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深空九號

星際迷航:深空九號

《星際迷航:深空九號》(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簡稱為ST:DS9或DS9),是一部於1993年正式開播的科幻電視電視劇,一共拍攝了7季,並於1999年正式結束。

簡介

深空九號標題深空九號標題
《星際迷航:深空九號》(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簡稱為ST:DS9或DS9),是一部於1993年正式開播的科幻電視電視劇,一共拍攝了7季,並於1999年正式結束。應布蘭登·塔奇科夫的請求,賴克·伯曼和麥可·皮勒創作了這部以吉恩·羅登伯里的《星際迷航》虛構宇宙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集,並由派拉蒙影業出品。主要的作者除了伯曼與皮勒外,還包括電視劇運作人艾拉·史蒂文·貝爾、羅伯特·休伊特·沃爾夫、羅納德·道爾·穆爾、彼得·艾倫·菲爾茲、喬·梅諾斯基、勒內·埃切瓦里亞、理察·曼寧,以及漢斯·拜姆勒。

背景

深空九號深空九號
《深空九號》的構想萌發於1991年,就在吉恩·羅登伯里逝世之前不久。《深空九號》的故事發生在一座太空站深空九號上(前卡達西人採礦站“Terok Nor”),由星際聯邦和貝久政府共同管理,而貝久星不久前才剛從卡達西人的殖民統治中解放。根據作者之一的伯曼介紹,他和皮勒本來構想的是以一個殖民地行星為故事背景,但是他們認為一個太空站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並節省更多用於外景和星球表面上拍攝的資金;與此同時,他們也十分不希望這個新電視劇是發生在星艦上的,因為當時《下一代》仍然在播放中。用伯曼的話說,就是“同時有兩部電視劇——兩組角色——都在朝著前人所未至的宇宙洪荒進軍,看起來真有些荒謬可笑。”
在《深空九號》的首集中,太空站就從貝久星的軌道上移動到了不遠處發現的貝久蟲洞附近。這個蟲洞通往了遙遠、未知的第三象限,隨之不久,深空九號就成為了新的星際貿易、探索中心,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並且最終成為了戰爭的前線。
《深空九號》同其他《星際迷航》系列的不同之處,在於其連續幾集甚至一個季度的劇情。而其以前的《星際迷航》電視劇,常常是在每一集結束後儘量減小甚至消除它的影響,使其他各集可以脫離這一集的劇情獨自製播。但是《深空九號》則不相同,它某一集的劇情通常與上一集相銜接的。有時候一個故事情節甚至會連續上許多集,並環環相扣。這個現象在在整部電視劇後期尤為明顯,這使得整部電視劇看起來似乎是刻意地被做得像連續劇。這種方式加強了整個劇情的表現力,讓角色和劇情都得以充分發展。
深空九號成員在挑戰號上的合影深空九號成員在挑戰號上的合影
主要角色內部的人性衝突(例如道德和紀律,自我和集體的選擇)在羅登伯里監製的兩部星際迷航電視劇——
角色《星際迷航:初代》與《星際迷航:下一代》中都是極力避免的,但是在《深空九號》中卻成為了劇情的主要組成部分。這是由《下一代》的編劇們建議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也參與了《深空九號》的編劇),他們認為那樣的設定限制了他們寫一些精彩故事的能力。用皮勒的話說,“來自不同地域的人們——無論是多么的可敬與高貴——很自然的會有一些衝突”。主要角色
演員 軍銜 種族 角色 職務
埃弗里·布魯克斯 中校 上校 人類 班傑明·西斯科 深空九號指揮官聯邦星艦挑戰號艦長
納娜·維希特 少校 中校 貝久人 琦拉·尼麗斯 貝久駐深空九號聯絡官兼大副聯邦星艦挑戰號大副
勒內·奧貝若努瓦斯 變形人 奧多 深空九號安全官聯邦星艦挑戰號安全官
亞歷山大·希迪希
(希迪希·法迪勒)
中尉/上尉 人類
(經基因改造)
朱利安·巴希爾 深空九號總醫官聯邦星艦挑戰號總醫官
特里·法雷爾 上尉/少校 楚爾人 喬琪亞·戴克斯 深空九號科學官(一到六季)聯邦星艦挑戰號科學官
妮科爾·德伯爾 少尉/中尉 楚爾人 愛茨麗·戴克斯 深空九號顧問(第七季)聯邦星艦挑戰號顧問
麥可·多恩 少校 克林貢人 沃爾夫·莫爾 深空九號戰略官(四到七季)聯邦星艦挑戰號戰略官
科爾姆·米尼 士官長 人類 邁爾斯·奧布賴恩 深空九號運作長聯邦星艦挑戰號輪機長
奇羅克·洛夫頓 平民 人類 傑克·西斯科 班傑明之子記者
阿明·夏默曼 平民 佛瑞吉 夸克 酒保
次要角色
演員 軍銜 種族 角色 職業
阿隆·艾森伯格 軍校學員 少尉 少校 弗瑞吉人 諾格 聯邦星艦無畏號輪機長聯邦星艦挑戰號舵手
安德魯·魯濱遜 平民 卡達西人 加拉克 裁縫前黑曜石間諜
馬克·阿萊莫 上校 卡達西人 杜卡特 卡達西艦隊指揮官

評價

讚揚

《深空九號》在評論家眼中有很好的口碑,《電視指南》曾說《深空九號》是“演員,劇本,製作以及整體而言都是最好”的《星際迷航》系列。儘管《深空九號》是在《下一代》仍在制播時推出的新系列《星際迷航》電視劇,但是《深空九號》憑藉著自己的實力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成功。根據在線上新聞在1999年4月7日的新聞稿所說,《深空九號》是美國全國電視指數中18-49與25-54成人組的冠軍影視電視劇。《深空九號》制播時它的角色曾經在《電視指南》的封面上出現達10次之多,一些“特刊”版甚至有一套四組的封面。
除此之外,這部電視劇還獲得了很多的獎項。它制播的每一年都入圍了艾美獎的提名,包括化妝攝影美術導演特效髮型音樂服裝。獲得過兩次化妝獎,一次主題曲音樂獎(丹尼斯·麥卡錫製作的片頭曲)。還曾在雨果獎上被提名兩次最佳戲劇獎,儘管最後競爭對手《巴比倫五號》贏得了大獎。

批評

只有在近期《深空九號》的支持者們指出,吉恩·羅登伯里在世時已經有了《深空九號》的構想,但是當他死後才真正被制播,這直接導致爭論的焦點被放在了他是否認可這個構想。還有就是很多傳統《星際迷航》愛好者們不滿於《深空九號》過於黑暗的主題,甚至有人認為《深空九號》暗示星際聯邦理想化的社會環境只是一種人為的假象,目的只是以共產和極權主義統治整個銀河系。儘管製作人艾拉·史蒂文·貝爾承認,有一些愛好者認為《深空九號》“離那個天堂般的未來走的有點遠”,但他辯解稱《深空九號》當時還在不斷地提高中,並且他相信羅登伯里也會理解他們這么做的動機的。作為一個“超前的思考者”,他對這個結果感到很滿意。
同時,麥可·皮勒也對貝爾的貢獻作了相當高的評價,他說這部電視劇彌補了《星際迷航》最大的缺陷,即過去的電視劇中演員和人物都是在“表演一個已知結果的故事”。
因為《深空九號》的開播僅僅早於《巴比倫五號》幾個星期,於是爭吵就伴隨著兩個電視劇的相似性開始了,《巴比倫五號》的作者約瑟夫·邁克爾·斯特拉日恩斯基甚至聲稱派拉蒙影業早在1989年就獲知了他關於一個新電視劇的構想。
作為《星際迷航:下一代》的衍生電視劇,《深空九號》在其母電視劇尚在連載時開播,因此這兩部電視劇互相

聯邦星艦挑戰號聯邦星艦挑戰號
都有很多的涉及。除此之外,兩位《星際迷航:下一代》中的角色,邁爾斯·奧布萊恩和沃爾夫也是《深空九號》的主要角色。
然而,不同於過去的《星際迷航》電視劇,《深空九號》打破了許多羅登伯里的設定,譬如突破了主要角色間不能發生個人衝突的禁忌。而且,不同於其他的《星際迷航》節目,《深空九號》是唯一一部以太空站為背景的《星際迷航》電視劇,這樣使得每集劇情可以連續發展,而固定的角色也可以重複出現。同時,這部電視劇因為其對角色性格的出色塑造和其新穎的風格飽受關注。總體來說,這部電視劇以黑色調為主,只有很少的關於空間探索的內容,在後幾季將大部分視角放在了對戰爭的探討上。
儘管開始時《深空九號》的收視率還很固定,但它卻無法取得像《下一代》那樣的成功。隨著收視率在後面幾季的下滑,《深空九號》面臨著更多的質疑聲。但是支持者也給出了很多理由,例如越來越多類似電視劇的播放(如《巴比倫五號》(Babylon 5),擁有類似的設定和故事情節),從《深空九號》中搶走了一部分觀眾,但《深空九號》首輪播出時仍然獲得了相對很高的收視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