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曉江

於曉江

於曉江,1969年出生於大連,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客座教授。

簡介

於曉江於曉江

於曉江,自由攝影撰稿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碩學會士、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

在《中國攝影》《中國攝影報》《中國攝影家》《攝影之友》《文明》雜誌等國家級專業期刊上多次發表攝影作品與文章,有數十幅攝影作品被國外圖片機構收藏。現工作生活在北京和大連。

曾歷時4年,出了一本有關家鄉大連在21世紀初的人文紀實的集子《半島,大連的影像故事》。2003年開始,用時7年走了10個省近十多萬公里,拍攝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戲劇部分,書名暫定《戲劇映象》,現正由中國攝影出版社整理、編輯、翻譯中。

榮譽

《海祭》組照獲“第三屆全國藝術攝影大獎賽”銅獎
《趕海歸來》入選第十一屆國際影展
《趕海》《東北秧歌戲》組照獲“第四屆中國藝術攝影大獎賽”優秀獎
2004年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藝新人獎
2004年獲“中國優秀攝影家”榮譽稱號
2004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屆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獎》提名獎
2005年日本愛知縣世界博覽會收藏六幅作品
2005年受邀參加平遙國際攝影節展出紀實攝影作品46幅
2005年著《半島-大連的影像故事》一書由中國攝影家雜誌社出版

攝影感言

攝影作品攝影作品

1、2004年3月
我認為布列松留給世人最寶貴的東西,決不是那個經典的“決定性瞬間”的理論。而是他告訴拿著照相機的人們要永遠向著生活。

2、2004年9月
攝影本身就有著記錄的屬性,用鏡頭去關註記錄人類生活的本質才是攝影應該做的事。

3、2005年5月
現在照相機的自動化程式太高了。好像長了腦袋似的,有點相機操控人的感覺。我更喜歡相對簡單的照相機,用我的大腦來支配它的眼睛去審視一切。

4、2005年11月
攝影人可以沒有先知,但決不能沒有良知。“人文關懷”就是攝影的靈魂和至高無上的目標。當你看過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和馬麗.艾倫.馬克等大師的片子後,就不難發現這一點了。

5、2005年9月
在選擇拍攝題材時,有的人就願意跟著別人後屁股滿世界的瞎跑,切記不要捨近求遠。身邊到處都是你既了解又熟悉還特省錢的題材。

6、2006年10月
有些片子一紮眼看上去,似乎在視覺上有一定的衝擊力,但越看越乏味、越看越沒有意思。有些紀實片子現在看似平淡,不過我始終堅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顯現出它未來的某些價值的。

7、2007年12月
中國攝影以前經常以形式美或美的形式來衡量和評價攝影的時代即將結束。

8、2007年5月
常見到大大小小的攝影媒體、網路鋪天蓋地的大肆宣傳號召全國廣大影友,不是到這裡拍拍花鳥,就是去那裡拍拍山湖美景。是影友盲從?還是媒體誤導?這難道不是在誤導和消耗國人有限的攝影資源還會是什麼?

9、2008年1月
我所熟知的幾位國外攝影大師,他們為了拍好那么一、二個題材,往往傾注了一生的精力和時間,總是勤勤懇懇、老老實實的專心拍片,直至拍不動為止。這才肯把拍攝的成果拿出來與世人分享。

10、2008年7月
現在的數碼攝影確實是把很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周老虎”的現象決不是中國攝影界的個案,功利的影像必然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中國圖片市場的打假之路任重而道遠。

人物評價

攝影作品攝影作品

大連是一座有著百餘年歷史的城市。她誕生於殖民主義的蹂躪之下,她不可避免地帶有明顯的外來文化的胎記。她三面環海,沐浴著黃渤兩海的風潮,有著博大而遼遠的海洋性格。她美麗而時尚,現代又前沿。她的傳統文化的積澱並不深厚,於是,大連極少有大科學家和大學者的出現。讓人感到驚喜的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大連湧現出了為數不少的優秀攝影家,于越和於曉江便是這個群體當中比較突出的兩位。

於曉江,多年對藝術的追求,邁進了一個藝術門檻。他甚至放棄了讓許多人羨慕不已的公務員職業,為了自己熱愛的攝影藝術。一個敢於放棄職業而獻身於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的人,連上帝也不會辜負他的這份苦心。

記得一位藝術家曾經說過,一個有良心的藝術家的職責就是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注。兩個姓於的同齡人走到了一起,共同出版了這冊《半島》攝影集,為了圓心中的一個夢想。當你翻開這本紀實攝影集時,你會情不自禁進入攝影家的思想和心靈,甚至進入他的感情世界。喝著大海之水長大的于越、於曉江,作品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那就是大海的風格和性格。這裡的人們生於此,長於此,大海養育了這裡的人們,人們與大海也結下了不解的情緣,攝影家的鏡頭恰恰就對準丁這個廣闊的世界。不僅如此,於曉江手中的鏡頭也對準了現實生活,對準了社會底層的犄角旮旯,對準了所熱愛的家鄉父老。

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們生活的真實,思想感情的真實。生活是五花八門的,各色人等在各個生活的層面也占據著各自的位置,每一個人都擁有著屬於自己的天地和生活方式,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對於生活的態度也是各不相同。富有者的那種滋潤,貧窮者的期盼與渴求,無奈者的蒼白無力,無所事事者的百無聊賴,還有孤獨者的形隻影單。攝影家把握住了瞬間的那一絲表情,那一線眼神,他們一舉手,一投足,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包含著無窮無盡的意味。高明的攝影家就是通過這凝固的瞬間,告訴人們意味深遠的故事,而且沒有比攝影更直接的藝術形式,它告訴人們生活就是這樣的,人就是這樣的,而絕對不是在教導人們應該怎樣生活。

人類社會在進化,大海也在進化。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要生存,他們追趕著潮頭去趕海,追逐著浪花,踩著沙灘去採擷、體味生活的甜蜜和辛酸。大海也為他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富足起來的人們迎著海風嬉水弄浪,演化成了快樂的遊戲,也只有玩海的人們才能體會得到。當人們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之時,一些古老的民俗鄉俗正在消失,一些傳統的民風正在淡化,而他們用相機捕捉下了如今已經很難見到的祭祀大海的場景,那些塗抹著大紅大綠的祭品擺放在大海的面前,那些被宰殺的牲靈也面向大海。也許在遠古時代,人們對大海的崇拜就採用這樣的祭祀形式。社會在發展,生命在發展,生命也在延續,攝影家為我們留下了這一幅幅傑作,我們可以從中感悟到,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依然看得見昨天的故事。

細細閱讀於曉江的作品,你可以感覺到他的憂患意識,但在他的作品當中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快樂的民族,無論是哪一個民族和階層的人都熱愛生活,嚮往未來。雖然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著許多悲劇色彩的場景,但是揣在人們心底的卻仍然是對幸福的憧憬。他們將這些活靈活現的美好畫面捕捉了下來,它將提示人們珍惜自己的生活。

再讀於曉江的作品,你會感覺到他的作品沒有象有的人那樣去獵奇,去尋找生活的盲點,去搜尋荒僻晦澀齷齪之景。他們就在大幹世界當中,他們就在茫茫人海裡面,去捕捉那些讓人心動,讓人感到親切,饒有趣味的畫面。是攝影家用與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獨特的視角表現出來的。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包含著多少說不盡的語言。大海潮起潮落,日子還要一天天地過下去,於是,就產生了數不清的故事。這些故事也就期待著那些敏銳的藝術家們去發掘吧。一切僅僅是開始,儘管於曉江獲過許多獎,得到過許多榮譽,他們好像依然在忙碌,在思索,他們不是想著怎樣達到登峰造極的層面,而是盡其所能,來完成整個藝術體驗的全部過程……

作品欣賞

作品均為黑白紀實片作品均為黑白紀實片
作品均為黑白紀實片作品均為黑白紀實片
作品均為黑白紀實片作品均為黑白紀實片
作品均為黑白紀實片作品均為黑白紀實片

中國攝影師(五)

攝影師是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的人員。
晏勵春
岩熔黑
俞軍民
易光輝
易曉峰
易建濤
易濱
劉鉞銘
陽明喜
陽光[攝影師]
閻春祥
冶青林
劉小兵[攝影師]
游其晃
游建平
於聯明
虞連昌
虞俊傑
尹志德
尹連政
尹乾良
余天奇
余海波[攝影師]
劉國光[攝影師]
余正班
余健財
葉健強
葉良生
葉軍[攝影師]
劉青林
葉桓
劉立[攝影師]
葉舟[攝影師]
葉高興
葉國富
葉義忠
葉軍風
劉明乾
葉君奮
劉春喜[攝影師]
於曉江
于越[攝影師]
於俊海
劉惠帆
於晶晶
劉亞魯
顏長江[攝影師]
劉偉濤
劉志江
嚴亮[攝影師]
嚴鵬舉
嚴志新
尤浩宇
楊毅[攝影師]
楊機臣[攝影師]
楊文建
楊曄
楊路青
劉寧[攝影師]
楊濟淮
楊光[攝影師]
楊家敏
楊瑛毅
楊忠武[攝影師]
劉占忠
楊小平[攝影師]
劉毅軍
楊慶國
楊曉川
楊斌[攝影師]
劉俊陽
楊春芳
楊樹昌
楊培增
楊德祿
楊少權
楊紅選
楊春祿
楊建康
楊家明
楊曉南
楊濤[攝影師]
楊樺[攝影師]
粱德
袁丹心
梁冰[攝影師]
袁平[攝影師]
梁有權
梁樂仁
袁夏
梁源
梁正武
梁灼銘
楊招旺
梁豪傑
楊培新
楊霞[攝影師]
楊勇[攝影師]
楊濱[攝影師]
姚漢軍
柳忠寶
柳明格
柳淵[攝影師]
樓萬林
郎豐洪
藍小明
藍成
藍鳳禹
梁銘
梁國安[攝影師]
匡敬智
陸軍[攝影師]
陸曉路
陸友全
梁群[攝影師]
陸友昌
盧長榮
盧立文
盧新榮
黎谷盈
黎朗[攝影師]
黎明[攝影師]
劉曙東
劉喆堯
劉力宏
劉曉文[攝影師]
冷望華
劉正良
劉建新[攝影師]
劉蔚[攝影師
劉吉利
劉青春
冷文浩
劉宗新
劉峰[攝影師]
劉延超
劉家勇
劉洋[攝影師]
劉小苗
劉維湘[攝影師]
劉朝暉[攝影師]
劉賢健
劉景梅
劉心中[攝影師]
劉光曦
劉書義
劉江[攝影師]
劉國軍
劉恭河
劉載金
劉劍平[攝影師]
劉仲強
劉時莊
劉寶成
劉建民[攝影師]
劉大明[攝影師]
劉乾文
劉迎新
劉宗國
劉忠國
劉崗[攝影師]
柯長久
劉燦輝
亢安寧
劉毓棟
劉海洋
楊東
楊永慶
袁國宏
玉瑛
亞布根
葉君
楊連君
魯良朝
葉琴法
康海龍
康留國
陸秀祺
劉國興
劉萬平
楊惠光
楊彤
楊敏
袁蓉蓀
袁培德
袁榮照
嚴奇
楊克存
葉勁草
葉進
於明才
於明
劉衡
易克健
余方明
顏志雄
梁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