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徵博引

旁徵博引

旁徵博引,為了表示論證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出處為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四篇:“ 史湘雲影陳維崧,寶釵、 妙玉則從徐說,旁徵博引,用力甚勤。”

基本信息

簡介

旁徵博引旁徵博引

解釋:旁:廣泛;征:尋求;博:廣博;引:引證。指說話、寫文章時,為了表示論證引用很多的材料作為依據或例證。一作“旁征博訪”、“旁求博考”(以上具見魯迅文章);也作“ 旁伸博引”或者作“博引旁征”。

示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清之人情小說》:“寶釵妙玉則從徐說,旁徵博引,用罰甚勤。”

成語來源

清·王韜《淞隱漫錄·紅芸別墅》:“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於生凡十四側。”

成語故事

唐高宗下令處死不小心砍伐了昭陵的柏樹的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大臣狄仁傑認為權善才罪不至死,就舉張釋之勸 漢文帝釋放偷漢高祖廟裡 玉環的小偷,辛毗拉魏文帝的衣服看遷民布告等例證明賢明君主必須依法治國,終於救了權善才。

使用方法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說話或寫文章。含褒義。

例子:

1、他一上講台,便旁徵博引,議論風生,令人信服。

2、聽了毛主席的講演,在駁倒亡國論和速勝論,預見抗日戰爭發展三階段,堅信我們必然取得最後勝利的同時,只覺得毛主席的講演古今中外、旁徵博引,知識是太豐富、太淵博了,特別是論證得那樣完整嚴密, 無懈可擊,那樣的博大精深而又淺近明白,我完全被毛主席的哲學思想所折服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