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導論

《新聞學導論》(修訂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的研究成果。《新聞學導論》(修訂版)是修訂版,主要內容包括:新聞活動,新聞,新聞與信息,新聞與宣傳,新聞與輿論,當代世界傳媒業,新聞媒體的性質等。

基本信息

《新聞學導論》(修訂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的研究成果。《新聞學導論》(修訂版)是修訂版,主要內容包括:新聞活動,新聞,新聞與信息,新聞與宣傳,新聞與輿論,當代世界傳媒業,新聞媒體的性質等。 《新聞學導論》(修訂版)內容豐富,講解通俗易懂,是高校新聞學專業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新聞學自學考試的參考書、新聞媒介從業人員的自修用書。《新聞學導論(修訂版)》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之一。

出版信息

作者: 李良榮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7040188031 上架時間:2007-2-27 出版日期:2006 年12月 開本:16開 版次:2-1 所屬分類: 社會科學> 信息與傳播> 新聞
教材> 教材彙編分 > 文科
本版教材征訂號:0040092358-7 獲獎項目: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適用專業:新聞傳播學類
適用分級:本科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新聞活動
第一節 新聞活動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第二節 新聞活動是人類社會求生存圖發展的需要
第三節 新聞活動的渠道
第二章 新聞
第一節 新聞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兩種新聞定義
第三節 新聞本源
第四節 新聞要素
第五節 新聞類別
第三章 新聞與信息
第一節 新聞是一種信息
第二節 信息的特點
第三節 信息量
第四節 信息與新聞工作
第五節 信息與客觀性報導
第四章 新聞與宣傳
第一節 宣傳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決定宣傳效益的因素
. 第三節 事、理、情——宣傳三元素
第五章 新聞與輿論
第一節 輿論的定義和特點
第二節 輿論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 新聞媒介與輿論導向
第四節 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
第六章 新聞媒體的產生
第一節 中國古代社會的新聞傳播工具
第二節 報紙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產物
第三節 報紙、廣播、電視的產生
第四節 近代中文報紙產生的特殊性
第七章 當代世界傳媒業
第一節 當代世界傳媒業概況
第二節 西方國家著名通訊社
第三節 西方國家著名報紙
第四節 西方國家著名電視台
第五節 西方國家著名媒體集團
第六節 世界著名網站
第八章 當代中國傳媒業
第一節 中國傳媒業概況
第二節 當代中國著名報紙
第三節 當代中國著名電視台
第四節 當代中國兩大通訊社
第九章 新聞傳媒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一節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新聞體制
第二節 生產力水平決定新聞傳媒業的發展水平
第三節 傳播工具的物理性能決定傳播工具的特點
第四節 客群的需要促使媒體多樣化
第五節 反映現實生活的需要決定新聞體裁的多樣化
第六節 新聞教育適應新聞業而產生、發展
第十章 新聞媒體的性質
第一節 新聞媒體的共性、特性、個性
第二節 新聞媒體的雙重屬性
第三節 新聞媒體產品的商品性
第四節 中國新聞傳媒業的基本性質和特點
第十一章 新聞媒體的功能與效果
第一節 新聞媒體的一般功能
第二節 新聞媒體的正效應與負效應
第三節 新聞媒體的功能定位
第四節 新聞媒體的傳播效果
第五節 我國新聞媒體的作用和任務
第十二章 新聞媒體的客群
第一節 客群是新聞媒體的積極參與者
第二節 客群的特點
第三節 客群的細分
第四節 新聞媒體的客群定位
第十三章 新聞學的主導性理論
第一節 自由主義報刊理論
第二節 社會責任論
第三節 客觀主義理論及其實踐
第四節 公共新聞學
第十四章 新聞自由和社會控制
第一節 新聞自由的含義
第二節 新聞自由是偉大的口號
第三節 新聞自由屬於人民
第四節 公民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
第五節 新聞法規和新聞紀律
第十五章 中國新聞媒體的工作原則
第一節 新聞真實性
第二節 新聞指導性
第三節 新聞傳媒的民眾性
第四節 新聞媒體的戰鬥性
第五節 新聞媒體的黨性原則
第十六章 新聞選擇
第一節 新聞學關注於選擇事實
第二節 新聞選擇的標準
第三節 新聞選擇的具體運用
第十七章 傳媒業的管理和經營
第一節 核心競爭力、公信力是傳媒管理經營的基本目標
第二節 媒體的三種所有制和三種管理方式
第三節媒體的三種運行模式
第四節 集約化——媒體經營的基本路徑
第五節 從傳者中心轉向受者中心
第十八章 新技術和新媒體
第一節 網際網路技術
第二節 全球寬頻和衛星傳輸網路的發展
第三節 新媒體
第十九章 新聞工作者的修養與職業道德
第一節 中國新聞傳媒業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附錄一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
附錄二 聯合國國際新聞道德規約二則
再版後記

書摘

第一章 新聞活動
第一節 新聞活動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在現代社會,人們一談到新聞,總是聯想到報紙、廣播、電視。報紙、廣播、電視,在新聞學上總稱新聞媒體,在傳播學上稱為大眾傳播媒介(簡稱大眾傳媒)。新聞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得它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個標誌。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邊陲山寨,讀報、聽廣播、看電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們通過這些傳播工具來了解國內外的重大事件。
但是,在社會生活中,除新聞媒體外,人們還可以通過其他各種途徑來相互傳遞新聞。在茶館中,在車船上,在親戚朋友聚會的時候,人們總自覺或不自覺地相互打聽新聞。信件、電話、手機簡訊、電子信箱中也有新聞。另外,我們開會、聽報告、研究工作,同樣可以了解到不少新聞。這說明,在人們相互之間的交往中,相互傳遞新聞的活動在普遍地持續地進行著。
因此,我們說,了解和傳播新聞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從廣義上說,新聞活動不僅僅限於和大眾傳播工具的直接接觸,它也包括人們為溝通客觀世界新近變動的情況所進行的一切活動。
如果我們再稍稍注意一下,那么還會發現另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在當今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任何階級、任何行業,每天都需要獲取一定的新聞,才能在社會中求得生存,求得發展。例如:
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為了制訂正確的內政、外交的方針政策,他們就得了解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準確地及時地獲得可靠的、全面的、豐富的現實變動的情況。
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人,為了安排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他們就得隨時隨地了解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了解本國的以及外國的與本企業有關的法令、政策的變動情況,了解與本企業有關的其他企業的生產動態,了解市場的動向。按中國目前情況,一家獨立經營的中型企業,一般情況下要與六十來個部門、行業發生直接、間接的聯繫。也就是說,他必須了解這六十來個部門、行業的情況和變動,包括:巨觀經濟形勢,黨和國家有關法令,黨政主管部門情況,銀行利率和借貸變化,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廠商的情況,同類產品企業情況,市場行情和消費者走勢,新技術研製,勞動力市場變化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