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加喬夫

普加喬夫

葉梅連·普加喬夫(約1742—1775),俄國農民起義領袖. 生於頓河沿岸齊莫維斯克鎮的一個貧窮的哥薩克家庭。18歲時被徵兵到波蘭打仗;又參加過對土耳其的戰爭,由於作戰勇敢,被提升為少尉。後來因為生病,退伍回鄉。 1773年,普加喬夫聚集了80名哥薩克人起義,揭開了俄國歷史上一場反對農奴制壓迫的農民戰爭的序幕。

起義初始

作為一個傑出的農民領袖,普加喬夫深知人民民眾的苦難,他宣布解放農奴,取消人丁稅。給農民分土地和森林等。因此,起義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很快席捲了廣大地區:包括奧倫堡邊區,烏拉爾、烏拉爾山區、西西伯利亞、伏爾加河中下游地區等,踴躍參戰的起義者達10萬人,直接威脅到了莫斯科。但由於戰略戰術上的失誤,加上沙皇的重兵鎮壓,普加喬夫所領導的農民戰爭以失敗告終,普加喬夫也於1775年被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處死。

普加喬夫普加喬夫

起義背景

18世紀中期,俄國出現了一個女沙皇——葉卡傑琳娜二世。這是個陰險、狠毒、殘暴的女人,她原來是彼得三世的皇后,因為彼得三世出賣國家利益,以及在國際關係的幼稚表現而被殺死後被大貴族們推舉為沙皇。

彼得三世莫名其妙地死了,民間傳出有關他的種種猜測。1773年9月,在頓河和烏拉爾河一帶,人們議論紛紛,都傳說彼得三世沒有死,就隱藏在哥薩克中間。

葉卡傑琳娜統治時期,採取了許多維護大貴族和大地主利益的政策,殘酷剝削和壓榨廣大人民。那時候,地位最卑下,遭遇最悲慘的是農奴,他們是地主的私有財產,沒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以任意侮辱打罵農奴,也可以把他們當牲口一樣任意買賣。稍不如意,就把農奴流放西伯利亞或者罰做苦役。人們忍無可忍都想起來反抗沙皇,只是沒人領頭。這個領頭人終於出現了,他叫葉梅連·普加喬夫。其實,人們傳說中的彼得三世就是普加喬夫,真的彼得三世早在1762年就被殺了。普加喬夫冒稱彼得三世只是便於發動農民起義而已,但在當時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起義進程

1773年9月17日,普加喬夫率領由80多名哥薩克組成的小隊伍去攻打雅伊克城堡,揭開了揭義的序幕。他們首戰告捷,接著便向奧倫堡進軍。奧倫堡是當時俄國在東南地區的一個軍事重鎮。奧倫堡城池堅固,有重兵把守,還有70門大炮,易守難攻。10月7日,普加喬夫率起義軍進攻奧倫堡,因兵力懸殊,沒有成功。於是他決定採用圍城打援的戰略,長期圍困奧倫堡。在此期間,普加喬夫成立了軍事委員會,加強部隊建設。

同時,普加喬夫展開了大量的宣傳鼓動工作,到處傳布檄文,聲稱要給哥薩克“河川、土地、草原、薪餉、武器和糧食”;給巴什基爾人、哈薩克人、卡爾梅克人和韃靼人“土地、水源、草場、森林、自由和糧食”。號召各族人民起義推翻葉卡傑琳娜二世。哥薩克的農民、工人和各族人民紛紛投奔起義隊伍。起義軍很快發展到3萬多人,葉卡傑琳娜二世驚惶失措,急忙調動三路大軍,增援奧倫堡。

第一路大軍

主力有2萬多人,由卡爾將軍率領。他根本沒把普加喬夫放在眼裡,認為起義軍不過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自己一定馬到成功。

普加喬夫起義作戰地圖普加喬夫起義作戰地圖

卡爾帶著隊伍漫不經心地向奧倫堡開來,心裡想,這次打了勝仗一定會得到皇上重賞。他正在做美夢呢,突然一陣炮響,幾顆炮彈正落在他的隊伍中間,他自己猛然一驚,險些從馬背上跌了下來,原來他中了普加喬夫的埋伏。卡爾剛下令還擊,起義軍的騎兵已經發起猛攻,揮舞著雪亮的馬刀,像一陣旋風颳了過來。官兵倉惶應戰,哪還招架得住,不會兒就四散潰逃,卡爾早就扔下隊伍自己先跑了。

第二路援軍

緊隨而來。普加喬夫帶兵埋伏在一個山頭上,山下是一條河。官兵在本爾內舍夫上校率領下來到河邊,這正是1773年11月份,河上結著薄冰,寒風刺骨。本爾內舍夫向四處觀察了一會兒,只見周圍靜悄悄的,心中祈禱千萬別遇上普加喬夫的埋伏。他下令隊伍立即過河。官兵剛到河中間,突然一陣炮響,起義軍從河邊的山頭上沖了下來,吶喊聲驚天動地,陷入包圍的官兵還沒來得及抵抗就當了俘虜。本爾內舍夫見勢不妙,急忙化裝成馬車夫想逃走,結果被起義軍抓住,當場處死。

第三路援軍

聽見兩路人馬潰敗的訊息,不敢大意,繞路衝到奧倫堡城下,被守城的官兵接了進去。

1774年春天,葉卡傑琳娜二世再次派大軍增援奧倫堡,1774年3月22日,雙方在謝季塔瓦展開激戰,起義軍遭到失敗。4月1日,起義軍在薩馬拉激戰中再次受挫,只好從奧倫堡撤退,向巴什基爾地區轉移。在撤向巴什基爾地區的路途中,許多工人、農民和巴什基爾人加入了起義隊伍。

1774年7月12日,普加喬夫把起義分成四個縱隊,向俄國南方另一軍事重鎮喀山發動猛攻。經過激烈戰鬥,起義軍攻破喀山城,政府軍倉惶逃走。兩天后,官兵立即反掉過來,起義軍只得棄城而走。在喀山戰鬥中,起義軍陣亡和被俘約8000人,使新補充的隊伍幾乎全部喪失了。普加喬夫從喀山撤退,西渡伏爾加河,向頓河挺進,打算發動頓河地區的哥薩克,去攻打察里津,然後進攻莫斯科。在西進途中,沿途又有無數民眾參加起義,起義很快席捲了諾夫哥羅德省和沃龍涅什省。這些西方的幾千名貴族倉惶逃往莫斯科。葉卡傑琳娜二世驚恐萬狀,急忙從土耳其戰場上調回蘇沃洛夫的部隊去追擊普加喬夫。當普加喬夫的起義軍剛剛逼近察里津,剛準備攻城,蘇沃洛夫的部隊就尾隨而來。

起義失敗

1774年8月25日凌晨,雙方在薩爾尼科夫展開決戰,起義軍被擊潰。普加喬夫帶領200多名殘部,東渡伏爾加河,逃往草原深處。隊伍不斷縮小,最後剩下不到50人了。

1774年9月4日,起義軍軍事委員會成員特沃洛戈夫,炮兵長官丘馬科夫等叛徒,把普加喬夫捆綁起來,交給了雅伊克鎮的沙皇政府當局。

1775年1月10日,普加喬夫在莫斯科被沙皇殺害。俄國歷史是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被鎮壓下去了。

歷史影響

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戰爭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動搖了農奴制的國家基礎,加速了俄國封建農奴制的崩潰,在俄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普加喬夫也因此被載入史冊,永遠受到俄羅斯人民的尊敬。

其他同名相關人物

維克多爾·普加喬夫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的副總設計師、俄羅斯功勳試飛員、俄羅斯英雄。現50歲,已從事飛行30多年,其中的20年是從事試飛員工作,共飛行3700小時。1992年,普加喬夫來中國工作數月,為我國的航空事業作出了貢獻,與我國飛行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高超的飛行技術,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完美的人格,使普加喬夫充滿魅力。

他在航空歷史上最著名的成就就是發明了以他命名的戰機機動動作——“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眼鏡蛇機動

眼鏡蛇機動是著名的過失速機動動作,是由前蘇聯的Su-27戰鬥機首先試飛成功的。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前蘇聯著名試飛員普加喬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鏡蛇機動,震驚全場,因此這一機動動作又被稱為“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機動過程中飛行員快速向後拉桿使機頭上仰至110度~120度之間,形成短暫的機尾在前,機頭在後的平飛狀態,然後推桿壓機頭,再恢復到原來水平狀態。機動時飛機進入的速度約為425公里/小時,飛機以超過110公里/小時的速率減速,然後減速到148公里/小時,這個動作僅使飛機承受3.5~4g的過載,在整個機動過程中,飛機的飛行高度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