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會議是1954年4月至7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一次國際性多邊會。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蘇、美、英、法、中5國外交會議在瑞士日內瓦國聯大廈舉行,會議主要討論如何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關於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1954年7月21日,與會各國簽署了《越南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寮國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高棉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會議最後發表了《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鞏固了中國南方邊陲的安全。

基本信息

簡介

日內瓦會議 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身份和地位參加討論國際問題
日內瓦會議主要是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會議,1954年4月26日─7月21日在日內瓦召開。2009年5月8日─7月21日討論恢複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由中、蘇、美、英、法、越南、高棉(今高棉)、寮國(今寮國)及南越參加。會議在法國承認印度支那各國民族權利的基礎上達成恢複印度支那和平的協定,簽署了印支三國交戰雙方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並發表了《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美國拒絕在最後宣言上籤字,但單獨發表聲明:美國將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協定的實施。

重要意義

中國政府在日內瓦會議上中國政府在日內瓦會議上
新中國初登世界舞台始於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和地位參加討論國際問題。在外交部首批對外開放的外交檔案中,有一份記錄了周恩來當時講話的檔案,他說:“開第一次會時,我心也在跳,面對杜勒斯到底是對他凶些還是緩和些都要考慮。”最終,在歷時三個月的漫長會議中,中國在解決朝鮮問題和恢複印度支那和平這兩個主要議題上,都體現出了大國的作用。美國《商業周刊》的評論稱,美國企圖把中國“無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內瓦會議所粉碎。有些報刊稱:“已有不少人將周恩來喻為印度支那會議的挽救者,他已贏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會議背景

日內瓦會議中國代表團日內瓦會議中國代表團
1954年2月28日,由蘇聯倡議,蘇美英法四國外長在柏林會議上達成協定,定於同年4月舉行日內瓦會議,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除蘇聯、美國、法國英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會議的全過程外,同這兩個問題有關的其他國家也派代表分別參加各有關問題的討論。1954年4月19日,中國政府任命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為出席日內瓦會議代表團首席代表,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為代表。日內瓦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國際問題的一次重要會議。

1954年4月27日─6月15日討論了朝鮮問題,參加國有中國、蘇聯、朝鮮以及美國、韓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菲律賓泰國、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等,但未達成協定。

會議議題

本著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真誠願望,周恩來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和朝鮮的南日外相提出所有外國軍隊都撤出朝鮮,然後舉行朝鮮國民議會的全朝鮮自由選舉的合理主張。但美國代表帶頭拒絕一切建議。

日內瓦會議的另一個議題就是關於恢複印度支那的和平問題。1954年5月8日,恢複印度支那和平的談判開始。與會國家隊中、蘇、美、英、法五大國外,還有越南民主共和國以及被法國占領的南越、寮國和高棉。經過周恩來奔波斡鏇,交戰雙方分別達成了在越南、寮國、高棉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

意義

日內瓦會議是一次成功的會議。這次會議對新中國來說是有特殊的重要意義的。通過這次會議,印度支那的戰火熄滅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這就再一次打亂了美國從朝鮮、台灣、印度支那三條戰線威脅新中國的戰略部署,鞏固了中國南方邊陲的安全。通過這次會議,世界看到了同美國所安理會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國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國外交風格,看到了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看到了在處理國際問題當中新中國的分量

與中國外交

促成印度支那實現和平

日內瓦會議日內瓦會議
1.促使會議就印度支那停止敵對行動的基本原則達成協定日內瓦會議初期,中、蘇、越三國領導人曾就實現印度支那和平達成了一致意見。但奠邊府戰役勝利後,越方代表對南北劃界產生了動搖,並希望將寮國、高棉和越南問題一起解決。但中、蘇兩國最終說服越南代表接受了周恩來提出的《關於在印度支那停止敵對行動》的建議。同時中國代表團在會外與英法代表頻繁接觸,最終中英就印度支那問題達成溝通和諒解。同時在英國的幫助下,中印關係也得到緩和。5月29日,在中國代表團建議的基礎上,會議通過了英國代表團提出的建議,決定法越雙方共同研究停止敵對行動後的軍事部署問題,並儘快向會議提出報告和建議。

2.推動會議在高棉和寮國問題達成協定在印度支那的抗法鬥爭中,他們曾經與越南人民軍隊共同作戰,但從日內瓦會議開始後,越南代表就否認寮國和高棉的政府,並希望在“普選”基礎上,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但這一建議被英、法、美所否決。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對越南和英法兩邊開展了一系列積極的外交活動,最終促成越南做出讓步,同時與英法代表達成初步意向。6月18日會議上,各國代表(美國除外)以周恩來提出的《關於解決寮國和高棉問題的建議》為基礎,集體通過了《關於在寮國和高棉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

3.力促法越雙方達成協定對於軍事集結區的劃界問題,法越雙方都不願意讓步。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一方面抓住機遇,主動與新上台的主和派法國領導人孟戴斯—弗朗斯進行會晤;另一方面積極與蘇、越領導人進行溝通,最終促成7月20日法越雙方就越南軍事分界線和寮國、高棉的停火和政治解決達成協定。次日,舉行了最後一次全體會議,除美國和南越代表外,其他國家均支持法越雙方公布的停戰協定,印度支那和平終於實現。

抓住機遇,發展對外關係

1.推動中英關係發展英國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但由於英國對中國恢復聯合國代表權問題投棄權票,以及隨後在韓戰中出兵參戰並跟隨美國對中國實行禁運,中英停止建交談判。韓戰後,許多西方國家對美國繼續堅持對中國的貿易封鎖和禁運政策產生不滿,尤其是英國。日內瓦會議召開以前,中國政府就決定在會議之外與英國代表進行接觸。會議期間,英方對中方釋放出較為友好的態度,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抓住機遇,與英方進行了頻繁接觸,這種做法對6月17日中英兩國發表聯合公報起了促進作用,聯合公報宣布中國政府派遣代辦駐在倫敦,其地位和任務與英國駐北京代辦的地位和任務相同。隨後在英方盛情邀請下,中國還組織代表團對英國進行了貿易訪問。

2.搭建中美溝通的橋樑日內瓦會議召開前,中美呈對立關係,美國甚至打算聯合英法對印度支那採取直接軍事干涉,但英國拒絕參與,美國的軍事干涉行動才沒有正式展開。雖然從日內瓦會議開始一直到第一階段結束,中美兩國代表團一直處在冷漠和緊張的情緒中,但隨後情況出現了轉機。通過英國代表的牽線和雙方富有誠意的接觸,促成了中美雙方代表就美國在華被押人員和中國僑民和留學生滯留美國等問題進行了4次正式會談,並達成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日內瓦會議是中國通過多邊外交場合推動中美雙邊關係發展的重要嘗試。雖然這次嘗試在改進中美關係的作用上並不明顯,但在中美之間架起了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樑,並為1955年正式開始的中美大使級會談鋪平了道路。

對中國外交的作用和影響

1954年日內瓦會議是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重大國際問題的會議,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國際力量,為會議達成協定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次會議實現了印度支那的和平,確保了中國南部邊境地區的相對穩定,明顯改善了中英關係,架起中美溝通的橋樑。日內瓦會議對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中國與印度支那的關係、中國的對外政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代表團

4月1日,周恩來到莫斯科,就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方針等有關問題,同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和越南領導人胡志明、范文同舉行會議磋商。12日回到北京。19日,中國政府正式任命周恩來為中國出席日內瓦會議代表團的首席代表,副外長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為代表。晚上,周恩來同毛澤東、劉少奇、陳雲、鄧小平商談了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有關問題。這期間,周恩來囑咐在《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中加進一句反映他的基本態度的話:“我們不侵略別人,也堅決反對任何人的侵略行為,我們不威脅別人,也反對任何人的威脅行為;我們不干涉別人內政,也反對別人干涉任何人的內政;我們主張和平,反對戰爭,但我們對任何武裝侵略,決不會置之不理。”4月20日,他率領代表團乘專機從北京經莫斯科,於24日抵達日內瓦。臨出發前,周恩來召集代表團成員全體會議。他指出,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都要遵守代表團的制度和紀律,不得違反。周恩來為開好這次會議而殫精竭慮。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屋內的燈光常常從天黑亮到天明。睡覺起來,不是伏案疾書,就是閱讀思考,同代表團成員商議問題。日內瓦是世界有名的風景區,號稱“世界公園”。出席會議的各國代表團都找機會遊覽觀光。中國代表團里,有人見周恩來工作太緊張,勸他出去散散步,他總是親切地說,多做點工作吧。瑞士的報紙上曾讚揚說,中國的總理與眾不同,休息日也不見他出來遊覽,真正是一心一意為會議。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了在日內瓦召開的關於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國際會議。

朝鮮問題

周恩來日內瓦舌戰十六國周恩來日內瓦舌戰十六國

1954年4月26日,日內瓦會議開幕,首先討論朝鮮問題。會議一開始,朝鮮外務相南日就提出了關於恢復朝鮮統一和組織全朝鮮自由選舉的方案。周恩來外長表示完全支持南日外務相提出的方案。南韓代表卻先後提出:由聯合國監督,按大韓民國的憲法在全朝鮮舉行選舉;在選舉前一個月,中國軍隊全部撤出朝鮮,但聯合國軍隊要在選舉和完成統一後再撤退等建議。很顯然,南韓的方案實質上就是要把大韓民國的法統強加給全朝鮮人民,由南韓併吞北韓。美國代表馬上支持這些建議。

周恩來外長在會上指出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是朝鮮人民在全國選舉中能自由表示意志而不受外力干涉的先決條件;聯合國是韓戰中的交戰一方,不能由交戰一方來監督朝鮮的選舉,但中國同意對選舉進行國際監督。並建議:為了協助全朝鮮委員會根據全朝鮮選舉法在排除外國干涉的自由條件下舉行全朝鮮選舉,成立中立國監督委員會,對全朝鮮選舉進行監督。由於與會各方對如何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存在著原則分歧,到6月15日仍難達成協定,朝鮮、中國、蘇聯再次提出一些有利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建議,以打破僵局,但美國帶頭反對。參加“聯合國軍”的那些國家的代表提出了使會議面臨決裂的《十六國宣言》。周恩來外長仍作了最後一次努力,指出美國要阻撓日內瓦會議就解決朝鮮和平問題達成任何協定。情況雖然如此,與會國仍有義務對和平解決朝鮮問題達成某種協定。周恩來外長對協定案文提出如下建議:“日內瓦與會國家達成協定,它們將繼續努力,以期在建立統一、獨立和民主的朝鮮國家的基礎上達成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協定。關於恢復適當的談判時間和地點問題,將由有關國家另行商定。” 儘管這個聲明為絕大多數與會者所接受,但由於美國代表不表示同意,而未能獲得通過。這樣,日內瓦會議關於朝鮮問題的討論以未通過任何協定而結束。但正如周恩來外長所指出:它使大家了解到美國代表如何阻撓日內瓦會議,並阻止達成即使是最低限度的、最具有和解性的建議

印支問題

日內瓦會議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會議的後期,即從1954年5月8日開始討論印度支那問題,參加者有中、蘇、英、法、美、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共和國(即原南越)、寮國王國和高棉王國。會議主要討論了停戰後一段時期內為越南交戰雙方的武裝力量劃分集結區,寮國和高棉問題如何同越南問題區別對待,停戰的監督和保證,印度支那三國的政治前途等問題。美國企圖延長乃至擴大印度支那戰爭,雖然被迫同意參加會議,但始終沒有放棄其直接插手印度支那戰爭的打算。面對上述情況,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會議討論印度支那問題的過程中,採取了儘可能爭取法國等多數國家、著重反對美國破壞、大力把會議推向前進的做法。

1954年6月中旬,會議因各方分歧停滯不前。中國及時地折衷了有關國家的意見,提出了解決寮國和高棉問題的方案,得到了廣泛的贊同。與會國就如何解決寮國和高棉的停戰問題達成了一些協定,使會議大大前進了一步。中國代表團在解決如何劃分越南交戰雙方的集結問題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周恩來總理會晤法國新總理孟戴斯·弗朗斯,在廣西柳州與胡志明主席交換意見,在莫斯科蘇聯領導人會談,進一步協調了越、中、蘇的看法,打破了在劃分集結問題上的僵局,掃除了會議達成協定的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障礙。2009年7 月21日,會議通過《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實現了印度支那的停戰,結束了法國在這個地區進行多年的殖民戰爭,確認了印支三國的民族權利,是印支三國人民爭取獨立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時,通過日內瓦會議,全世界又一次看到,中國人民為祖國安全、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的事業,為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代表沒有在會議最後宣言上籤字,預示它另有圖謀,這為美國加緊干涉印度支那埋下了伏筆。

中美較量

周恩來參加日內瓦會議周恩來參加日內瓦會議

在第一階段最後一次會上,美國代表糾集“聯合國軍”的國家拋出“十六國宣言”,妄圖在沒有任何協定的情況下結束會議。在這關鍵時刻,周恩來當機立斷,作了即席發言,提出至少應該通過一項決議;決定今後將繼續努力達成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協定。他說“中國代表團帶著協商和和解的精神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議,如果我們今天提出的最後一個建議都被拒絕,我們將不能不表示最大的遺憾。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將對這一事實作出判斷!”他的發言義正詞嚴,合情合理,誠懇樸實而又充滿義憤,很打動人。在他發言過程中,全場一片寂靜。這一英明步驟顯然出乎對方預料,使之陷於被動。比利時代表斯巴克急忙解釋,說什麼“十六國宣言”同周總理的建議精神是一致的。周恩來當即追問:既然一致,為什麼不能十九國呢?斯巴克不得不表示贊成中國代表團的建議。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立即提出無保留地支持比利時代表所附議的中國代表團的建議。這一來,對方陣腳大亂。美國代表聲稱,在請示政府以前不準備發表意見,不參加表決。南韓代表說比利時不能代表十六國,至少不能代表南韓。周恩來最後指出:美國這樣的態度,“使我們大家都了解到美國代表如何阻撓日內瓦會議,並且阻止達成即使是最低限度的、最具有和解性的建議”。事後,莫洛托夫祝賀周恩來的精彩發言便會議取得了大的成就。

美國宣布不參加會議的最後宣言,把自己完全放在了孤立的地位。會後越南胡志明主席發表文告說:“在日內瓦會議上,由於我國代表團的鬥爭,由於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國代表團的幫助,我們取得了一個偉大的勝利,法國政府承認了我國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並且同意了從我們的土地上撤退法國武裝部隊,以及其他。”越南勞動黨中央致電中共中央,對中國方面在“抗戰中以及日內瓦的外交鬥爭中”給予越南方面的“全面的幫助”,表示“誠摯的感謝”。中美大使級會談先是在日內瓦,後是在華沙舉行,延續15年。這是周恩來主持下的新中國外交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種獨創,它使中美兩個大國在互不承認的對立情況下,有一個溝通意見的渠道。所謂“兩國互不承認,卻有會談關係,沒有外交關係,卻又互相派出大使進行長期會談;雙方還可以達成某種協定,即協定聲明,創造了協定上你講你的,我講我的新寫法。這在國際關係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這種創造性在當時起到了表明中國的立場、態度,並與美國進行直接鬥爭和交涉的作用”。日內瓦會議期間,周恩來同英國外交大臣艾登舉行多次談判,達成中英兩國在北京和倫敦互派代辦的建立半外交關係的協定。這也是外交上的一種創舉。

二次會議

1961年日內瓦會議

1961年5月初,世界各地數百名記者湖水般擁向國際名城日內瓦,這裡將要召開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關於寮國問題的擴大的日內瓦會議。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國代表團由陳毅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率領。這是陳毅作為外交部長第一次單獨負責、率團代表中國出席重要國際會議。

5月10日,陳毅一到日內瓦便得知會議延期了。日內瓦會議原訂5月12日開始,各國代表團在這之前陸續到達,唯獨受到美國支持的寮國右派代表文翁——諾薩萬集團的代表團遲到,美國也以未收到國際委員會核實寮國停火的報告為由,拒絕出席會議。各國代表團足足等候了兩天,報告總算送到,證明早在10天前寮國就已實現了有效停火。但美國又橫生枝節,說寮國左派力量代表無權出席會議,文翁——諾薩萬集團也拒絕同愛國陣線黨代表團一起出席會議,反對會議開幕。面對這種情況,陳毅與代表團的同志的商量,決定先給美國代表團來一個下馬威,不能任由美國這樣刁難設障,應予以揭露駁斥,揭穿美國的陰謀,這就須採用代表團發言人舉行記者招待會的形式,但當時會議籌備處準備供各國代表團召開記者招待會使用的新聞中心,要到會議正式開始才能使用。陳毅當機立斷,決定在中國駐日內瓦總領事館召開記者招待會,發表聲明,譴責美方破壞會議的行徑。

中國代表團的聲明義正詞嚴,震動了日內瓦,使美國代表團十分狼狽。美國國務卿、代表團團長臘斯克大為惱火,在中國代表團發言人的記者招待會後不到一小時,就趕忙親自召集一小批美國記者進行辯解,竭力抵賴,但無濟於事。各國記者議論份份,普通認為,中國代表團先發制人,一開始便取得了主動,將美國送上了被告席。陳毅與臘斯克較量第一個回合的結果是:5月16日,左派力量代表出席,日內瓦會議正式開幕

16日下午,陳毅在萊蒙湖畔的國聯大廈,瀟灑大度地和各國代表握手致意,而臘斯克卻為了避免遇見中國代表團,竟由旁門繞入會議廳枯坐等候。陳毅在開幕會議上作了18分鐘的講話,闡明中國政府原則、立場觀點和主張,指出寮國的內部問題必須而且只能由寮國人民自己解決;寮國問題的國際方面則是創造必要的國際條件,使寮國人民真正能夠在不受外來干涉的情況下實現自己解決內部事務的願望。他還指出:“我們希望美國代表能夠認真地同大家一起,尋求和平解決寮國問題的途徑。”陳毅的發言,立場鮮明,雍容大度,給會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許多報紙紛紛發表評論認為,陳毅外長的發言是“積極的”、“得體的”、“和解的”。

臘斯克在第二天發言中打出“中立定義”這張牌,說中立定義“必須超出不結盟的經典的概念”說穿了就是要實現與美國結盟的寮國右派上台當政的“中立”。陳毅毫不客氣,在第二次發言中即引用杜勒斯過去說過的“中立是不道德”的話回敬臘斯克,指出臘斯克的中立定義實質還是干涉侵略,“如果這也叫中立的話,那只能是一種強加於人的不道德的中立。”

臘斯克的“中立定義”銷路不好,連英國、法國也不表贊成。臘斯克又輸了第二個回合。

臘斯克又主張在寮國“發展有效的國際機構”,國際監督機構可以充分往來寮國全國各地,無需取得寮國任何全國性或地方性文武官員的同意;這種國際監督機構可以裁編寮國的軍隊。陳毅尖銳地指出:美國構想的這種國際監督機構,是要把寮國置於國際共反之下,而不是在尊重寮國獨立的基礎上維護寮國的中立。在討論國際監督機構的職權時,必須尊重寮國的獨立和主權。

臘斯克還主張對寮國的經濟技術援助由這一地區的中立國家來管理。陳毅明確指出:首先是寮國行使主權、獨立自主地接受外援的問題,應根據主權和平等的原則由寮國王國政府同有關國家進行雙邊協商,而不應由任何國際機構來管理。

為了保證寮國的中立並為此進行必要的國際監督,蘇聯代表團在和中國代表團一再磋商後提出了《關於寮國中立的宣言》等兩個草案。陳毅在5月24日的會議上說:中國贊成蘇聯的建議,因為它是以1954年日內瓦協定為基礎的,是劃清了寮國問題的國際方面和國內方面的界限的,是符合寮國人民要求和平、獨立和中立的願望的。

然而,會議進展困難重重。從5月末起,由於美國幾次三番在寮國戰場停火問題上無理取鬧,由於寮國左中右三方遲遲未達成協定,會議時開時斷,陷入踏步不前的僵持狀態。

美、英、蘇、法外長都相繼將會議工作交給副手,離日內瓦回國了,只有陳毅仍住在市郊“花山別墅”,積極活動,開展工作。

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同北京保持聯繫。陳毅一到日內瓦,就反覆向大家申述句一名言:“外事工作授權有限”。陳毅常講,外交事務是國家大事,搞得好不好,不是個人得失的問題,而是關係國家的利益和聲譽的大事,甚至是關係世界人民利益的大事。因此外事工作人員必須嚴肅認真,慎之又慎。遇事必須弄明情況,過細分析,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絕不能憑感想,,亂估計,掉以輕心,自作主張。“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在外事工作中是最要不得的。陳毅每天都聽情況匯報,遇有新情況和新問題,就同大家一起研究分析,反覆考慮策略措施,權衡利害得失,然後如實電告中央請示。陳毅熟悉毛澤東周恩來夜間工作的習慣,因此他儘可能在每日上午聽情況,寫報告,以便在台北時間午夜前後送到中央領導人手裡,第二天日內瓦中午之前,便可收到復電。陳毅所籌劃的一切重要行動,都嚴守外交紀律,及時報告請示。但在中央授權的範圍之內,他又很撒得開,能當機立斷,抓住機會,迅速反應,但事後仍將處理結果電告中央。

會議間歇時,陳毅或四處造訪,或接見記者,或廣邀來客,坦率交談,結識了不少朋友。英國外交大臣霍姆勳爵與陳毅多次互訪晤談,有時融洽,有時也有分歧。一次霍姆就中國向非洲“滲透”問題提出看法說:“為什麼你們不能夠不管別人,而專心致力於國內繁重的建設任務呢?”陳毅坦率地說:“你們西方人的毛病,就在於你們總是從個人的一生出發來思考問題,而我們卻認為這過於狹窄。”事隔多年,霍仍稱陳毅為“一個有用的朋友”。陳毅的朋友還有很多,他與英國代表團代理團長麥克唐納談文學、鳥類和陶器,與英籍女作家韓素音談四川老家,與印度外長梅農共賞中國佳肴……美國《先驅論壇報》記者沃爾德評論說:“英國代表們發現他(指陳毅)比許多蘇聯官員要通人情。……他的收穫是得到尊重。”

陳毅的平易近人,受到各國朋友的交口稱譽。他喜歡散步,也喜愛旅遊。在會議休息時,他便沿日內瓦湖遊覽,而且有時要到老百姓家中去看看,了解當地風土人情。老百性一聽介紹,說來的是中國外交部長陳毅元帥,都爭搶著同他合影留念。他在參觀羅素像時,還即興做了兩首詩。這兩首詩被譯成英文在當地報紙上發表後,受到熱情稱讚。報紙評論說:“中國傑出的外交部長陳毅元帥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6月,美蘇兩國首腦在維也納舉行會議,日內瓦會議休會。許多國家引頸翹首,等待甘迺迪與赫魯雪夫會談結果。陳毅向中國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冷西談到中國的態度,說美蘇改善關係並非壞事,只要真正有利於建立和平的國際環境,有何不可?問題在於不能把寮國作為大國交易中的籌碼任意擺布,寮國人民的命運應由寮國人民自己決定。後來的訊息證明,維也納會談未就任何實質性問題達成協定。

與此同時,陳毅卻力爭主動。他廣泛開展會外活動,促成寮國富馬、蘇發努馮和文翁三親五會晤。美國多次阻撓此事,先是指使文翁不來瑞士,來後又要他拒絕和蘇發努馮會晤。陳毅以堅持不渝的耐性,多次與西哈努克親王、法國和印度代表磋商,多方推進,終於取得三親王在蘇黎世會晤成功,並就寮國內部問題達成了原則協定,使許多在正式會議上未能解決的問題,都在會外會談中解決了。既然如此,會議就再沒有理由不進入實質性討論了。

美國仍不甘心,又在會上拋出一個新草案,要由國際監督委員會來全面管制寮國的外交內政軍事經濟。陳毅在會議第五次發言中揭露這是“利用保護之名實行強占之實”。然而,達成協定的道路何在?在結束此次發言時,陳毅本著求同存異精神,綜合歸納了開會以來各代表中所有可取意見,取其精髓,列出了四個方面的共同點,也即求出了各國發言的“最大公約數”,表現了靈活的策略思想及平等協商、尋求協定的精神,從而一掃40多天來會議步履艱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沉悶、混亂以至悲觀的空氣。

至此,會議開始協定具體條款的談判,前面還有一段漫長艱辛的路要走,會議將進入拖而不斷,無大文章可做的狀態。陳毅請示中央之後決定暫離日內瓦回國,將代表團工作留給副外長章漢夫及部長助理喬冠華去做。臨行前,陳毅參加了一次富馬親王和蘇發努馮親王舉行的雞尾酒會,遇見了美國代表團長哈里曼。哈里曼年屆70,人稱美國外交界“不落的明星”。他雖反共,但不贊成杜勒斯“遏制”中國的死硬政策,並提出過訪問中國的申請。此番來日內瓦,他做出一些較為積極開明的姿態。酒會上,他想和陳毅搭上話,先與中國王炳南大使搭話,又讓夫人與中國女工作人員搭話,最後,由加拿大代表朗寧介紹,主動向陳毅伸出右手。兩隻手剛一握住,記者們便紛紛搶下這一有歷史意義的鏡頭。巴黎《快報周刊》評論說:“美國政治家主動和中國政治家握了手,這是多年來破天荒的第一次。”這表明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在發生變化,美國不能再漠視新中國的存在了。

日內瓦漫長的談判曲曲折折,斷斷續續,歷時一年又兩個月,終於1962年7月21日達成了協定,一致通過了《關於寮國中立的宣言》和《關於寮國中立宣言的議定書》,達成了關於寮國的停戰協定。陳毅高度評價中立國家在會議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並提議由西哈努克親王來主持簽字儀式,獲得了絕大多數與會國代表團的贊同。當西哈努克親王由法國啟程前來日內瓦時,陳毅根據報告,提前15分鐘趕到西哈努克親王下榻的別墅迎候。當西哈努克親王和莫尼克公主一行乘車到達別墅時,陳毅第一個迎接上去,第一個握手,並且是第一個向他通報了會議情況,西哈努克深受感動。當他進入會場時,特意挽住陳毅的胳膊,並肩出現在各國代表的面前。

第二次日內瓦會議以成功的記錄載入了史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