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博物館

晉商博物館

晉商博物館目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館藏最為豐富的晉商專題博物館。現有藏品40000餘件,涵蓋賬冊、信函、文稿、票證、印章、鈔版、票版、廣告、包裝、牌匾、貨幣、衡器、量具、算具、交通運輸工具、神佛禮器、日用器具等眾多門類。這些藏品傾注了多位資深收藏家近30年的心血與財力,幾乎囊括了現存可移動晉商遺物中的絕大部分珍品。

太原晉商博物館

太原晉商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個立體展示晉商文化的大型博物館。位於迎澤公園東南側,總占地面積7850平方米。博物館主展區坐西朝東,依次為牌樓、山門、一進院、二進院,二進院內建有戲台、碑亭、石牌樓、獻殿及大殿等建築物。博物館建設的最大亮點在於吸取了全國各地晉商會館傳統建築的精華,同時採用了具有山西特色的磚雕、石雕、木雕等工藝,成為富有獨特人文內涵、商業文化和建築藝術魅力的精品會館建築。
太原晉商博物館集收藏、展覽、議事、接待、外聯等多項功能於一體。展示內容以晉商歷史以及晉商創造的商業文化為主,是我國第一個立體展示晉商文化的大型博物館。目前,博物館的文物及展品總計300多組、約500餘件,展出形式輔以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讓參觀者能更好地感受晉商文化,感悟晉商精神。

北京晉商博物館

北京通惠河畔曾是繁忙的漕運碼頭,曾幾何時,商賈雲集,店鋪林立。這裡當年也活躍著著名的“晉商”,這些勤勉精明的山西商人和猶太商人、波斯商人並稱“世界三大商人”。
時光流轉500年,如今的通惠河畔漕運碼頭舊址上,建起了一個巨大的中式院落,成了“北京晉商博物館”所在地。這個博物館是山西商人趙遠長家族歷時6年、耗資4億多元建成的,他們的夢想是修復輝煌的晉商文化。
復原晉式金融
走進北京晉商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票號浮雕。票號是晉商的偉大發明,此後的百年間,晉商以票號為樞機,主導了中國金融業,直到清末民初。
有一件“鎮館之寶”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一塊祝賀喬全義(字采芹)中舉的牌匾,由白松木淺浮雕刻“青雲得路”四個大字。喬全義即電視劇《喬家大院》主人公喬致庸的叔叔,一代晉商翹楚。
館內藏品約有4萬6000餘件,這些藏品傾注了趙家兩兄弟和博物館館長薛岩近30年的心血與財力。作為晉商博物館投資人的趙家兩兄弟,是山西陽泉市民營企業遠鑫集團董事長趙遠長和總經理趙笑長。這兩個農民企業家是以生產鐵合金起家的,生意做得很成功,他們在北京投資4億多元打造一個晉商博物館的“非商業舉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其實收藏晉商文物幾乎是父輩自覺的舉動,我記憶中很小的時候家裡就擺了很多老的照片、文書、牌匾等,被告知不能亂動。”趙國彥說,他是趙氏企業的第二代,1983年12月出生,目前還在讀研究生。經過長達幾十年的收集整理,現在的北京晉商博物館幾乎囊括了現存可移動晉商遺物中的絕大部分珍品,其中包括賬冊、信函、文稿、票證、印章、鈔版、票版、廣告、包裝、牌匾、貨幣、衡器、量具、算具、交通運輸工具、神佛禮器、日用器具等眾多門類。“說的自負些,目前晉商文物凡是能找到的真品幾乎都在我們這裡。”趙國彥說。博物館裡有1800多封晉商的往來信函,傳遞著他們的運營規則、立身之本、倫理、文化等全方位的信息。
晉商歷史數百年,要系統收集談何容易?晉商博物館如何在沒有現成教科書引導下完成整合?館長薛岩解釋說,這是收藏者跳出書齋用實證的辦法另闢蹊徑,他們發現可以按照晉商當初的商業路線圖和家譜中的後人進行蒐集、整理並還原當時的金融商業活動,“比如說一個票號的舊照片,我們可以找到不同時期、不同掌門人的合影,這樣串起來就很有價值,還有賬簿,對應的就會有清單、匯函和圖章。我們根據這樣的思路去找尋。”薛岩說,“一個商號叫德順號,我們收集到它兩塊印錢的版,牛角版和9枚圖章,9枚圖章就像咱們現在企業全套的營業圖章。為了收齊這9枚圖章,我們用了5年的時間,輾轉打聽這些圖章的下落。好不容易打聽到其中有一枚押款章,因為收藏的原因,已經流落到了香港,我們又馬上趕往香港。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這位收藏家,可是起初人家死活不賣。我們費盡口舌,苦口婆心做工作,最終人家被我們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打動,在沒有加價的情況下,以市場價3萬元將這枚押款章轉讓給了我們。”
打造晉商文化產業鏈
上世紀80年代是收藏市場的藍海,“市場上的古玩玉器十有八九為真品”,現在的很多私人博物館館主均是那個時候打下了基礎,包括著名的馬未都。
在這種情況下,能耐住寂寞去收藏一些零散的照片、書信,並不惜代價和成本地去系統整理、研究的人並不多。是什麼讓晉商博物館的收藏者們這么執著地堅持下來呢?趙國彥說,有時候看老晉商照片和書信,很多是家信,看著看著就會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走進百年前晉商們的生活中去,被那種氛圍和情感深深打動。博物館裡收有一份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太谷縣永義長當鋪在瀋陽的分店給總店的一封信函和幾份清單,信中提到,在掌柜和東家因戰亂失去聯繫的3年中,分店仍能兢兢業業地料理號事。“這要是放到現代社會,不說3年,就是集團公司總部3個月不聯繫分公司,就可能出現問題。”趙國彥感慨。
“以德養身,以誠養心,以義制利”,是晉商精神的精髓和魅力所在。通過收藏研究晉商文物,讓晉商博物館的收藏者們徹底顛覆了市井所言“無奸不商”的觀點。“以義為利”,是山西商人經商的至上法則,然德能兼備,才是不敗的根本。
雖然為了修復晉商文化可以不惜成本,但勤勉精明的現代晉商是不會把辛苦蒐集的數萬件文物當做僅供展覽的“擺設”的。隨著對晉商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有關打造晉商文化產業鏈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
趙國彥說,我們確定博物館要走社會化道路,把晉商博物館品牌做起來,形成一個文化產業的平台,打造一條包括影視、出版、商務在內的晉商文化產業鏈。再將經營收入投入博物館建設當中,吸引一些收藏理念與之相吻合的其他收藏者在這裡建博物館,形成集群,目前已經有佛像博物館入駐。
“關於博物館的商業模式,我們在建館之前就基本上確定了。我們花了大概一年時間,研究了國內外比較優秀的、經營得比較好的、商業價值比較高的像美國大都會這樣的博物館。除了商業模式外,我們也引入了一些國際慣例,比如說國外博物館一個重要的來源是捐贈,我們現在也在組建基金會,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下面列了一個晉商專項基金,用基金的方式把博物館永遠留在社會。”趙國彥透露,目前正與執導《鐵道游擊隊》的王新民合作,以第一大股東的身份現金投資1600萬元,拍攝以旅蒙山西商人為素材的長篇連續劇《大盛魁》,整個電視劇的篇幅長達120集,分上中下三部,“相當於一部晉商通史,除了現金,我們還利用博物館提供了很多晉商文物和資料的支持。”

榆次晉商博物館

榆次晉商博物館位於榆次老城東大街南側、桑芸故居東邊的這所四合院子,清光緒十年(1884年)是會政公局的公廨,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以後榆次商會在這裡辦公,山西省的著名工會——晉華工會也在這個院子裡成立,解放後“工商聯”在這裡辦公,現在是“中國民間藝術博物館”的晉商博物館。
晉商或稱西商,即通常所說的山陝商人,包括了山西商人及其鄰省的陝西商人,但主要是山西商人,到清代其中又以祁、太、平、榆、介的商人為主。
晉商悠久的歷史可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但晉商真正興盛起來成為國內一支著名的地方商幫,則開始於明代,興盛於清代。晉商在鼎盛時期,無論從她的陣容還是財力方面講都是中國十大商幫(山西商幫、徽州商幫、陝西商幫、山東商幫、廣東商幫、福建商幫、洞庭商幫、江右商幫、龍游商幫)之首。山西,一個地脊民貧自然條件比較差的內陸省份,創造“海內最富”的奇蹟。在長達500年的光輝商業史,誠信儒雅的商業巨子們,鑄就了無數令人震撼的輝煌業績,其匯通天下的票號,雄視亞 歐的國際貿易和以義制利的商業精神,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商業文化,這些創舉實難讓人相信,你想知道其中之原因,請走進晉商博物館,走進晉商博物館。
“晉商博物館”陳列內容共分:輸運九邊、行商四海、匯通天下、衰傾動國、晉商遺物五大部分。全方位反映晉商從明代掘起到清末衰落的歷史過程。揭示晉商經濟活動的超前理念,先進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上的缺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