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市黃帝故里

新鄭市黃帝故里

新鄭市黃帝故里為國家AAAA級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是國家AAAA級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也是十八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

新鄭市黃帝故里新鄭市黃帝故里
拜祖儀式和丙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現場。

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故里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軒轅路北,占地面積100餘畝,黃帝故里祠始建於漢代,後曾經毀建,歷代都有修復。

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鄭縣令徐朝柱立有“軒轅故里”碑。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緬懷始祖功德。

近年來,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里景區進行了擴建。擴建後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松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於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於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門、正殿、東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座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次妃嫫母像。祠後建有黃帝寶鼎壇,樹九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鐫刻萬年曆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迴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採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

有眾多史料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建都在河南新鄭,故河南新鄭也是黃帝故里!

明《大明一統志》:“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於此。”現存於軒轅故里祠的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大殿碑記》曰:“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蹟,乃當年故址!後成了旅遊景區,每年農曆三月三都有億萬炎黃子孫來此尋根拜祖!06年4月1日起景區門票免費。

主要景觀

新鄭市黃帝故里新鄭市黃帝故里

黃帝故里景區分五個部分組成。整個景區布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前門區“秀”:中華第一古棗樹、銀杏樹、國槐、松柏蒼鬱參天。盤龍二石坊跨甬道南北峙立。中華第一橋——軒轅橋古樸典雅,姬水河潺潺橫流,乾坤晷盤屹立中道,中華第一碑——華夏祖石碑立於前門東側,展示中華人文薈萃。祠殿區“神”:中華第一祠——黃帝故里祠,正殿中央塑有中華第一大帝——軒轅黃帝塑像,兩配殿分塑黃帝元妃嫘祖、次妃嫫母像。鼎壇區“雄”:有甬道銘文、民族圖騰柱、鼎壇、迴廊。鼎壇樹九鼎,中華第一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5米,重24噸。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壇四周迴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軒轅丘區“聖”:軒轅丘高19米,長100米,丘內建有中華第一宮——軒轅宮,為地穴覆土式建築,寓意黃帝出生地。黃帝文化藝術苑區“趣”:有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展示。

旅遊攻略

新鄭市黃帝故里新鄭市黃帝故里
黃帝故里景區位於新鄭市區軒轅路,占地面積100餘畝,黃帝故里祠始建於漢代,後曾經毀建,明清修葺。擴建後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松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於中道,軒轅橋下姬水可潺潺橫流,“軒轅黃帝之碑”立於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門、正殿、東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座像,兩配殿有黃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後建有黃帝寶鼎壇,樹九鼎,黃帝寶鼎置於中宮,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別為愛鼎壽鼎財鼎、仕鼎、安鼎、豐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銘文鐫刻萬年曆史故事;兩側立有56個民族圖騰玉柱;鼎壇四周建有楹聯迴廊,掛有當代名人歌頌黃帝功德的楹聯。在鼎壇的北面是軒轅丘舊址,高大的丘內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築軒轅黃帝紀念館,採用虛幻手法,展示黃帝風采。軒轅丘一側,建有黃帝文化藝術苑,薈萃了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葉落兮歸根,故里兮牽魂。黃帝故里景區熱忱歡迎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拜祖,旅遊觀光。

景點歷史

新鄭市黃帝故里新鄭市黃帝故里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公元前3000年左右,黃河中下游一帶居住著上萬個大大小小的部落。這些大小部落,為了對付其他部落的入侵或對外擴張,往往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大的部落聯盟。當時,在這些部落中,有三個最為強大的部落。一個是居住在黃河中游南部嵩山東麓的有熊(今河南新鄭市)這個地方的有熊部落,其首領是姬軒轅。他是一位很有智慧和能力,集政治家、軍事家和科學家為一身的領袖人物。一個是居住在黃河下游濟水一帶(一說在今湖北北部與河南南部)的最為強悍善戰的九黎族部落,其首領名叫蚩尤。一個是居住在陳丘(今河南淮陽一帶)的神農氏部落,神農氏的首領稱炎帝,已傳到第八代榆罔。《國語·晉語四》說:“昔少典娶有蛟氏,生黃帝、炎帝。生而異德,黃帝以姬水成,故姓姬,炎帝以姜水成,故姓姜。”由此看來黃帝和炎帝還是同胞兄弟呢。

據說,在神農氏時代,炎帝是天子,各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都要聽從天子的命令。但是這時的神農氏部落已經沒落,各氏族部落之間互相進攻討伐,特別是九黎族部落,到處搶殺擄掠,使百姓深受其害,而神農氏炎帝榆罔又無力加以制止。這時的有熊部落正興起,其首領姬軒轅經常出面調停部落之間的糾紛,以理服人,對不聽勸告者,就以武力征服。這樣,許許多多的部落已不再聽從炎帝榆罔的命令。姬軒轅事實上已代替了炎帝榆罔的天子地位。炎帝榆罔為了挽回自己的天子地位,就出兵攻打那些服從姬軒轅的部落。這樣,越是攻打,那些部落就越是歸姬軒轅。於是姬軒轅就率領他的六七個部落在阪泉(在今河南扶溝境內,一說在今河北涿鹿縣)與炎帝榆罔大戰。經過三次大的戰役,炎帝榆罔大敗,歸服姬軒轅。這樣,兩個部落聯盟又聯合,乘勝征討肆虐百姓的蚩尤部落。姬軒轅與蚩尤交戰,用的兵器是木棒、石斧、骨簇,而蚩尤這時已用上銅兵器,因此,初戰連連失敗。姬軒轅見一時不能取勝,就採用誘敵深入戰略,將蚩尤引誘到地理環境陌生的涿鹿山(在今河北涿鹿縣,一說是山西解縣)之中,使蚩尤士兵糧食斷絕,體力疲憊,然後乘著天降大霧,不辨東西,帶著指南車,衝進蚩尤兵營,生擒蚩尤。

新鄭最早稱“有熊”

河南省新鄭市在遠古稱“有熊”,這在歷史書有明確記載。最早的記載是戰國《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麼地方?《史記·五帝本紀·解集》說:“譙周曰:‘(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說:“或言新鄭縣,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說:“新鄭縣,漢舊縣,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本鄭國之地。”1931年版《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說:“有熊,黃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鄭縣。”1986-1993年版《漢語大辭典》說:“有熊,古地名,傳說黃帝所建之都。故址在今河南省新鄭縣。”不僅歷代史書這樣記載,明代至民國年間的《大明一統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開封府志》、《新鄭縣誌》都一致記載新鄭古為有熊。另外,如碑刻,金代劉文饒的《修德觀問道碑記》曰:“鄭,古有熊之國,黃帝所都。”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觀志》:“河南新鄭,古有熊氏之國也。”

以上歷代文獻、地方志和碑刻,告訴我們,從戰國的《竹書紀年》至今,一致記述新鄭古代為“有熊”。當代著名史學家李學勤在《始祖山中華聖地建設促進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說:“常常有人問這樣一個問題:新鄭這個地方的傳說究竟有多少可信性?我說從文獻上來看,新鄭作為‘有熊氏之墟’和作為‘少典氏之國’這一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經《史記》和《史記三家注》等書記載下來,應該說兩千年左右的時間裡沒有人提出任何有力的證據來懷疑這一點。”
至於新鄭為何稱“有熊”,何時稱“有熊”,稱至何時,許多專家學者發表不少高論,一致說法是,新鄭在新石器時代,可能有許多熊。少典氏族是以熊為圖騰,所以這裡叫有熊。少典氏族生活年代,有許多學者認為是在裴李崗文化時期,如考古學家許順湛在給《新鄭縣文物志》作序時說:“依據古史文獻來看新鄭的歷史地位,如果對照《新鄭縣文物志》,我們就會更加清楚,距今8000年前後的裴李崗文化遺址,是少典族階段的遺留,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是黃帝族階段的遺留……。”考古學家李友謀、馬世之等皆持相同觀點。至於“有熊”稱至何時,漢代司馬遷《史記·周本紀第四》說:“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徙患之,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史記·正義》:“《括地誌》云:‘鄭州新鄭縣本有熊氏之墟也。’”由此可見,在商朝末,新鄭還稱為“有熊”。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1982年編制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商》在商代,仍稱新鄭為“有熊”。

軒轅丘在何處?

既然黃帝是因居住或生於軒轅丘而得名,那么軒轅丘在何處?古代歷史文獻有三說:一是酈道元《水經注·渭水》說:“黃帝生於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此說難以成立。因為黃帝的父親少典是有熊國君,有熊國在河南新鄭,怎么可能跑到甘肅天水的軒轅谷生下黃帝?再說,史書沒有記載少典氏在那裡活動過。二是《山海經·西次三經》說軒轅丘在西王母所居住的玉山之西480里。玉山在哪裡?在崑崙山附近,也就是海拔4-5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那裡能夠產生像黃帝族這樣強大的部族嗎?三是說軒轅丘在河南新鄭。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說:“(黃帝)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王欽若《冊府元龜·帝王部》說:“黃帝初受國於有熊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天下名勝志》說:“新鄭縣城內有軒轅丘。”《大明一統志》說:“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於此故名。”清乾隆二十九年軒轅故里碑刻說:“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址,乃當年故址。”清嘉慶二十二年和民國十九年《密縣誌》引《中州雜俎》說:“密縣大隗鎮南三里許有‘七聖廟’……新鄭軒轅丘距此四十餘里。”這就是說軒轅丘在有熊國即今新鄭市區內。漢代在軒轅丘旁建有軒轅故里祠,至今猶存。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詞條。

相關資料

1.百度‘黃帝故里’吧!

2.http://www.xinzheng.gov.cn/web/zjxz.jsp?currCatalogID=20060209699442

3.http://www.huangdiguli.com.cn/ 4.http://www.cts2008.com/Member/Sight/hdgl/info.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