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貢鄉

易貢鄉隸屬於西藏林芝波密縣,位於縣境西北部,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人口0.1萬。轄仲白、貢扎、根尼、瑪吉通、沙瑪、拉嘎、九思崗、加拉(通麥)8個村委會。以半農半牧鄉,種植小麥、青稞、油菜,牧養黃牛、羊、馬等。境內有西藏自治區唯一的茶場——易貢茶場。

基本信息

簡介

易貢鄉在西藏自治區內位置易貢鄉在西藏自治區內位置

波密縣轄鄉。1989年設易貢鄉。位於縣境西北部,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人口0.1萬。轄仲白、貢扎、根尼、瑪吉通、沙瑪、拉嘎、九思崗、加拉(通麥)8個村委會。以半農半牧鄉,種植小麥、青稞、油菜,牧養黃牛、羊、馬等。境內有西藏自治區唯一的茶場——易貢茶場。

行政區劃

波密縣波密縣

波密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1959年成立波密縣委。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北麓。為沖積平原。最高峰明朴不登山,海拔6118米。縣城所在地扎木鎮,海拔2700米。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溫8.5℃,1月均溫-0.2℃,7月均溫16.5℃,年降水量900毫米。農作物主要產小麥、青稞、油菜等,是西藏商品糧基地縣之一。

全縣轄3個鎮、8個鄉:扎木鎮、傾多鎮、松宗鎮古鄉許木鄉、八蓋鄉、玉仁鄉、多吉鄉、康玉鄉、玉普鄉、易貢鄉。共有89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紮木鎮。

地理

易貢鄉位於易貢藏布流域,以“國家地質公園”聞名區內外。中國三大冰川之一的卡欽冰川,也是中國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就位於波密縣易貢鄉,兩個主峰高度分別為海拔5990米和5964米,面積約為90平方公里。

經濟

林芝地區波密縣易貢鄉狠抓特色農業不放鬆,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全鄉第一產業穩步健康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全鄉經濟總收入達1571.3萬元,其中一產收入為856.3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4996元。

基礎建設

投資4萬元的波密縣易貢鄉巴玉溝人畜飲水工程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實現了戶戶通水。波密縣易貢鄉巴玉溝人畜飲水工程是有波密縣民宗局投資修建的。其中兩座水池共12立方米,地下主管長60多米、分管長200多米,設定10個水龍頭。

特色產業

易貢鄉易貢鄉

易貢油菜已經成為波密縣易貢鄉特色產業的一個亮點,2007年冬播油菜種植面積達2100多畝,實現銷售收入140多萬元。經過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大力推進,易貢鄉基本形成了以種植油菜辣椒為主的“一鄉兩品”和“公司+基地+農戶”運行模式。隨著收入的增加,農牧民民眾的思想也進一步被打開了,一改過去不管收成、收入只種青稞、小麥的做法,轉而以市場為導向,著力拓寬增收渠道,普遍形成了一種“市場需要什麼,什麼作物能賺錢,我就種植什麼”的思想意識。今年種植2500畝,種植面積比上年略有提高。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108
男 588
女 520
家庭戶戶數 245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65
家庭戶男 545
家庭戶女 520
0-14歲(總) 354
0-14歲男 169
0-14歲女 185
15-64歲(總) 674
15-64歲男 381
15-64歲女 293
65歲及以上(總) 80
65歲及以上男 38
65歲及以上女 4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11

教育

易貢鄉各學校
易貢鄉加拉教學點
易貢鄉根呢教學點
波密縣易貢鄉中心國小

旅遊景點

易貢鄉易貢鄉
易貢茶園生態旅遊區包括通麥、易貢、八蓋三鄉,主要景觀有茶園、鐵山、易貢湖、寺廟、“十勇士紀念碑”等。該區茶園廣闊茂盛,森林茂密、環境清幽、空氣新鮮、景色怡人,天然動植物資源保護良好,是生態旅遊和避暑、休閒及越冬的理想之地。該區以易貢湖為依託,重點突出文化和綠色文化,開發茶葉系列品種,使旅遊者獲得西藏茶葉的相關知識,了解西藏茶文化內涵。

波密縣西部易貢藏布江上。1900年因特大土石流壅塞易貢藏布江而成的湖泊。湖長16公里,寬1公里。海拔2150米。湖西北為終年積雪的古青唐古拉山。西南側白村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櫟樹四季常青,近映湖水,遠村雪山,飛泉瀑布,是遊覽、休養勝地。

易貢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西藏自治區波密縣與林芝縣交界處,主體位於波密縣易貢鄉。總體呈寬頻狀展布,長軸方向呈北西—南東向。總面積為2160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地質遺蹟為特色。
主要地質遺蹟有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區、易貢巨型滑坡區、易貢堰塞湖區、易貢藏布—帕隆藏布斷裂帶與反向河區、茶場與鐵山旅遊區、冰川地質遺蹟區、現代冰川區、峽谷地貌區與次生崩塌滑坡區。

治理工程

102滑坡102滑坡

102滑坡位於波密縣易貢鄉境內,因鄰近102道班而得名。102滑坡的形成歷史較長,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修築川藏公路時,滑坡已有成災先兆。1986年本區降雨特別豐富,引起整個斜坡的蠕滑變形。1991年6月16日,此段公路路基急劇下沉2m,17日又繼續下沉1m,18日路基邊坡局部開始坍塌,至6月20日下午2時左右,整段邊坡失去平衡,突然快速下滑,大量物質滑入河中,滑體前緣直衝帕隆藏布河彼岸,形成北岸高南岸低的堵塞大壩,北岸堵塞高度達50m,南岸高度為10m左右,堵塞大壩平均高20m,河流堵斷40min,堵河回水3.0km。

自1991年滑坡以來,該段經常阻車斷道,1991年為179d,1992年為116d,1993年為101d,1994年為97d,1995年至滑坡治理以前,每年斷道50d以上。每年一到雨季,滑坡表面的坡面土石流、崩塌和滾石不斷發生,造成車毀人亡的事故不斷,自1991年6月~2000年12月期間,發生翻車事故20起,死亡9人。滑坡整治措施從2001年7月開始,至2002年11月完工,目前該滑坡路段實現基本暢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