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北河兩岸

易北河兩岸

《易北河兩岸》是1949年上映的蘇聯電影,由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執導,弗拉德連·達維多夫、Konstantin Nassonov等主演。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易北河兩岸》1953(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

配音人員:馬路張巨光孟瞬尹一青向萬殊劉儒

車軒陳汝斌陳光庭張其昌程晨王利夫

翻譯人員:李景文

1945年5月,美蘇兩大聯盟軍隊在易北河上歷史性會師,標誌著歐洲戰場上對法西斯的戰爭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根據協定,蘇聯軍隊和美國軍隊分別獲得了易北河兩岸的實際控制權,在兩岸實行不同的管理制度。蘇聯管理當局一心為德國人民著想,全力推動經濟建設,美國管理當局置德國人民利益於不顧,陰謀不斷,對害區內的德國人民進行盤剝,對資源進行掠奪,對蘇聯轄區進行破壞,機智的蘇聯管理當局,用有力的行動挫敗了美國的陰謀。

蘇聯電影欣賞與回顧:《易北河兩岸》

蘇聯電影《易北河兩岸》由長影與1953年譯製。影片描寫在二戰將要結束時,蘇軍和美軍在易北河會師後,展開的兩個世界之間的鬥爭。蘇軍在易北河東岸占領區一心一意幫助德國人民重建家園,建立一個新生的屬於人民的德國。而美軍在易北河西岸占領區大肆掠奪德國人民的財富,並培養間諜進行破壞活動。在影片的結尾具有深刻的意義,因違紀而被解職的美軍赫爾上校在易北河的橋樑上和蘇軍庫茲明上校告別,這時,橋樑被拆開,他們表達了共同的心愿:“我們見的時候是盟軍,相處時是鄰居,離別時是朋友,但願我們永遠也成不了敵人”。說明橋樑雖拆開,但友誼和真理是永遠也無法拆開的。

當人民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意識到在戰爭中結成的友誼,並且表示要為它而鬥爭的時候,那就形成了保衛和平的巨大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