副船長回國後曾因沒進行任何抵抗就放棄了船隻而被送軍事法庭起訴,最後未做判決。

被朝鮮扣留

被朝鮮作為反美教材

普韋布洛號普韋布洛號

普韋布洛號留在朝鮮,一直作為一件戰利品和進行反美教育的教材公開展覽,並成為供外國人參觀的景點。

1998年普韋布洛號被拖到西海岸,停放在平壤的大同江畔,作為博物館用途而成為當地非常受觀光客歡迎的名勝。

美軍要求朝鮮歸還船隻

普韋布洛號美國間諜船被朝鮮用作反美教材展覽普韋布洛號美國間諜船被朝鮮用作反美教材展覽

美國海軍方面並沒有將其自海軍艦艇名冊(NavalVesselRegister)中剔除,名義上仍然是現役中的艦隻。美國雖一直保持要求歸還普韋布洛號的態度,而朝鮮方面也數次以歸還該艦為條件換取與美方建立較密切外交關係,但由於雙方在核子武器發展、人權問題上一直有極高度的歧見,因此美方並沒有將普韋布洛號的歸還視為是第一優先,而讓這件事一直擱置著。

2013年3月,科羅拉多州議會通過決議,把每年1月23日定為“美國海軍普韋布洛號”日,向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和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請願,說2013年是“普韋布洛”號事件45周年,且朝鮮最高領導人已經更替,因而再次要求聯邦政府促成朝方歸還這艘船。

朝鮮平壤標誌建築

平壤,正式名稱為平壤直轄市,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傳說中朝鮮民族的始祖檀君在前1122年建都的王儉城所在地,為朝鮮半島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其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大同江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