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三部曲

時代三部曲

《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是王小波作品的精華。三部曲包括了王小波生前出版的所有小說,花城出版社的這套叢書成為許多讀者閱讀王小波的珍貴回憶。《時代三部曲》代表著王小波對文學的關懷和理解,代表了他渴求達到的藝術水準。作者在這部長篇中,藉助才子佳人、夜半私奔、千里尋情、開創偉業等風華絕代的唐朝秘傳故事,將今伯愛情與唐人傳奇相拼貼,使唐人傳奇現代化,在其中貫注現代情趣,並通過對似水流年的追述,讓歷史藝術相融合,最終確立了對生命終極價值的體認,引出了一種由敘事者隨心所欲地穿行於古今中外的對話體敘述方式。

基本內容

《黃金時代》

《時代三部曲》之一《時代三部曲》之一

是《時代三部曲》之一。 這是以文革時期為背景的系列作品構成的長篇。發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中國民族的災難年代。那時,知識分子群體無能為力

而極“左”政治泛濫橫行。作為倍受歧視的知識分子,往往喪失了自我意志和個人尊嚴。在這組系列作品裡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處於恐怖和荒謬的環境,遭到各種不公正待遇,但他卻擺脫了傳統文化人的悲憤心態,創造出一種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證明自己無辜,便傾向於證明自己不無辜。於是他以性愛作為對抗外部世界的最後據點,將性愛表現得既放浪形骸又純潔。

《時代三部曲》之二《時代三部曲》之二

《白銀時代》

是《時代三部曲》之二。主人公生活的未來世界不僅不比現在更好,反而變本加厲地發展了現代生活中的荒謬。知識分子作為個體的人,被拋入日益滑稽的境地里。作者用兩套敘述,在一套敘述中,他描寫蹲派出所、挨鞭刑的畫家、小說家,以及他們不同尋常的愛情;另一套敘述,則描寫他自己作為未來的史學家,因為處世要遵循治史原則而犯下種種“錯誤”,最後他回到原來的生活、身分,成了沒有任何欲望的“正常人”。這兩套敘述時時交叉、重合。在所謂的寫實與虛構的衝突里,作者創造出任由它穿插、反諷、調侃和遊戲性分析的情境來。

《時代三部曲》之三《時代三部曲》之三

《青銅時代》

是“時代三部曲”之三。這是以中國古代唐朝為背景的三部作品構成的長篇。這組作品的主人公,是古代的知識分子和傳奇人物。他們作為一群追求個性、熱愛自由、想按自己的價值觀念精神信條生活的人,充滿了強烈的創造欲望和人道需求,但被當時的權力鬥爭控制和扭曲了心態與行狀、竟將智慧和愛情演變為滑稽鬧劇。作者在這部長篇中,藉助才子佳人、夜半私奔、千里尋情、開創偉業等風華絕代的唐朝秘傳故事,將今伯愛情與唐人傳奇相拼貼,使唐人傳奇現代化,在其中貫注現代情趣,並通過對似水流年的追述,讓歷史藝術相融合,最終確立了對生命終極價值的體認,引出了一種由敘事者隨心所欲地穿行於古今中外的對話體敘述方式。

編輯推薦

王小波是唯一一位兩次榮獲台灣聯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第十三屆和第十六屆)的中國大陸作家。他唯一的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榮膺1997年坎城國際電影節入圍作品,使王小波成為在國際電影節為中國拿到最佳編劇獎的第一人。《時代三部曲》是由《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三部篇小說構成。在《時代三部曲》中,作者以喜劇精神和幽默口吻述說人類生存狀況中的荒謬故事。三部小說從容地跨越各種年代,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命運。作者唾棄中國現當代文學那種軟弱、感傷和媚俗的虛飾風氣,以其尖銳的批判,深刻的思考和豐富的想像,對人世間的苦難和荒謬進行最徹底的反諷,隨心所欲地穿行於今中外的對話體敘述,變換多種視角,在虛擬時空中自由發揮。他以智慧、創造、愛情這些生命的永恆人極權、昏庸、世俗相抗衡。王小波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用汪洋恣肆的手法描寫男歡女愛,言說愛情的驚人美麗和勢不可擋的力量,展示出超拔卓絕的價值境界。作品通過描寫權力對創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壓制和扭曲,深刻地揭示了歷史的荒誕性,寄寓了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索而悲憫。

作者簡介

王小波(1952-1997),著名作家,生前鮮為人知,死後聲名廣播。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後,他的作品幾為全部出版。評論、紀念文章大量湧現,出現了“王小波熱”的文化現象。出版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我的精神家園》、《沉默的大多數》、《黑鐵時代》、《地久天長》;紀念、評論集有:《浪漫騎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畫傳》。一個嚴肅作家在死後兩年時間裡,如此地被人們閱讀、關注、討論,應該說是十分罕見的,其中所蘊涵的文化意義是非常豐富的,而它所透露出來的一個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為許許多多的人們深深地喜愛著。

他是唯一一位兩次榮獲世界華語文學界的重要獎項——台灣聯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第13周和第16屆)的祖國大陸作家。他經歷、學歷複雜,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工科大學生,後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學位,再學計算機,在統計系當助教,回國後在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任教。他的作品在海外有相當大的影響,被海內外行家譽為“大器晚成”的、真正的“文壇外高手”。

社會評價

1997年5月13日,在萬壽寺現代文學館召開“王小波《時代三部曲》研討會”的時候,到會人員多數隻看過《黃金時代》,對《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是陌生的。這是因為,王小波在世時,他的小說只發表了三分之一。當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時代三部曲》囊括了王小波已經完成的全部小說。所以艾曉明說,《時代三部曲》的出版,成為王小波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事情。可惜,他沒能等到這一天!

李銀河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家

在人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騎士,一位行吟詩人,一位自由思想家。

小波這個人非常的浪漫。認識他之初,他就愛自稱為“愁容騎士”,這是堂吉訶德的別號。小波生性相當抑鬱,抑鬱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生存方式;而同時,他又非常非常的浪漫。

1977年初與他相識的。在見到他這個人之前,先從朋友那裡看到了他手寫的小說。小說寫在一個很大的本子上。那時他的文筆還很稚嫩,但是一種掩不住的才氣已經跳動在字裡行間。當時一讀之下,就有一種心弦被撥動的感覺,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緣分吧。

艾曉明世紀之交的文學心靈

《時代三部曲》代表著王小波對文學的關懷和理解,代表了他渴求達到的藝術水準。與歷來已有的作品相比,王小波的作品是不同的一種。他無視禁忌的頑童心,他的幽默反諷才能和想像奇趣,遠遠超出這個時代的某種文學理解力。由於作品本身的這些特質,王小波生前經歷了出書的重重困難。

看著小波這些在糙紙上流傳的文字終於成書,醒目地陳列在大台上,人們不禁想到,那些將來要長大的孩子,可會成為這些書的讀者嗎?

人們無法預料未來的情形,也不能肯定,在下一個世紀的倒數第三年,會有文學系的新生,走在圖書館書架高聳的長廊;他在20世紀的中國文學著一片黑壓壓的書架前逡巡,他說:將要找一本書,他的作者是王小波。這個想像也許太原始,讀者,可能是坐在電腦前,他在這個目錄下找書,他從光碟里調出了王小波這個名字,後來,他說:有趣!是真的可樂!那個世紀還從來沒有一部作品讓我如此開心啊!

楊長征以小波的方式懷念小波

他以為,懷念一位作家的最好方式,是靜下心來讀他的作品;懷念一位朋友的最好方式,是喝酒時多預備一個酒杯。小波在他的心中,首先是一位兄長,其次才是一位天才作家。因此王小波的死首先是使他失去了一位親人。對此他看得很重。出於這個原因,對王小波其人其作品,他不會有平常心,永遠無法客觀,也無法理會小波生前是把"平常心"看得很重的。

在失去小波的日子裡,他讀著王小波的小說和隨筆,懵懂之中溶進了小波的鏇律。那是全身心的進入,作品帶著人飛翔,又時刻使人感到翅膀的沉重;帶著你賓士,又永遠達不到最終的地方。其間,人們是落不了地,也下不了車的。由此,你說話的方式要與他一樣,你只能成為他的迴響。這使人們確信,世間有魔力這回事。有必要寫"懷念小波"的文章了,當然是以小波的方式懷念小波,首先是以“小波的語言方式”懷念小波,這結果會真讓人大吃一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