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續

斷續

時而中斷,時而繼續,一會兒停下,一會兒繼續。於《高紀》則雲語在《項傳》,於《項傳》則雲事具《高紀》。”明 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其紛然成形者,或如蓋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語,春樹萬家,參差遠邇,橋樑州渚,斷續聯絡,時分時合,乍隱乍現,真有畫工之所不能窮其巧者。

基本信息

漢語詞語

【注音】:duàn xù

【英文】:Intermittent

【出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蟬》作者:小思(原名盧瑋鑾,香港作家),文章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話:杜鵑花還沒零落,就聽見斷續的蟬聲了。《國中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

【反義詞】:間斷、中斷、一直、 不停、休止

【套用】:南朝 齊 王融 《巫山高》詩:“煙霞乍舒捲,猿鳥時斷續。” 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若乃同為一事,分在數篇,斷續相離,前後屢出。於《高紀》則雲語在《項傳》,於《項傳》則雲事具《高紀》。”明 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其紛然成形者,或如蓋如旗,如浮屠,如人偶語,春樹萬家,參差遠邇,橋樑州渚,斷續聯絡,時分時合,乍隱乍現,真有畫工之所不能窮其巧者。”《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那 白氏 歌這一曲,聲氣已是斷續,好生喫力!”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沿路聽見斷續的歌聲:有從沿河的妓樓飄來的,有從河上船里度來的。”

同義詞:斷斷續續

中醫藥材

川續斷也叫川續斷然,是一種多年生長的草本植物,是一種藥用價值豐富的中藥材,續斷的功效與作用主要表現在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續斷一般用於治療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損傷。酒續斷多用於風濕痹痛,跌扑損傷。鹽續斷多用於腰膝酸軟。下面將詳細介紹一下續斷的功效與作用:

川續斷的功效與作用

1.《本經》:川續斷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

2.《別錄》:川續斷主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

3.《藥性論》:川續斷主絕傷,去諸溫毒,能宣通經脈。

4.《日華子本草》:助氣,調血脈,補五勞七傷,破癥結瘀血,消腫毒,腸風,痔瘺,乳癰,瘰癧,撲損,婦人產前後一切病,面黃虛腫,縮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宮冷。

5.《滇南本草》:補肝,強筋骨,定經絡,止經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婦人白帶,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濁。

6.《滇南本草圖說》:川續斷治一切無名腫毒,楊梅,天泡諸瘡。

7.《本草匯言》:續斷,補續血脈之藥也。大抵所斷之血脈非此不續,所傷之筋骨非此不養,所滯之關節非此不利,所損之胎孕非此不安,久服常服,能益氣力,有補傷生血之效,補而不滯,行而不泄,故女科、外科取用恆多也。

8.《本草正》:川續斷,用其苦澀。其味苦而重,故能入血分,調血脈,消腫毒、乳癰、瘰癧、痔屢,治金損跌傷,續筋骨血脈;其味澀,故能治吐血、衄血、崩淋、胎漏、便血、尿血,調血痢,縮小便,止遺精帶濁。佐之以甘,如甘草、地黃、人參、山藥之類,其效尤捷。

9.《藥品化義》:川續斷,苦養血脈,辛養皮毛,善理血脈傷損,接續筋骨斷折,故名續斷。外消乳癰、原瘍,內清痔漏、腸紅,以其氣和味清,胎產碉經,最為穩當。且苦能堅腎,李能潤腎,可療小便額數,精滑夢遺,腰背酸疼,足膝無力,此皆腎經症也。若同紫菀用之,調血潤燥,治血枯便閉,大能直通血氣而不走泄。

10.《本草求真》:川續斷,實疏通氣血筋骨第一藥也。第因氣薄而見精脫、胎動、溺血、失血等症,則又深忌,以性下流者故耳。功與地黃、牛膝、杜仲、巴戟相等,但有溫補細微之別,不可不知。

11.《本草正義》:川續斷,通行百脈,能續絕傷而調氣血,《本經》謂其主傷寒,補不足,極言其通調經脈之功。惟傷寒之寒字,殊不可解,疑當作中,然舊本皆作傷寒,則竟作傷中,蓋亦石頑改之,未必其所見舊本之果作傷中也。其治金瘡癰瘍,止痛生肌肉,及折跌踠傷;惡血,續筋骨,主腰痛,關節緩急等證,無一非活血通終之功效。婦人乳難,則以乳子之時言之。即產後諸病,續斷行血而能和血。故通治產後及崩漏也。行血而能和血。故通治產後及崩漏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